在湖南省(祁東)黃花菜新品種繁育研究中心,一群大學生青春洋溢地比著各種手勢,人群中一位女子衣著樸素,溫婉一笑。「咔嚓」,照片定格。
「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美麗中國」科普周系列活動
這場「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美麗中國」科普周系列活動,已經數不清是黃娜老師帶領學生參加的第幾場社會實踐活動。身為湖南環境生物職院的一名教師,黃娜老師從不把對學生的教育囿於學校,而是帶著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外實踐和志願活動中,讓學生深入社會基層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心關愛他人。
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廖家灣社區和青山社區義診活動、看望孤寡老人、關愛孤兒......一個又一個的志願者活動在訪談和實踐中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化為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亮出屬於自己的青春底色。
她說:「我們每個人雖是一條小溪流,但匯集在一起將是惠澤大地的江河。」
也是在黃娜老師的影響下,165護理3班成燦雨同學在新冠疫情期間自發在當地參加疫情防護宣傳、協助醫護人員前往居民家中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好的教育,向來「潤物細無聲」。
擔任醫學院團總支書記期間,為喚醒青年學子內心自覺,她身體力行,積極參加共青團活動並撰寫數以萬字的學習筆記,同時利用「新生團員培訓、青馬學習、青年網絡大學習、學生幹部培訓和團日活動」五個維度打造理論培訓、沉浸式體驗、青春宣講「三位一體」的青年思想種子工程。
為了培養學生勤學善思和職業修養,她充分調研學生的活動喜好,親自撰寫方案,帶領團學幹部主動承辦和協辦了各種校園大賽。中華詩歌朗誦大賽、漢字魅力大賽;各種才藝大賽、演講比賽和辯論賽;護理技能大賽、康復知識競賽等百花齊放,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優秀團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班主任」和三下鄉「優秀指導老師」等稱號背後,是她日復一日孜孜不倦的堅持與努力,讓青年學生在生命的原野裡長出了一重重林間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