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恭摘弘一大師遺著《南山律在家備覽》第四篇「別行篇」
第二章 入寺法式
太姥山平興寺 法耀法師講解
請大家合掌,我們還是像昨天一樣念《心經》一遍,再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然後再念《略教誡》。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善護於口言,自淨其志意,身莫作諸惡。此三業道淨,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
《入寺法式》這個法,我們已經學了兩次了。我們先把上兩次的內容先溫習一下。以什麼樣的方式溫習呢?我慢慢地給大家念一遍前面我們學的內容。大家要認真的歡喜的來聽。按傳統的做法,這個聞法,是我們自身要具備條件。
尤其聽聞這個殊勝的佛法,聽聞清淨等流下的佛陀的善法,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需要我們具備有三種心:
第一種心是要有正知心,你的心要放得很正直,不可以有自己的邪知邪見;
第二種心就是要有希求心,對法一定要有希求。不要認為自己「哦,我已經都懂了,我懂的很多……」。千萬不可以這樣,要有廣大的希求心;
第三種心,需要我們具備有智慧心,要能夠分辨是非這樣的智慧。希望我們以這三種心來聽聞。
我給大家讀一下:
《入寺法式》:「息心靜默非喧亂所集,軌法施訓豈漏慢所踐。且心棲相表,形異世儀。歸奉憑趣,理存規則。故應其俯仰,識其履行。是敬事儀式,如法親覲。豈可足蹈淨剎,心形懈慢。非為善法無染,故得翻流苦業,可不誡哉。」「今依祇洹舊法出。中國士民、凡至寺門外整服一拜、入門復禮一拜。安詳直進,不左右顧眄。先至佛所,禮三拜竟,圍繞三匝,唄讚三契。禮佛已,方至僧房戶外,禮一拜。然後入見上座,次第至下,各禮一拜。若見是非之事,不得譏訶。若發言嫌責者,自失善利,非入寺之行。」「且初入寺,背僧取異,云何得作出家因緣。經云:夫入寺者,棄捨刀杖雜物,然後乃入。順佛而行,不得逆行。設緣礙左繞,恆想佛在我右。入出之時,悉轉面向佛」。
好,這是我們上兩課學的內容。我們以這樣的方式進行一下溫習。今天的內容是屬於入寺法的第一科,清信士法。第一科內容裡的第一小科,就是示正法,進入寺院到底應該怎麼做。進入寺院應該怎樣做呢?這個做法一共分了三部分來說。第一部分,我們昨天已經學過了,就是「禮敬舍惡等法」。
今天進行第二部分的內容「想念慎護等法」。這是第二科,我先給大家讀一遍今天要學的內容。
「想念慎護等法。禮拜佛法僧者,常念體唯是一。何者,覺法滿足。自覺覺他名佛,所覺之道名法,學佛道者名僧。則一體無別矣。」「低頭看地,不得高視。見地有蟲,勿誤傷殺,不唾僧地,當歌唄讚嘆,若見草土,自手除之。」
這是第二科的內容,接下來我們解釋一下。首先這一科,大師他怎麼教誡我們呢?說「禮拜佛法僧者」,
當我們像前面先進寺院的時候,總禮三寶,一拜;
然後再進寺門,在外邊整理好自己,威儀具足,在寺門外頂禮一拜;
進了寺門,然後再頂禮一拜。
這兩拜是幹什麼呢,就是總禮三寶,禮佛法僧——敬禮佛,敬禮法,敬禮僧,總禮三寶。然後禮完以後,安詳地進入寺院,直接走到大雄寶殿,先禮佛三拜。禮佛三拜以後,然後繞佛三匝,再讚嘆佛三遍,在繞的時候就讚嘆佛。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我們一般都很熟悉的這個偈頌,讚頌佛。
這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當時在因地裡邊百劫修相好的時候,在第九十一劫的時候,他遇到迪薩佛,當時迪薩佛在洞裡邊入法光三昧。
當時釋迦牟尼佛——因地裡邊的本師,見到佛入三昧的這個莊嚴相,就是讚嘆,當時就讚嘆吶,讚嘆了七天七夜。這個腳——一隻腳站在那裡,一隻腳好像還沒有踩下去,因為佛入三昧的相太莊嚴了,所以他一直讚嘆。就因這個因緣讚嘆佛。以這樣的因緣,頓超九劫,提前——這個本來彌勒菩薩先成佛的嘛,比釋迦佛要先成佛,因為釋迦佛在因地精進地讚嘆佛,所以提前成佛。當時讚嘆的,就是這個偈頌:「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讚嘆就頓超九劫,先於彌勒菩薩成佛,在這個世間示現成佛。
(點音頻即可聽/天上天下無如佛)
讚嘆佛以後,就是禮完佛了,然後再去禮僧,禮完佛再去禮僧。依上座到下座,上中下座這樣次第禮僧。前面這一科是講這「禮」,禮是這樣禮了,然後第二科再告訴你,在禮佛禮法禮僧的時候,你要憶念到他們是一體的,這個概念非常重要,佛法僧是一體的。
【按】繼續轉載中······
歡迎轉載 自利利他
點擊 :「閱讀原文」可請弘一大師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