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在家備覽-入寺法式》(十二)讚嘆就頓超九劫,先於彌勒菩薩成佛,在這個世間示現成佛.

2021-01-18 南山律在家備覽

本文恭摘弘一大師遺著《南山律在家備覽》第四篇「別行篇」

第二章 入寺法式

太姥山平興寺 法耀法師講解


 請大家合掌,我們還是像昨天一樣念《心經》一遍,再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然後再念《略教誡》。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善護於口言,自淨其志意,身莫作諸惡。此三業道淨,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


《入寺法式》這個法,我們已經學了兩次了。我們先把上兩次的內容先溫習一下。以什麼樣的方式溫習呢?我慢慢地給大家念一遍前面我們學的內容。大家要認真的歡喜的來聽。按傳統的做法,這個聞法,是我們自身要具備條件。


尤其聽聞這個殊勝的佛法,聽聞清淨等流下的佛陀的善法,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需要我們具備有三種心


第一種心是要有正知心,你的心要放得很正直,不可以有自己的邪知邪見;


第二種心就是要有希求心,對法一定要有希求。不要認為自己「哦,我已經都懂了,我懂的很多……」。千萬不可以這樣,要有廣大的希求心;


第三種心,需要我們具備有智慧心,要能夠分辨是非這樣的智慧。希望我們以這三種心來聽聞。


我給大家讀一下:


《入寺法式》:「息心靜默非喧亂所集,軌法施訓豈漏慢所踐。且心棲相表,形異世儀。歸奉憑趣,理存規則。故應其俯仰,識其履行。是敬事儀式,如法親覲。豈可足蹈淨剎,心形懈慢。非為善法無染,故得翻流苦業,可不誡哉。」「今依祇洹舊法出。中國士民、凡至寺門外整服一拜、入門復禮一拜。安詳直進,不左右顧眄。先至佛所,禮三拜竟,圍繞三匝,唄讚三契。禮佛已,方至僧房戶外,禮一拜。然後入見上座,次第至下,各禮一拜。若見是非之事,不得譏訶。若發言嫌責者,自失善利,非入寺之行。」「且初入寺,背僧取異,云何得作出家因緣。經云:夫入寺者,棄捨刀杖雜物,然後乃入。順佛而行,不得逆行。設緣礙左繞,恆想佛在我右。入出之時,悉轉面向佛」。


 好,這是我們上兩課學的內容。我們以這樣的方式進行一下溫習。今天的內容是屬於入寺法的第一科,清信士法。第一科內容裡的第一小科,就是示正法,進入寺院到底應該怎麼做。進入寺院應該怎樣做呢?這個做法一共分了三部分來說。第一部分,我們昨天已經學過了,就是「禮敬舍惡等法」。


今天進行第二部分的內容「想念慎護等法」。這是第二科,我先給大家讀一遍今天要學的內容。


「想念慎護等法。禮拜佛法僧者,常念體唯是一。何者,覺法滿足。自覺覺他名佛,所覺之道名法,學佛道者名僧。則一體無別矣。」「低頭看地,不得高視。見地有蟲,勿誤傷殺,不唾僧地,當歌唄讚嘆,若見草土,自手除之。」 


這是第二科的內容,接下來我們解釋一下。首先這一科,大師他怎麼教誡我們呢?說「禮拜佛法僧者」,


當我們像前面先進寺院的時候,總禮三寶,一拜


然後再進寺門,在外邊整理好自己,威儀具足,在寺門外頂禮一拜


進了寺門,然後再頂禮一拜


這兩拜是幹什麼呢,就是總禮三寶,禮佛法僧——敬禮佛,敬禮法,敬禮僧,總禮三寶。然後禮完以後,安詳地進入寺院,直接走到大雄寶殿,先禮佛三拜。禮佛三拜以後,然後繞佛三匝,再讚嘆佛三遍,在繞的時候就讚嘆佛。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我們一般都很熟悉的這個偈頌,讚頌佛。


這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當時在因地裡邊百劫修相好的時候,在第九十一劫的時候,他遇到迪薩佛,當時迪薩佛在洞裡邊入法光三昧。


當時釋迦牟尼佛——因地裡邊的本師,見到佛入三昧的這個莊嚴相,就是讚嘆,當時就讚嘆吶,讚嘆了七天七夜。這個腳——一隻腳站在那裡,一隻腳好像還沒有踩下去,因為佛入三昧的相太莊嚴了,所以他一直讚嘆。就因這個因緣讚嘆佛。以這樣的因緣,頓超九劫,提前——這個本來彌勒菩薩先成佛的嘛,比釋迦佛要先成佛,因為釋迦佛在因地精進地讚嘆佛,所以提前成佛。當時讚嘆的,就是這個偈頌:「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讚嘆就頓超九劫,先於彌勒菩薩成佛,在這個世間示現成佛。

(點音頻即可聽/天上天下無如佛)

讚嘆佛以後,就是禮完佛了,然後再去禮僧,禮完佛再去禮僧。依上座到下座,上中下座這樣次第禮僧。前面這一科是講這「禮」,禮是這樣禮了,然後第二科再告訴你,在禮佛禮法禮僧的時候,你要憶念到他們是一體的,這個概念非常重要,佛法僧是一體的。


【按】繼續轉載中······


歡迎轉載  自利利他


點擊 :「閱讀原文」可請弘一大師法寶!

相關焦點

  • 念經能成佛嗎?持咒能成佛嗎?念佛能成佛嗎?辯證看待這個問題
    民最近因為我大舅得了膽結石,而我又恰好辭職在家,閒來無事,就開始誦地藏經,為我大舅回向,希望他的結石在治療過程中,能夠有效減小,最後排出體內。其實這個人沒有上過學,沒有接受古正規的教育,為何還被稱為老師呢?
  • 龍女成佛的隱義
    此佛經故事廣為流傳,很多學佛的人都聽說過,曾經有人告訴我「龍女成佛的故事,經查,這是真事!這個寶珠可不同於世間的珠寶,他是龍女的丹,也就是龍女的命根!龍女因為信得真,連命都可以捨去,所以即身成就!我們修行為什麼難?就是因為捨不得!」 我不知道他是如何查的,當然這樣說是讓人能全放下,能夠頓舍,不執身外之物這也是修行所必需的。然而佛要你的珠你的丹有何用?
  • 三乘佛法修持,何謂法身成佛、報身成佛、化身成佛?
    舉例來說,在《彌勒上生經》,借著優波離對阿逸多(即彌勒菩薩)的修行模式不認同,佛陀回答優波離「彌勒菩薩修慈心」中亦可看出端倪;傳統出家眾需花費高時間成本,從事聞、思、修與持戒、禪定,和在家眾的供養、布施、吃素、慈悲等重於意識形態的行為,二者價值觀是迥異的。所以,菩薩戒的核心為十善,就是源自佛陀在家人的建議。
  • 《南山律在家備覽-導讀》:在末法時代,四種三寶中,為什麼以住持三寶最為重要?
    「 由常住故,為世所歸 」 ,因為它是常住的,所以是世間人所應當歸依的境界。尤其是滅理無為———理體法寶。「 餘三隨設,體是有法 」,其它的化相、住持、一體,三種三寶,是隨著眾生得度的因緣而施設的,因此體是有為法。但是在末法時代,這四種三寶中,以住持三寶最為重要,為什麼?因為理體三寶,除非達到大證悟的境界,不然是見不到的。
  • 無情物能成佛嗎?
    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成佛嗎?這個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觀念。當我們的心迷了的時候,我們很清楚的,能緣的心、所緣的境界是歷歷清楚的,這個是桌子、這個是經本、這個是牆壁、這個是燈光、這個是佛像、這個是鳳梨、這個是飲料、這個是袈裟、這個是冷氣。當我們活著的時候,迷了的時候,我們對外面的相安立一個名詞,堅固的執著這個名相是實在的,我們的生命就完全被限制住,限制住在某一種觀念裡面。
  • 男女雙修是成佛捷徑還是藉機淫亂?
    行者所得之俱生智與其自性無二,此時於輪迴界或者涅盤界顯現的萬有諸法,在行者眼裡都已成為空樂無二之境界,於是覺悟在這個輪迴中顯現的苦樂等相,都不是真實的,它們是幻有、是空性。行者證得這一俱生智慧之時,世間的一切顯現、現有諸法,同時也都顯現為無漏之大喜樂。至此,行者之欲樂定修行功德圓滿,證成了佛果。
  • 慧律法師:無情眾生能成佛嗎
    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成佛嗎?這個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觀念。是因為這個修行人開悟、大悟了,就像如佛一般,那麼所有的外在的世界其實不存在,不存在,它只是緣起,它只是緣起,只是如幻,只是緣起,只是如幻,他的心境改變的時候,這些所有的相都不能動搖到如來。所以說:情跟無情,同圓種智。而不是說:那一棵樹或者一顆石頭可以成佛;而不是說那個桌子可以成佛,是成佛以後,那個成佛的聖人裡外平等,山河大地;你聽過一句話嗎?
  • 沈衛榮:男女雙修是成佛捷徑還是藉機淫亂?
    行者所得之俱生智與其自性無二,此時於輪迴界或者涅盤界顯現的萬有諸法,在行者眼裡都已成為空樂無二之境界,於是覺悟在這個輪迴中顯現的苦樂等相,都不是真實的,它們是幻有、是空性。行者證得這一俱生智慧之時,世間的一切顯現、現有諸法,同時也都顯現為無漏之大喜樂。至此,行者之欲樂定修行功德圓滿,證成了佛果。
  • 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
    時時刻刻覺性都能現前,佛性就現前。所以,佛的意義,就是覺悟的意思;因為每個人都有心,所以每個人都能成佛。  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二)  這一念心由於過去生迷失的程度不同,  所以這一輩子出生之後,  每個人的智慧和色身也都不一樣。
  • 見性成佛-9
    因為求道是一條見性成佛的路,可使我們從迷失中醒覺,可使我們回復真我的面目,見到自性佛顏,更可以使我們無限度地開發自已身上無限喜悅泉源與無限智慧能力。透過這一條見性成佛的路、 我們不再徬徨無助、 也不需再向外去追求快樂。
  • 《妙法蓮華經》的特色:諸經之王,由信成佛!
    □由信成佛:《常不輕菩薩品》的常不輕菩薩,每見四眾,即禮拜讚嘆道:「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又聞本經不生疑惑者,能夠「疾成佛道」。這是顯示由於「信」而成佛,也是《法華經》的顯著特色。  □久遠成佛:《如來壽量品》中,佛陀從三身如來顯現佛壽量無有期限。經中明示佛陀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以種種方便,隨類應化;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只劫,常住不滅。從「久遠成佛」,顯現常住的佛陀,是本經的一大特色。  □慈悲教化:本經藉由各種譬喻,巧妙地顯示佛陀的慈悲。
  • 成佛才是人生最圓滿的歸宿!
    我能走上這條路是佛菩薩慈悲,給我最後一次盡孝的機會,最後一次贖罪的機會,淨空老法師常說:一句阿彌陀佛是盡大孝,讓父母親成佛,這是至孝,最圓滿的孝!讓親人永斷輪迴苦,沒有什麼事比這個更重要了!又說:一子成佛,九祖升天!這是無法言說的大好事!一定要把這條路走好,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直到往生成佛!帶父母一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能成就,我父母親一定是我菩提道上的助緣,往生成佛的推手!
  •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綱要
  • 法華經:為什麼龍女說要成佛,就能迅速成佛?(73)
    為什麼龍女說要成佛,就能迅速成佛呢?這裡面的關竅是什麼?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
  • 拿到六字名號,就拿到了成佛的保證
    你看世間發獎金,還沒發下來,就是不放心,要拿到手上才保險。說提拔你,最好馬上把任命文件發下來,心裡才踏實。 世間的利益,大家都爭先恐後,生怕漏掉。但成佛的大利益,聽說在六字名號裡有,卻還在那裡悠悠晃晃,「我還沒有想好是不是要念佛,等我退休之後再念吧」——你有沒有機會退休都不知道呢!六十歲退休,今年四十歲,覺得還早,但是明天可能你就不在了。
  • 如何理解「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難道無情物能成佛嗎?
    是因為這個人成佛,能夠轉識成智,能夠轉境為心,所以心境一如,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這個成就無上菩提的人,才能這樣講。  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成佛嗎?這個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觀念。
  • 難道無情眾生能成佛嗎?
    是這個成就無上菩提的人,才能這樣講。  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成佛嗎?這個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觀念。  當我們的心迷了的時候,我們很清楚的,能緣的心、所緣的境界是歷歷清楚的,這個是桌子、這個是經本、這個是牆壁、這個是燈光、這個是佛像、這個是鳳梨、這個是飲料、這個是袈裟、這個是冷氣。
  • 觀音菩薩為何沒成佛 她發下宏願不度完眾生不成佛
    觀音菩薩在我國是一位影響力非常深遠的神明,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對她十分尊敬,關於她的傳說更是不計其數,那麼她如此的心懷眾生,怎麼沒有成佛?   有一種說法,說觀音在修行之初,就立下毒誓,不度完眾生不成佛。眾生哪能度完?所以她就永遠成不了佛。
  • 神話傳說中的觀世音,前世身份很特殊,為何發誓不成佛
    所以她當場發誓,如果世間還有一個人在遭受苦難,地獄裡還有一個怨痛可憐的鬼魂,她就是未完成己願,他(她)就不成佛。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觀音菩薩始終都恪守誓言,一直沒有成佛。因為世間還有受苦受難之人需要他(她),地獄還有人遭受悲慘的報應需要她去渡化。
  • 【佛經故事】龍女成佛
    在《大毗婆沙淪》一四五章中,佛陀雙手捧著大生主的骨對比丘們說:「汝等諦聽,一切女人其性多輕薄、多嫉妒、多謅媚、多慳念,只有大生主雖是女人,卻能脫離女人一切過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謂此輩為丈夫。」 一個人具有女人的身體,但能除去精神的弱點,走向成佛的偉大事業,就是男子!而一個人雖然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點,不能走向菩提之道,此輩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