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與共,山海情深!六枝小夥在「第二故鄉」大連堅守防疫一線

2020-12-13 天眼新聞

1月25日(大年初一),春節假期,在大連市甘井子區工作的六枝籍90後青年譚浪正計劃著一天的行程,想趁著放假,看一看這座工作了近五個月卻沒時間好好看看的城市。

然而,午飯剛過,正準備出門的譚浪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通知,「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日益嚴峻,全面防疫戰鬥悄然打響,而特殊時期,需要大家集中力量,一起齊心協力,加入到疫情防控的戰鬥中來。」原本,通知只是調用自己工作單位的公務用車,譚浪可以選擇不參與,但他考慮到,自己兼任了公務用車司機,自己就有責任有義務加入進來。 二話沒說,譚浪當即主動提出自己返崗工作,毅然決然地加入到了甘井子區的一線防控大軍中,帶著六枝青年的情懷,在這裡成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急先鋒。

2019年8月,作為大連六盤水東西部扶貧協作2019年第三批安置就業人員,六枝特區巖腳鎮草原村貧困畢業大學生譚浪,來到了大連市甘井子區,在甘井子區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擔任人事兼公務車司機工作。新春前夕,與譚浪一同來到大連的同事紛紛陸續啟程回到家鄉,而譚浪則做了一個打算,今年過年不回家,留在大連,趁著假期好好玩幾天,體驗一下大連的新春氛圍和風土人情。譚浪說:「誰都沒想到,原本是留下來看一看這裡新春熱鬧場面的我,卻成了勸離聚集人群,促使這裡大街小巷寥寥無人場景的其中一員。」疫情防控,關鍵在防!從1月26日開始,既作為疫情防控出行車司機,也作為疫情防控宣傳中堅力量,在甘井子區的街道上、商場裡、醫院診所中,總能看到譚浪和同事們的身影,給市民們細心講解關於疫情防控的知識,為公共場所指導日常消毒和防控措施,每天早出晚歸,走街串巷,把這裡的人當作自己人、把這裡的事當作自己事,譚浪儼然成為了這裡的「故鄉人」。「來到這裡工作,我已把這裡當作了我的第二故鄉。」短短幾個月,譚浪既感受到了這座城的溫暖,也感受到了這裡人的溫暖,是跨越山海的緣分,也是東西協作的結果。 「新冠肺炎疫情來的很突然,接到防控的通知很意外,但是我覺得能投身一線,為疫情防控作一點貢獻也是好的,因為很多人重視不夠,不知道怎麼去預防,更不知道怎麼做,這樣就會增加疫情傳播感染的風險,所以把好這道關很有必要,既然人在這裡我就有責任參與去做。」

「山海牽手」,讓遠隔千裡的兩地,心心牽掛,緊緊相連,而因東西部扶貧協作而從六盤水市六枝特區來到大連市甘井子區的譚浪,則正是這場山海情緣的最好見證。「第二故鄉」亦是家!「這裡雖然沒有親人,但是這裡的人都和家鄉一樣熱情、一樣親近,和家一樣。」朋友真誠、同事和善、領導支持,不同的兩個地方,同樣的真誠以待使譚浪對在大連的生活充滿期待,這也是他決心決戰決勝抗擊疫情,勇於走上一線參加防控宣傳工作的信心來源。 跨越千裡情,山海若比鄰!從內陸山城,到濱海港城,從巍巍群山,到波瀾大海,相距3000多公裡的大連與六盤水,自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始終甘苦與共,山海情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聶建雲

編輯 顧冰潔

編審 陳詩宗

相關焦點

  • 【文明•故事】「山海同行·決勝今朝」|東邊吹來技術風 西邊結...
    記者們的首站,來到了有「盆景山城」之稱的六枝特區。 在大用農業園區大櫻桃研發示範基地,他們紛紛拿起手機、相機、採訪本,記錄下大連與六盤水「聯姻」的點點滴滴。 據悉,大連佛倫德公司自2011年就已經開始了大櫻桃苗木繁育及生產技術研究,組建了自已的組培研發室和高級研發團隊,在新品種引種、試驗示範、繁育推廣、技術管理等方面為六枝特區大櫻桃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從進入大棚開始,大連日報記者智曼卿手中的筆就沒有停歇過。
  • 大連理工大學師生為防疫一線人員子女提供義務在線輔導
    央廣網大連2月12日消息(記者賈鐵生 通訊員杜佳)元宵佳節當晚,大連市500名醫護工作者星夜馳援防疫一線的消息感動全城,刷爆了大連人的朋友圈。「你們的愛,我們守護」,在致敬醫護天使「最美逆行」的同時,大連理工大學師生迅速行動,為戰「疫」一線人員子女提供義務在線輔導,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網紅志願者大連小夥海鮮燒烤開業啦,用地道大連味繼續為愛加把勁
    這一年,有太多難忘的人,最讓人溫暖感懷的,就是在疫情一線奮戰的英雄。在這些英雄之中,有一位頗具奇幻色彩的「大連小夥」蔣文強,本想去長沙,卻走錯車廂誤入武漢,被滯留成為志願者,成為「網紅」志願者。轉眼近一年要過去了,大連小夥在做什麼呢?原來,大連小夥是大連烹飪學校畢業的,一直在籌劃做一個飯店,疫情回連之後,他又做了一段時間志願者,也邂逅了一個看過他的事跡、見識了他的廚藝之後給了他一些支持的房東。於是,在大連新開路金廣大廈斜對面交通銀行後身那,大連小夥海鮮燒烤就這樣熱熱鬧鬧的開了起來。
  • 大連小夥的故事真拍成電視劇了!他還跑了個龍套
    最近,這個小夥的故事被改編成了電視劇了。8月6日,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發布了已經完成的9個單元的預告片,其中《我叫大連》單元就是以他的故事為藍本改編的,他本人還客串了一個角色。大連小夥蔣文強本來要去長沙,但是火車在武漢停留以後就走不了了,小夥隨即報名加入志願者隊伍,成為了一名志願者。
  • 今年教師節,六枝這些老師和集體將受市級表彰
    晨 六枝特區第二中學 唐正倫 六枝特區第六小學 聶 玉 六枝特區第四中學 趙 輝 六枝特區實驗中學 劉 雯 六枝特區第一小學
  • 大連「海蠣子」們眾志成城800份肯德基晚餐送到「抗疫」一線
    看著一線的防疫人員、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民警收到他們精心製作的晚餐。他們說:「一線工作人員太辛苦了,能為大連『抗疫』盡一份力量,雖然忙累,但心裡舒坦。」然而,這並不是肯德基第一次為大連「戰疫」提供保障。在年初全國疫情最嚴重的時期,肯德基就曾經為大連第六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免費送餐。
  • 大連,山海依舊 未來可期!
    市委組織部主動履職組織動員全市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迅速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堅持在防疫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及時做好評先評優、選拔任用等工作。注重強化激勵保障,持續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落細落實激勵黨員幹部和醫務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線擔當作為若干措施,適時表揚在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
  • 韓城市板橋鎮:堅守一線、勇於擔當 用初心和使命壘起第一道「防疫...
    在防範疫情面前,全鎮黨員幹部做到了「召必應、應必戰、戰必勝」,他們,用責任與擔當,用奉獻和堅守,在這延綿西川架起了一道無形的「防護牆」,讓這裡的山和水依然還是那麼靜謐,讓這裡的老百姓遠離病毒的肆虐。自1月23日板橋鎮召開防疫工作部署會後,楊光宇每天堅守在工作崗位,始終守在防疫一線,每到一個村組,他都詳細詢問返鄉人員摸排情況,居家隔離是否落實,不斷向群眾宣傳「不走親訪友、不聚集聊天」的政策;每到一個卡口,他都向值班黨員送上方便麵、礦泉水、酒精、84消毒液等防疫必需品。
  • 六枝特區:「四個輪子」連軸轉 幹部群眾保安康
    面對嚴峻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六枝特區各級領導幹部堅守崗位、靠前指揮,結合實際,採取無死角廣泛宣傳、設置路卡、禁止部分車輛通行、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等方式,「四個輪子」連軸轉,保障廣大幹部群眾平安健康。深入群眾的「宣傳輪子」。
  • 此愛翻山海,山海皆可平|今天,我們致敬堅守這座城市的有情人
    在這些有情人裡,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有拼搏在火神雷神山的建設者,也有一群人,默默堅守在民生領域,為900萬人吃住生活提供保障。 在這場戰役裡,湖北地區15家廣場的超市賣場,守住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武漢萬達嘉華、瑞華兩家酒店,攜手為援漢醫療隊提供後勤服務,這些堅守崗位、堅守一線的萬達人,用行動向我們詮釋「愛」。
  • 新泰翟鎮:第一書記堅守一線,自掏腰包買測溫槍、口罩等防疫物資
    從大年初二到現在,近一個月時間,翟鎮葛溝橋村第一書記魏新平一天不落的堅守在防疫一線的崗位上,他的堅守體現的是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第一書記的擔當與責任。 在翟鎮葛溝橋村,說到新泰市審計局駐葛溝橋村第一書記魏新平,大家都很感動。
  • 戰「疫」一線的堅守者——寨前鎮陳建盤的防疫故事
    1月25日,大年初一早上,陳建盤接到疫情防控的緊急通知,沒有絲毫遲疑和退縮,簡單向家人交待了一下,便立即投入到了疫情防控一線。春節期間沒有休息過一天,始終以單位為家、以崗位為重,以黨和人民賦予的事業為天,和全鎮同志一同戰「疫」,以實際行動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 大連金潤小區居民自發組織燈光秀!向防疫人員致敬
    12月20日晚,在金普新區金潤小區,居民們自發點亮手機,上演了一場向一線防疫人員致敬的燈光秀,現場視頻在大連人的朋友圈「刷屏」。12月19日,大連市金普新區先進街道金潤小區B區劃定為中風險地區,並實施相應管控措施。20日晚8點,小區居民自發組織了一場燈光秀,向一線防疫人員致敬,也為自己加油打氣。
  • 大連這組背影照,刷屏了!
    兩張照片上的背影直擊人心靈,成為了當下大連抗疫一線工作人員默默奉獻、辛苦付出的縮影,贏得了無數網友的點讚。01「白衣守護者」感動夫妻倆照片由二人合作拍攝昨天,記者輾轉聯繫到了兩張網上熱傳照片的作者王先生。「我也是才知道,自己拍的照片竟然在網上火了!」
  • 五糧液人堅守防疫一線不言退
    自大年三十(1月24日)以來,他一直在鄉鎮防疫一線堅守至現在,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黨員使命。 唐榮海,今年55歲,黨員,家住宜賓翠屏區象鼻鎮方碑村,是該村5組組長,也是五糧液集團旗下環球集團光電公司一名員工。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過年計劃。
  • 寧鄉:社區黨員、醫生彭潤之一家四口堅守在防疫一線
    寧鄉:社區黨員、醫生彭潤之一家四口堅守在防疫一線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28日訊(通訊員 喻冠男 何猜清)1月28號下午兩點,寧鄉市玉潭街道學庵社區衛生室醫生彭潤之背著藥箱,拿著一疊防控疫情的宣傳資料走出了衛生室。
  • 袁雪豔:手臂骨折,仍然堅守伽師一線
    手臂骨折了袁雪豔依然堅守一線在伽師縣人民醫院新城分院醫學留觀區,包括袁雪豔在內的47名醫生、護士對患者進行隔離觀察,他們分批每4小時輪換一次,為在這裡的留觀病人量體溫、作觀察、作記錄、作治療、送飯菜。忙完這些工作後,晚上袁雪豔還要召集醫護人員召開防感染工作例會,分析防護措施,並向上級匯報當天工作。面對醫學觀察的發熱病人,醫護人員存在著隨時會被感染的風險。
  • 他們:奔忙在防疫一線的「拼命三郎」
    就這樣,從那天離家至今,譚文鋼都不曾回家,每天吃住在自己的車上,一心撲在防疫一線。譚文鋼沒有膽怯,帶領應急管理站一班人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嚴密監控,24 小時值守,配合衛生部門對過往司乘人員檢測體溫,做好防疫知識 宣 傳 、車輛勸返和交通疏導等工作,堅決守住第一道關口。「爸爸,您什麼時候回來,我好想您。」女兒打電話對譚文鋼說。
  • 六枝食用菌產業菇香四溢
    六枝食用菌產業菇香四溢 發布時間:2020-11-15 00:22:02      來源:六盤水日報   11月3日,記者從六盤水市林下食用菌產業發展經驗交流會上獲悉,今年,六枝特區依託優越的氣候資源和環境優勢,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
  • ...甘肅在行動」瓜州縣基層幹部《與妻書》表達防疫一線的堅守與牽掛
    返回崗位的張羽斌和李永娟分別投入到各自鄉鎮防疫一線的工作中,疫情宣傳、人員排查、體溫測量、卡口值守……一件件急需落實的工作將夫妻倆的時間排得滿滿當當。2月7日是夫妻倆返崗的第十一天,李永娟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本想給遠在瓜州縣廣至藏族鄉的丈夫張羽斌訴訴苦,可是電話那頭的張羽斌因為急著要上報數據,草草不到一分鐘又將電話掛斷。2月8日早上,李永娟一睜開眼便看到丈夫給她發來的那封特別的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