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大年初一),春節假期,在大連市甘井子區工作的六枝籍90後青年譚浪正計劃著一天的行程,想趁著放假,看一看這座工作了近五個月卻沒時間好好看看的城市。
然而,午飯剛過,正準備出門的譚浪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通知,「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日益嚴峻,全面防疫戰鬥悄然打響,而特殊時期,需要大家集中力量,一起齊心協力,加入到疫情防控的戰鬥中來。」原本,通知只是調用自己工作單位的公務用車,譚浪可以選擇不參與,但他考慮到,自己兼任了公務用車司機,自己就有責任有義務加入進來。 二話沒說,譚浪當即主動提出自己返崗工作,毅然決然地加入到了甘井子區的一線防控大軍中,帶著六枝青年的情懷,在這裡成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急先鋒。
2019年8月,作為大連六盤水東西部扶貧協作2019年第三批安置就業人員,六枝特區巖腳鎮草原村貧困畢業大學生譚浪,來到了大連市甘井子區,在甘井子區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擔任人事兼公務車司機工作。新春前夕,與譚浪一同來到大連的同事紛紛陸續啟程回到家鄉,而譚浪則做了一個打算,今年過年不回家,留在大連,趁著假期好好玩幾天,體驗一下大連的新春氛圍和風土人情。譚浪說:「誰都沒想到,原本是留下來看一看這裡新春熱鬧場面的我,卻成了勸離聚集人群,促使這裡大街小巷寥寥無人場景的其中一員。」疫情防控,關鍵在防!從1月26日開始,既作為疫情防控出行車司機,也作為疫情防控宣傳中堅力量,在甘井子區的街道上、商場裡、醫院診所中,總能看到譚浪和同事們的身影,給市民們細心講解關於疫情防控的知識,為公共場所指導日常消毒和防控措施,每天早出晚歸,走街串巷,把這裡的人當作自己人、把這裡的事當作自己事,譚浪儼然成為了這裡的「故鄉人」。「來到這裡工作,我已把這裡當作了我的第二故鄉。」短短幾個月,譚浪既感受到了這座城的溫暖,也感受到了這裡人的溫暖,是跨越山海的緣分,也是東西協作的結果。 「新冠肺炎疫情來的很突然,接到防控的通知很意外,但是我覺得能投身一線,為疫情防控作一點貢獻也是好的,因為很多人重視不夠,不知道怎麼去預防,更不知道怎麼做,這樣就會增加疫情傳播感染的風險,所以把好這道關很有必要,既然人在這裡我就有責任參與去做。」
「山海牽手」,讓遠隔千裡的兩地,心心牽掛,緊緊相連,而因東西部扶貧協作而從六盤水市六枝特區來到大連市甘井子區的譚浪,則正是這場山海情緣的最好見證。「第二故鄉」亦是家!「這裡雖然沒有親人,但是這裡的人都和家鄉一樣熱情、一樣親近,和家一樣。」朋友真誠、同事和善、領導支持,不同的兩個地方,同樣的真誠以待使譚浪對在大連的生活充滿期待,這也是他決心決戰決勝抗擊疫情,勇於走上一線參加防控宣傳工作的信心來源。 跨越千裡情,山海若比鄰!從內陸山城,到濱海港城,從巍巍群山,到波瀾大海,相距3000多公裡的大連與六盤水,自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始終甘苦與共,山海情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聶建雲
編輯 顧冰潔
編審 陳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