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Madame Figaro MadameFigaro
經歷了五年的籌備工作,位於廣東順德的和美術館(HEM)終於在萬眾期待中於迎來了開幕。這座由家族發起,安藤忠雄設計的非營利民營美術館,將這次展覽主題定為「世間風物」。在這座位於嶺南的建築中,來自傳統與現代、本土與世界的文化藝術碰撞,融合交織出關於「和」的種種定義。
對和美術館的初印象,一定來自美術館本身這座極具安藤忠雄風格的清水混凝土建築。有著「清水混凝土詩人」之稱的安藤忠雄,在美術館、博物館的建築設計領域中有著豐富的經驗。「他是建築師裡少有的設計美術館最多的一位,在全球設計了88個美術館,對美術館的結構和空間使用都有很獨到的見解。」談及邀請安藤忠雄進行和美術館的建築設計的初衷,和美術館執行館長邵舒這樣介紹道。「此外,安藤忠雄對於文化融合的執著態度也是重要的原因。設計前期,他花了很多力氣對嶺南建築進行深入研究,去和當地文化產生關聯,在和美術館的建築設計中將這些嶺南本地的建築文化元素融合了進去。」
安藤忠雄設計和美術館手稿 ©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中的「和」代表了「和諧」,但同時也有「和(huò)」——混合之意,體現了嶺南建築中「空間融合」的意境。初入美術館,景觀花園的設計呼應了嶺南園林的自然景觀,建築四層重迭交織的圓環像水波紋一樣由中心向四周擴散,建築周圍的水景可以作為緩和亞熱帶夏季酷暑的親水裝置,同時當建築倒映於水面,它便是建築別具特色的底座。建築中簡約立方體挑空展廳帶來的「圓」和「方」的視覺對比,則借鑑了嶺南建築中保留的中原古建築「天圓地方」的正塑文化元素。
和美術館建築外立面 ©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建築外立面 ©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夾岸花園(俯瞰局部)©和美術館
與「圓」環迭層外觀設計相呼應的,是以雙螺旋樓梯為核心的五層挑空中庭設計。清水混凝土雙螺旋中庭樓梯是安藤忠雄的首次嘗試,是完全在他個人風格之外的一種全新嘗試,對他而言亦是極大的挑戰與突破。最終呈現出來的,是在富有張力的垂直空間中,以螺旋樓梯連接各層視線焦點,營造出層次豐富的旋轉空間。
和美術館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 ©和美術館
從弧形玻璃穹頂照射進來的自然光,隨著季節和時間的變幻,在不同的空間部位折射出豐富的光影明暗效果。這是極具安藤忠雄特色的在建築中對光影的應用。而另一方面,「光」被普遍認為是「希望」的象徵。「希望和美術館可以成為嶺南文化的新中心,同時也是一個匯聚人群,孕育『和諧』關係的場所。」安藤忠雄說道。
和美術館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局部),及館藏:《像素細胞——鹿#58》,名和晃平,綜合材料,218.6 cm x 181 cm x 150 cm,2019 ©和美術館
作為一座家族發起的美術館,和美術館的館藏首先源於家族收藏,這決定了美術館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對原有收藏的再發現。由於發起家族的地緣性,和美術館十分重視對地域藝術文化的推廣,希望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優勢,在本土與世界之間建立傳播的樞紐,讓藝術更好地融入當地社區的同時,能夠憑藉自身的獨特性在國際發聲。這一思路在美術館展覽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左起《(立方體)》,露西婭·布魯,420件陶器,27 cm x 31.5 cm x 45 cm,2015
《無題》(局部),露西婭·布魯,瓷器、砂巖,尺寸可變,19件,2017 ©和美術館
「世間風物——和美術館啟動展」的主題展部分,以經驗萬物、「惟」物質發展主義、人間食堂三個單元排列,通過多件中外藝術家的作品,探討人類居住空間與生活景觀的自然屬性延伸到生產、消費和生態、環保等不同領域是,人類文明在自然規律中的境遇。
《大自然》,劉韡,洋鐵皮、鋁合金、玻璃鋼,400 cm x 200 cm x 200 cm,2020,©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館藏,《閃光》,安尼施·卡普爾,玻璃纖維和漆,255 cm x 255 cm x 43.5 cm,2018 ©和美術館
「風會之變——館藏中國近現代美術作品展」,則呈現了置於中西交互語境當中的20世紀中國美術,對於萬事萬物思維的內在延續和適時重整。這裡所試圖呈現的是當代世界之前,即傳統向現代轉型階段,已然劇烈捲入全球文化版圖的中國繪畫領域的觀念形態,它既可以作為溯源之一,又可以為當下的批判性反思提供一種參照。
#向上滑動查看完整畫作
《耕罷》,高劍父,紙本設色,160.5 cm x 99.5 cm,1929©和美術館
#向上滑動查看完整畫作
《雪景山水》,吳昌碩,絹本水墨,131 cm x 40 cm,1915©和美術館
「我們希望成為一個根植本地,又放眼世界的美術館。」執行館長邵舒介紹道,「對於一線城市以及國外的觀眾來說,他們不需要專門來順德看一個國外的當代藝術作品,因為他們有太多的機會接觸到。但對本地觀眾來講,他們需要了解外面藝術世界在發生什麼。」隨著典藏脈絡的梳理遞進,和美術館將「嶺南」文化的概念擴大至對廣東(沿海)藝術思潮的發展及現象的關注,看到這一地區藝術的多元性特徵;與此同時,國際當代藝術作品也典藏的另一大版塊。
《一隅全廚》(局部),宋冬,舊門窗、舊家具 、收集來的家具、 使用過的燈,300 cm x 300 cm x 330 cm,2020,©和美術館
《營地廚房》(局部),漢妮 . 尼爾森、比吉特 . 約翰森,單屏影像裝置、和平百合,21』,2014,©和美術館
也正是因為這點,作為「世間風物」展覽的主策展人,馮博一在選取作品時,不僅從學術層面考慮,同時也兼顧與本地觀眾建立聯繫,更多傾向於視覺化的內容。展覽中的「人間食堂」單元,更是貼合了順德豐厚的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底蘊,藝術家將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轉化成為藝術創作的媒材,追溯與食物有關的記憶,分享生存環境與食物系統的共生關係。
在和美術館建立前的調研時,邵舒發現,整個珠三角地區其實有著較好的經濟基礎,雖然順德只有一個小鎮的規模,但人均收入不低,當地居民有較強的文化需求卻一直得不到滿足。與此同時,由於這一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車,這直接擴大了美術館的輻射範圍。「本地人參觀美術館的習慣需要我們來逐漸培養。」和美術館除了舉辦具有學術性的展覽外,還推出了子品牌HEM⊃2;,開展更加多元開放的活動,如讀書會、分享會、小型音樂會、影片放映會、美術館之夜等。
和美術館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與到訪參觀的觀眾。
攝影:王逸君。
「因為在本地人的生活中,會有比較多的戶外活動,他們喜歡深入大自然的體驗,周末也喜歡全家人一起外出露營、遠足,所以除了這些已經比較普遍的形式,我們還能進行美術館之夜等活動,希望美術館能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既可以選擇去農莊吃農家菜、去郊外遠足,也可以在美術館度過周末的夜晚。和美術館希望憑藉自身的獨特性,建立起傳播的樞紐,讓藝術更好地融入生活,而不單單以傳統的方式,讓觀眾走進美術館觀看,看完後回到自己平常生活的圈子裡去。」邵舒補充道。
在和美術館夾岸花園的池面上,有一件來自美國當代藝術家洛克西·潘(Roxy Paine)創作的不鏽鋼雕塑作品——Ballast。這是藝術家巨型「樹狀體(Dendroids)」系列在亞洲範圍內的首次亮相。作品與安藤忠雄的園林設計完美呼應,遠近映襯。這是一件和美術館委任創作的館藏裝置作品。對於和美術來說,能與美術館及當地文化發生關聯的委任作品是美術館館藏的重要部分。
和美術館夾岸花園及水之徑(俯瞰局部),及館藏作品:Ballast,洛克西·潘,不鏽鋼,1219.2cm x 1539.2 cm x 967.7 cm,2019,©和美術館
在這次展覽中,主策展人馮博一也挑選了一些年輕藝術家進行了委託創作。「我們不希望在這裡看到的是和別的地方一模一樣的作品。我們會邀請一些藝術家,來這裡考察之後再根據他們自己的藝術線索與脈絡,創作一些與本地有關的新作品。這些作品都要比單純地從某處借來一件作品要更有意思。支持新的創作將會是我們的長期行為。」
我們也期待著,這座坐落於嶺南、極具當地特色的美術館,能夠如同其不斷向外擴展的建築外形一般,創造出更具影響力的未來。
Q&A
Q:Madame Figaro
A:邵舒 和美術館執行館長
Q:和美術館的籌備工作經歷了五年的時間?其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令您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又是什麼?
A:在和美術館的設計與建築上,最大的挑戰都是來自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28名施工人員花了兩年半時間完成。清水混凝土雙螺旋中庭樓梯是安藤忠雄的首次嘗試,是完全在他個人風格之外的一種全新嘗試。對於他來說,也是極大的挑戰與突破。當時找遍全中國的模版加工廠,只有一家答應合作,因為這個樓梯的每一片模版的角度都不一樣。只能在工廠做好一比一金屬骨架和金屬模版,不斷調試、修改、定型後,再拆開運到現場再組裝。此外,因為天氣和交通原因混凝土的運輸困難,也要重新根據實際路程情況,再計算配方,以保證長途運輸成分不分離。此次建築設計是安藤忠雄對「動態幾何」的挑戰。
Q:從布展角度出發,展覽內容和展陳設計與美術館的建築設計有著怎樣的呼應?
A:標準的方形白盒子空間讓作品一覽無餘,少了一份中國園林式的移步換景含蓄感。在和美術館的設計中,安藤採用方圓結合,圓形的建築形態中,設置了中國近現代藝術展示空間、公共教育空間等非常人性化的功能區域,也設有可靈活應對當代藝術展示要求的簡約立方體挑空展廳。「圓」和「方」的視覺對比,相互衝突所產生的空間差異感,為美術館賦予了更多個性內涵。或許會有策展人或藝術家在看到空間後,覺得圓形的空間不太好用。相較而言,方形空間會更好用,但有了挑戰也才會更有意思。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美術館的未來形態肯定還會發生變化,所以不能局限在方盒子裡。
和美術館展廳三(局部)©和美術館
出品PRESENTED
監製PRODUCER
編輯&採訪
EDITOR&INTERVIERER
設計DESIGN
圖片IMAGES
Madame Figaro
Foggy園長
Isabelle伊莎蓓
Yihan
和美術館
原標題:《安藤忠雄的這件美術館新作,不止外觀漂亮那麼簡單》
閱讀原文(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