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是什麼樣的大家當然都知道,流量派、實力派,明面上爭奇鬥豔各憑本事,底下也是暗流洶湧。
從娛樂圈衍生出的飯圈,又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每日打榜轉發分享愛豆日常,過於瘋狂的被定義為私生飯,還有披皮黑專職捧殺對家偶像等等。
真是光怪陸離,好不熱鬧。
現在網絡普及到了每個人的手上,於是各種圈子應運而生,你知道娛樂圈和飯圈,可知道還有熊貓粉圈?
emmm,這個圈子門檻挺高。光是記住每個國寶大熊貓的名字就很困難(在我眼裡熊貓都長一個樣),萬一哪次說錯了國寶名字,很可能會被錘得當場升天啊。
不過大多數熊貓粉很可愛,時刻關注國寶的健康狀況,對基地提出各種建議致力於改善國寶的生存狀態。據說熊貓基地的飼養員是他們最最嚮往的職業……
還有近年來越來越火的漢服圈、LO圈、國風圈。
穿上漂亮的漢服或者LO服,你得做好心理準備接受圈內人的檢驗:髮型是否符合,鞋子必須配套,最重要的是你的衣服為什麼不是正版?這怎麼能忍,錘她!
……14歲小姑娘穿著媽媽給買的山寨漢服捂臉哭泣落荒而逃。
我以為自己知道的圈挺多了,最近有個未婚朋友發了個朋友圈:之前把娃娃養死了,這次趁著家裡蹲重入娃圈。
什麼叫把娃娃養死了!娃娃也是可以想養就養的嗎?或者像熊貓粉圈那樣在線雲吸國寶?但是雲吸怎麼能養死……我一口氣給朋友發了十萬個為什麼。
笑掉大牙的朋友慎重給我普及了娃圈事項,說以前養bjd娃娃現在想要養棉花娃娃,並問我有沒有興趣一起。
而我在搜集了大量資料之後,非常嚴肅的拒絕了她的邀請,這個圈玩起來有點難,除了錢之外,投入的精力非常多,並且一入娃圈深似海啊!
不知道娃圈是啥的,跟著我往下看吧!
bjd娃圈和棉花娃娃圈都是娃圈
這是兩個不同的圈,但都屬於娃圈。還有小布(大眼娃娃blythe)、ob、兵人等等。
bjd娃娃就是指球形關節人形玩偶,高端的大幾千上萬,「接」不起的,葉羅麗娃娃也湊合。這裡面似乎還有個一個鄙視鏈,養bjd的看不起養小布的,養芭比的看不起養葉羅麗的……
但大家共同看不起D娃。D娃就是盜版娃。這倒是和漢服圈差不多,誰要是入坑不小心入了D版的,那可得小心被掛名哦!
如果說bjd娃娃會儘量貼合人物原型並趨於完美,那麼棉花娃娃則是Q版的擬人化玩偶。而且多是來自飯圈的衍生品。
嚴格來說,就是飯圈裡很流行的一種周邊。
如何養棉花娃娃,看下面這樣一套流程你就明白了。
先搞清楚,在娃圈裡,娃娃不能說是買的,而是接回來的。
由某人起意決定要創造怎樣的娃娃之後,集合一群人來統計需要的數量(數調),下完三分之一或者更少的定金,尋找畫手。
畫手風格都有差別,也有新手畫手雖然不出名但是完成度非常高,可考慮。
通常入坑的新手都不會在意這前面幾道工序,見到是自己的愛豆屬性就湊上去了,甚至有人單純的覺得定金很少,湊了好幾個娃的首款,最後免不得尾款火葬場。
從打樣到「娃廠」定製到最後捧在手,相當多的網友都在這個過程中情緒愈來愈高漲,簡直就像是十月懷胎等娃降生一樣的喜悅。這個過程確實也比較長,從開團到「降生」半年至一年不等。
在娃圈裡提到的屬性是個讓我琢磨了很久的問題。
原來棉花娃娃還分有屬性和無屬性,甚至還有私生……
有屬性指的是帶有某個明星的屬性,比如王一博屬性的海鹽啵啵糖和肖戰屬性的焦糖熱蘇打:
帶著兔子耳朵的嘟嘟包,娃爸居然有兩個,是……你猜猜。
名叫小葉桔的娃娃,博主介紹娃爸是朱一龍哈哈哈!
看起來確實是賞心悅目,可愛至極,還帶著愛豆的屬性,就像是養著愛豆的娃娃?
難怪好多飯圈網友都掉進了娃圈的坑。
無屬性指的是畫手原創的娃娃,至於私生就是娃娘自己找娃廠定製的,不做販售的娃娃。
既然養娃娃當然還得有配套的衣服飾品,這些小東西購起來可不便宜,很多網友會根據樣板自己縫製,也是一種消磨時光的樂趣。
我朋友所謂的重入娃圈,是在手上沒有任何娃娃的情況下(找到開團也不容易),就開始縫製衣服鞋子了。
這個圈有很多有趣的事兒。比如某新手只是覺得好看就接回了一個二手的娃娃,結果被人指點才知道有其他愛豆屬性,偏偏又是自己不喜歡的愛豆。瞬間覺得這個娃娃跟自己不親了,留在手上尷尬無比。
又比如娃圈一些人還會帶著自己的娃聚會,幫娃娃們搭建舞臺故事等等。
在圈外人看來,這些故事簡直就是匪夷所思。娃娃不就是拿來玩兒的嗎,怎麼還像注入了靈魂一樣?
你若拿這種話跟娃圈的人理論,就像三次元和二次元的世界。
類似我朋友說的,「把娃娃養死了」也是很多圈外人不理解的問題。
所謂的養死了,就是娃娃保養不當或者確實年代久遠了,多發生在球形關節玩偶身上,樹脂層變脆,發黃等等,就是養死了。有人會建議把這樣的娃娃慎重的埋掉,也有人建議把它封存在盒子裡……
現在非常火爆的棉花娃娃,由於是布料製作倒是不會存在變脆的問題,還能讓家裡的巧手媽媽幫忙做衣服。
小時候對家裡的山寨芭比滿臉塗顏料,做千奇百怪的衣服,長大了動輒幾千幾萬接回一個屬性娃娃,購買或者製作符合屬性的配飾,在我看來,這實際上就是把小時候的夢想精緻化了而已。
如同男孩子痴迷於變形金剛和高達、樂高。女孩子痴迷於給娃娃做衣服鞋子,心態都是差不多的。
誰說只有小孩子需要玩具呢。只是長大後的大家因為興趣愛好形成各種圈子之後,甚至比小時候更好玩一些呢!
說歸說,進圈需謹慎啊,類似於bjd這種高度仿真的娃娃,有人提出會有「恐怖谷」效應,即是人形玩偶逼真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對它的反應會變得微妙起來,產生一些負面反應。尤其是那些看過根據玩偶拍攝出來的電影之後,這種感覺還會加深。
比如《死寂》、《鬼娃還魂》等等恐怖電影。PS:我小時候對那種躺下來閉眼坐起來睜眼的娃娃無比恐懼。
不好意思嚇到你了。
所以相對來說,棉花娃娃現在比較火大概就是因為不夠擬人化吧!再加上有愛豆的屬性加成,成為飯圈新寵倒也能夠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