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很長,做一個讓自己快樂的人
已經年過三旬,風風雨雨已經經歷了很多,卻時常發現自己感受不到快樂,內心時常焦急,徘徊,是什麼讓快樂離我遠去了?
德國哲學家康德則認為:「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在他看來,是因為滿足了人的某些需要,使之得到了快樂,否則就不快樂,就這麼簡單。小時候可以因為得到一根冰棍或者是老師的一句誇獎,我們可以高興一整天。但是現在買到了自己心儀的汽車,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大房子,但是為什麼快樂只是一瞬間划過心間,後面永遠有無窮的煩惱在等著我們。也許康德說的需求不管是物質上的或者是精神上得到滿足,產生的快樂永遠只是一瞬間,或許康德口中的快樂不全面。
快樂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反比吧。小時候因為思維簡單,追求的快樂往往很簡單,及其容易得到滿足。或許快樂就是隨心吧,你的心裡裝的東西太多了就會累,快樂就不覺間溜走了。也許我理解的也不對,這些只是小時候的快樂,成年人的世界裡快樂又是另外一個樣子了,我需要把它找出來,讓自己的心靈得以淨化,從此不再迷茫。
我現在還有夢想嗎?有自己人生的目標嗎?統統都沒了!
沒有夢想的就是鹹魚,鹹魚有快樂嗎?沒有!給自己一個夢,去追求自己的夢想,這是一個痛苦且快樂的過程。但是布朗寧不是說過嗎:「啊!如果凡人所夢想的都垂手可得;那還要有天堂幹嘛?!」可想而知,快樂需要自己去創造。
從我們出生懂事開始就別人攀比:比吃穿、比成績、比學業、比工作、比誰掙得多……我們從出生到死去就是活在一個攀比的世界,不懂事的時候父母幫我們比,長大後自己去比。我們處處想表現優異,以為這樣別人才會接納自己。一旦發覺自己不如人時,就開始傷心、自卑,結果當然毫無快樂可言。結果恰恰就是因為攀比,使得自己活得好累,我不就是這個樣子嗎?我的攀比偷走了我的快樂。
有句名言,誰說的我忘了,總之不是我說的,「只顧自己的人結果會變成自己的奴隸!」,常懷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的養育、感謝妻子的深情、感謝朋友的扶持、感謝社會的溫暖。
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批評,換句話說就是臉皮要厚。我就是因為一些冷言冷語就傷心氣憤,因為不好意思對別人說「不」而導致自己往往陷於進退兩難之地,學會練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這種技巧將終生受用的。對自己感到為難的事情堅決說「不」,這樣會減少99%讓自己不快樂的事。
快樂的滋味因人而異,唯有自己才知道該如何去追求快樂。
快樂是不是等於沒有煩惱?不是!其實快樂煩惱是雙生子,需要自己去權衡調節!每個人都有煩惱,但並非不快樂。而是需要我們擁有一顆知足常樂的心,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榮辱不驚,去留無意!
餘生很長,讓自己做一個簡單快樂的人,在逆境中勇敢,在順境中謙和;有你時珍惜,緣盡時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