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淺仁
來源:張德芬空間(tefenchangpublic)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明明心裡很想一個人,卻不願意主動表達內心的情愫。
我身邊的一個閨蜜,最近就處於這樣的狀態。因為男朋友兩天沒有找她,她鬱悶得茶飯不思。
我問她:「為什麼你不主動聯絡他問清楚情況呢?」
她氣呼呼的告訴我:「我就是想看他什麼時候才會想到我!」
有時候,我們執意在一段情感關係裡按兵不動,死守著對方的一條信息,一通電話,一聲問候。哪怕心裡再思念對方,也不願意主動跨出那一步。
1.
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主動聯繫?
「如果你不主動找我,就算我想跟你說話也不主動找你。」這樣的心態,在感情裡似乎並不少見。
那麼我們來詳細聊一聊這個話題:為什麼你不願意主動聯繫他?
在這樣的心態促使下,我們可能會覺得很難鼓足勇氣做出主動的姿態。
我的朋友曉雪前陣子認識了一個男孩,接觸了幾次覺得彼此很有共同語言。
男孩經常給她分享一些藝術展覽的信息,她很喜歡他每次聊那些文藝話題時認真而專注的神情。
他們也有過一些私下單獨的約會,但至今並沒有進一步確定關係。
曉雪很希望能得到對方的明確表態,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推進這段感情的進展。
於是她每天默默守著手機,等待對方隨時可能的信息。
我問她:「你沒對他有過任何暗示或試探麼?」
她低著頭說:「以他的條件,完全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姑娘。我怕萬一他對我沒意思,大家也許連朋友都做不成。」
事實上,當我們在一段感情裡,下意識表現出謹小慎微的態度,那麼可能我們需要問問自己:你究竟在怕什麼?
尤其是,當我們太過在意一個人,往往會特別恐懼失去,害怕自己留不住他。
我們可能暫時無法面對自己內心一直擔憂的事情,所以寧願選擇逃避的方式。
如果我不主動找你,那麼我就不需要膽戰心驚的等待與期盼你的回覆,我就可以暫時輕鬆的停留原地,不用面臨萬一被拒絕或傷害的可能。
也許我們應該認識到,害怕被拒絕,本質上其實是害怕失敗。因為出於對失敗的恐懼,對失去這個人、這段感情的恐懼,而寧願放棄對成功的追求,對進一步鞏固感情的奢望。
2.
在相對傳統的社會環境裡,很多女性可能從小被教育在感情裡要相對矜持,不應該表現得過於主動和積極。
受這種理念的影響,我們可能會很難在感情裡做出開誠布公的表態,因為我們會擔心,如果自己表現得太熱情,會給對方留下諸如「感情經驗豐富」、「不太靠譜」等印象。
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女性具有較高的自尊心,習慣性凡事處於掌控者的身份;又或者,她們在一段感情裡具有一定的優越感,所以下意識會持有相對驕傲的姿態,較為注重自己在感情裡的地位問題。
對於她們來說,過於積極主動的表現似乎會顯得她們太過在意這段感情。
顯然,她們並不願意讓自己處於這種失控的局面,更不希望給對方留下「非他不可」的印象,因為這樣可能會顯得自己很「掉價」。
3.
感情裡你缺的是安全感
當我們在感情裡總是處於患得患失的狀態,有時候也許不是因為對方真的不能讓我們安心,而是我們的內心太缺乏安全感。
所以,我們會下意識用這種被動等待的方式來驗證自己在對方心裡的存在感,驗證對方對我們的在意程度。
這也導致了很多女性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你真的愛我,你一定會主動找我,一定會時時刻刻惦記著我」。
進而,衍生出這樣的判斷標準:「如果你不主動找我,說明你並不想我,說明你不愛我了」。
事實上,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曾經提出過一個理論,叫做「自我效能理論」,即人的認知變量如期待、注意和評價等在行為決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這個理論的角度講,個體會根據以往的經驗,來衡量自己處理某一方面事項的能力。
當我們的自我效能感較低時,我們可能會很容易錯誤評估自己在一件事情裡的價值,並且會影響我們具體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情緒。
所以,當我們內心始終處於對感情質疑和不安的狀態,那麼我們可能很難真正客觀理性的看待彼此的真實情感狀況,並容易陷入較為主觀情緒化的行為模式裡。
法國著名女作家西蒙·波娃在《越洋情書》裡這樣寫道: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
但請你記得,
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
這不是因為驕傲,
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
而是因為,
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
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你看,全世界戀愛中的女人仿佛都是一個模樣,當我們深陷於一段熾熱的感情,我們一邊燃燒著自己的熱情與期盼,一邊又戰戰兢兢的滿心充斥著擔憂與不確信。
我們用各種方式試圖試探與考驗對方的真心,憑藉各種蛛絲馬跡的細節去衡量對方的愛與付出。
這大概是一段情感關係裡最微妙最容易讓人上癮沉迷的階段,卻也是最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心力交瘁的時期。
在這個過程裡,也許我們是在和對方較勁,賭著對方是否會主動出現;又或者,也許我們是在和自己較勁,忍住不去主動找他。
只是,在感情這場博弈裡,你是否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永遠都是對方主動,那麼他可能會有怎樣的感受?
永遠主動的人,遲早也會累的
任何一段情感關係,本質上都需要雙方的互相認可與接納。當我們始終保持距離和被動的姿態,可能會讓對方難以真正確認我們的真實心意,從而影響他對這段關係的判斷與把握。
感情是一場雙人舞,需要雙方的共同經營與維護。保持均衡的關係模式,才能真正使這段關係處於新鮮健康的狀態。當我們始終站在原地,需要對方的主動表態與示好,那麼再有耐性的人恐怕遲早也會產生無力感。
5.
我們如何避免陷入自我較勁的僵局?
(1)不論你是怎樣的,都值得被愛
你要相信,無論自己是怎樣的情況,都必然有自己可愛美好的一面。
只有真正看到自己的價值,相信自己永遠是值得被愛的,你才能坦然大方的面對自己喜歡的人,去坦誠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因為你就是你,無論你喜歡的那個人是否喜歡你,你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這樣的認知下,你不會再去介意對方會有怎樣的回應,因為你知道你的價值並不會因為對方的態度而改變。
(2)勇敢面對自己的欲望與內心
你要知道,當我們喜歡一個人,主動表達自己的關心與好感,這並不是一件會傷自尊的事情。
願意對自己誠實的人是勇敢的,而在感情裡的世界裡,從來都是勇敢的人才能給自己創造更多幸福的可能。
但是,你也要懂得給自己設定自尊的底線。
你的感情、精力、時間應該付諸於那些至少懂得珍視你的付出的人身上。
你的付出不一定必須要得到回報,或者也許並不一定能得到回報,但至少需要被看到與尊重。
去勇敢的愛真正值得愛的人,去大方的喜歡真正懂得你的好的人,但是也要懂得及時止損,不過度消耗和浪費自己的感情與精力。這才是真正健康的,且能帶給你幸福的自尊意識。
(3)提升內在的安全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看待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態度,其實很容易形成一種信念的強化從而影響到身邊人。
當我們始終對一段感情處於患得患失的狀態,害怕對方隨時會離開,這種潛意識的不安其實無形之中也會感染到你的另一半。
你所有的焦慮、擔憂、恐懼、懷疑在潛移默化裡可能也會讓對方慢慢覺得,你的那些感受都是真實的,你們之間確實存在著那些問題,從而可能會真的應驗你心心念念的那些魔咒。
所以,你可以嘗試做的是,努力培養自己積極樂觀的心態,儘量以堅定自信的信念感染對方,讓他相信你們之間有著超乎尋常的默契和緣分,堅信你們一定可以攜手經營好這段感情。
事實上,在一段感情裡,姿態主動的人也許並不一定就是投入更多的那個人。我們與其指望對方表現出怎樣的熱忱,不如自己積極參與其中,共同經營好這段感情。
如此,給對方支持與力量,信任與鼓勵,這恐怕會比整天以消極被動賭氣較勁的方式去考驗對方要更有意義。
- The End -
作者 | 淺仁,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在讀。擅長情感婚姻分析和職場發展指導,幫助個案以公正客觀的角度整理思路,積極健康的經營生活。文章來源於張德芬空間(ID:tefenchangpublic)
成為壹心理創作者
寫出你的 影響力
發送作品到以下郵箱完成申請
chenmengfan@xinli001.com
長按下方二維碼
開始你的第一堂心理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