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中推車運送防疫物資照片刷爆全網 他們是戰疫突擊隊
17人平均19歲每天送餐12219份……
1月6日,孩子們在風雪中運送物資的照片開始在網絡上刷屏。大連海洋大學供圖
1月6日晚,一張風雪中推車運送防疫物資照片刷爆全網,昨日記者獲悉,照片中的場景事發大連海洋大學。
2020年12月21日晚,大連海洋大學受疫情影響,校園實行封閉管理,1萬3千餘名師生吃住都在學校,一日三餐、生活和防疫物資由教職工和學生組成的志願者隊伍統一配送至宿舍。
1月6日凌晨大連開始持續降雪,由於道路溼滑,運送防疫物資的車輛無法正常行駛,師生志願者們就用三輪車裝滿物資運送到宿舍,教師王海鵬和學生紀楊用鏡頭記錄下了現場的情況,這張照片就是當時拍下的。
照片的主角是大連海洋大學「青年抗疫突擊隊」,由大連海洋大學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17名00後大學生自發組建,這已經是他們第二次雪中運送物資了。
「(他們讓)我們堅信,風雪過後,就是春暖花開!」網絡上,點讚最高的評論這樣表示。
照片背後
風雪中運送防疫物資
「基本上是摸著走」
「加油!大家一起努力!」12月23日晚,大連海洋大學「青年抗疫突擊隊」正式成立,「突擊隊」共17名隊員,魏顯赫同學擔任隊長。
「咱們大學生公寓一共有5000多名師生,最初都是老師們負責照顧我們,老師太少,他們太累了,作為學校的一份子,我們也想幫助做點什麼。」隊員表示。
「我們學院屬於半軍事化管理,這些孩子都比較自立。我們也非常支持他們的舉動。為了防疫需要,最後是以宿舍為單位組建隊伍,同時要求隊伍要穩定,儘量中途不換人。這17個小夥子由3個宿舍的孩子組成。還有好多單獨報名的孩子就沒參加上隊伍。」大連海洋大學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海鵬介紹。
第二天,這群平均年齡只有19歲的志願者正式上崗,在每天為公寓5109名師生配送12219份餐食外,還要運送其他抗疫物資,承擔巡邏等任務。
每天早晨五點半,他們準時起床,一天下來,微信運動都是兩萬步打底兒,10餘天來累計卸運物資十餘噸。
1月6日的大雪之前,2020年12月30日大連也曾普降大雪,氣溫零下15℃。
「正常我們只是負責搬運,那天就是路特別滑,運送防疫物資的車輛開不了,我們就頂著風雪用三輪車運物資,一個宿舍一個宿舍走,防護服裡的毛衣都溼透了。有了上次的經歷,這次我們運送還算有了點經驗。」隊員表示。
1月6日的視頻顯示,即使「有了點經驗」,運送物資推車時,還是有隊員多次摔倒。
「本來路就滑,我們還穿著防護服,套著鞋套,護目鏡上全是霧,基本上就是互相攙扶著摸著走。」隊員段博珩介紹。
視頻中,有一位隊員的防護服上寫著名字「潘快板」引發很多人的好奇。
他是2019級學生潘勇金,來自天津:「平時還可以和小夥伴們說普通話;但在搬運物資、寢室配餐或有突發緊急情況的時候,我一著急就開始說天津話,隊友們也是越著急越聽不懂,他們就管我叫『潘快板』,我就寫防護服上了」。
刷屏之後
「這其實是我們的日常我們還是該幹嗎幹嗎」
1月6日當晚,孩子們在風雪中運送物資的照片開始在網絡上刷屏。
「孩子們每天都要忙到很晚,脫了防護服立刻就睡了,因為第二天還要早起。他們都是今天早上才知道自己『出名』了。」王海鵬說,「他們的表現都很平靜,我還問了他們,結果他們說,這不就是我們日常工作的縮影麼。」
1月7日當天,隊員們還是一早起來就忙著送餐、送防疫物資,之後又參加除雪和巡邏工作。
「我們就是該幹嗎幹嘛嗎!」隊員們這樣表示。
有些孩子此前因為害怕家長擔心,參加「突擊隊」並沒有告訴家長,事件對於他們唯一的影響就是,接到了家長的問詢電話。隊員李瀟陽爸爸直接就是一句「受苦了,爹挺你」代表了眾多家長的說法。
「我媽之前就告訴我說『國家有難,人人有責。你是黨員、學生幹部,一定要有正能量;好好隔離,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別添亂』這事兒我還發了朋友圈。她現在也知道我做志願者了,我還是把我發朋友圈的那句話獻給我媽:是你扶起我雄心,我才有志闖天下;是你練出我赤膽,我才一心報國家。」隊員李宗餘表示。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日工作結束後,大家頂著涼涼的月色脫下防護服後,每個人的雙手都被汗水和酒精浸泡得滿是褶皺,臉上也被口罩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但大家都在笑。我們發自內心的因為幫助到了大家而感到驕傲。」隊員馮興龍說。
「他們在父母和老師的眼裡還是『孩子』,他們也確實都是00後的孩子。他們原也可以像其他同學一樣,每天吃著熱乎乎的飯菜,安心備考期末考試,但他們心懷堅定的信仰,肩負沉甸甸的責任,身披白衣鎧甲,化身最暖『大白』,砥礪初心展本色,抗疫前沿顯擔當!」王海鵬和學院輔導員鄭淑娟這樣評價。
遼瀋晚報記者隋冠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