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市應急管理局發布《武漢市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倡導家庭儲備應急物資,增強市民應急防災減災意識。去年11月,應急管理部發布了全國基礎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多地隨後也發布了類似清單。那麼,雲南人是否也需要這樣一份清單呢?
記者注意到,應急管理部發布的全國基礎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中,包括飲用水、外用藥品、多功能小刀、收音機等11項物品,同時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加速制定擴充版清單,讓群眾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家庭應急儲備物資。
之後,北京、上海、廣州、長沙等多地陸續也發布了類似清單,引導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必要的應急物資儲備,關鍵時刻把損失和傷亡降到最低。
對比各地的建議清單,內容基本為三大塊:應急藥品,如創可貼、紗布繃帶、酒精、常用藥等;應急工具,如多功能手電、多功能剪刀、救生哨等;食品,如瓶裝水、壓縮餅乾等。
清單多為基礎版和擴展版兩個版本,其中基礎版以上物品都有,多為10種左右。擴展版在包含以上物品同時,增加了生活物品(衣服、牙刷、充電寶等)和重要文件(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等),大多達到數十種。
對這樣一份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雲南人又是怎麼看的呢?
記者在開屏新聞客戶端上發起了一項調查,參與調查的市民家裡大多沒有類似的防災包,但是絕大多數市民都認為防災包很有必要。他們認為家裡有必要準備救生哨、手電筒、酒精、創可貼、口罩之類的應急物品,但不用很明確地劃分清單用途。
來自曲靖會澤的市民黃合發說,國家出這麼一個建議清單是從居民的安全角度考慮,增強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家庭應急物資清單是非常必要的,萬一突然發生什麼不可避免的意外時能派上用場,清單不需要很明確地劃分用途,可以根據各家的情況儲備應急物資。
曲靖市富源縣市民張果也認為清單是有必要的。她說,清單要分用途,比如應急物品、應急藥物、個人用品、逃生救助工具等,這樣可以方便使用。
來自大理大學的學生周娜也表示,國家出一個這樣的清單也是為了人們的安全考慮,網絡上很火的一句話:「你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清單應該劃分用途,除了清單還要宣傳應急知識,加強教育、開應急專題會等。
來自宣威的聶女士則不贊同,她說:「我覺得這個東西佔用家裡的空間,買那些東西還要花錢,我覺得沒必要。像滅火器這類防火設施每個小區每層樓都有配備,藥品的話家旁邊就有藥店,所以沒必要花很多錢去配備這些物資。」
雲南工商學院學生譚莉英也說:「我覺得列清單沒有必要,藥品和一些應急物品時間長了會過期,不僅浪費錢還浪費物資,而且壞了的藥品扔了還汙染環境,這些應急物資又不會常常用到,放在那還佔用空間。」
昆明市民陳本進說,列清單沒有必要,非常麻煩,不僅要買到符合標準的應急物資,還要定期檢查和更換,特別麻煩,長時間不用還會過期。藥品儲存的時候還要注意環境,還要根據自家的情況,如果家裡人多,可能還要儲備更多的藥品,操作起來會更麻煩。(記者 楊質高 實習生 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