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闖入他家裡,他用日語破口大罵,日軍長官卻鞠躬說打擾了

2021-01-09 醉月歷史

戰爭中最厲害的武器並非槍枝彈藥,而是紙筆。世人都惜才子,即使是戰爭之中,才子也會受到一定的尊重,一味的戰爭帶來的只有反抗,真正需要降服的並非軀體而是靈魂。

陳寅恪就是這樣一位以筆為劍的英雄,陳寅恪從小就在父親的薰陶下對文學十分的熱愛,在1902年時,陳寅恪與哥哥一起前往日本留學,那時的中國與日本還未開始戰爭,與哥哥在日本的這段留學時光也是十分的愉快。陳寅恪在日本留學了三年,但因為自身身體的原因回到中國來到復旦大學繼續學習,對陳寅恪而言,學習是永無止境的,陳寅恪為了豐富自己的眼界與學識,於是在各個國家的知名大學內進行進修學習,直到1914年時才回到中國。

回到祖國的陳寅恪努力發揮著自己的作用,1918年陳寅恪得到了工作處的資助,讓陳寅恪美國的哈佛大學進行進修學習,陳寅恪十分感激,陳寅恪隨後又去了德國,當時的陳寅恪早已精通了八國語言,而陳寅恪也在對史學方面的研究達到了一定的成就。

在1925年陳寅恪回國後,陳寅恪被推薦邀請去清華大學成為導師,在清華大學裡教導著學生們知識。隨後抗日戰爭爆發,在抗日戰爭期間,陳寅恪收到了來自英國的牛津大學所發出的邀請函,於是陳寅恪決定前往英國,在陳寅恪與家人來到香港準備輪船前往英國的時候,香港被日本攻佔,陳寅恪只好帶著家人暫住香港。

日軍在香港燒殺擄虐,強搶人家,一次,日軍闖入了陳寅恪的家,陳寅恪見到日軍並不害怕,立馬用日語對這些日軍罵了起來,日軍懵了,只好通知上級,當上級來到後與陳寅恪進行一番交談之後,日軍上級帶著士兵對陳寅恪鞠了一躬,原來陳寅恪與這個上級師出同門,陳寅恪還是他的師兄,並且日軍再也沒來騷擾過陳寅恪一家。

抗日結束後,陳寅恪留在了中山大學,最終於1969年去世。

相關焦點

  • 日本人闖入他家裡,他用日語破口大罵,日軍卻鞠躬說打擾了
    ▲陳寅恪1925年,陳寅恪回國,梁啓超向清華大學校長推薦陳寅恪為導師,介紹說他的學問勝過自己。後來陳寅恪被稱為清華四大國學大師之一。1939年,陳寅恪被聘為英國牛津大學的漢學教授,於是他帶著一家人,計劃是先離開昆明,然後到香港,最後到英國牛津大學,但是由於二戰的爆發,他們一家人被阻斷在了香港。於是就發生了上面的一幕。那是1941年,香港被日本人佔領。日軍四處搜刮,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中。有一天,陳寅恪家裡闖入了一幫日本人。
  • 老人被鬼子抄家,他用日語破口大罵,日軍高官:師哥,對不起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開始正式侵略我們國家,當時陳寅恪先生在日本留學,戰爭爆發後他立即回國,當時陳先生的父親為了抗議日本的侵略並且拒絕和日本人合作,最終絕食而亡,這件事對陳寅恪先生觸動非常大,儘管日本人威逼利誘他始終不為所動,為了躲避戰亂他開始在香港的流亡。
  • 50歲老人被鬼子抄家,他用日語大罵,日軍司令:師哥,打擾了!
    50歲老人被鬼子抄家,他用日語大罵,日軍司令:師哥,打擾了! 日軍當時在我們國家侵略時間之久,後來為了徵服當地的百姓,就想要用有名的文化人來進行說客,當時陳寅恪作為我國有名的學者,多次被邀請,但是他多次拒絕日方的無理請求。
  • 日軍抄老人的家,老人用日語破口大罵,日本軍官:師哥,對不起
    日軍抄老人的家,老人用日語破口大罵,日本軍官:師哥,對不起 陳寅恪是我國近代有名的國學大師,他出身名門從小飽讀詩書,曾遊學日本就讀於東京宏文學院,一口地道的東京日語非常流利,陳寅恪先生的父親陳三農是清末四公子之一,抗戰爆發後,日本人本想拉攏陳三農,但是先生為表抗議絕食而死,這樣的高風亮節著實令人敬佩
  • 老人被鬼子抄家後,氣得用日語破口大罵,日軍高官:師哥對不起
    ,他始終拒絕合作,剛好那時劍橋大學希望陳寅恪先生去教學,為躲避戰亂陳寅恪先生準備前往英國。 不幸的是當時太平洋戰爭爆發,陳寅恪先生在去往美國的途中被被困在香港,生活非常艱難,但是日軍攻佔香港後竟然開始挨家挨戶抄家搶劫,當時陳寅恪先生正在家中,看到日軍前來抄家他臨危不亂沒有一絲害怕
  • 日寇闖進他的家中,他用日語破口大罵,日軍高官:不好意思打擾了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陳生輾轉多處求學也可謂為他後來的「大師」基業埋下了一道伏筆。畢業後,陳生留在了清華大學裡擔任導師,世事瞬變,日軍進犯華北,陳生也只得和學校同進退,共同奔向大後方雲南。隨後陳生又接受了牛津大學的任教邀請,在前往的途中由於二戰爆發,被滯留在了香港。
  • 50歲老人被鬼子抄家後,他用日語破口痛罵,日軍高官:告辭打擾了!
    50歲老人被鬼子抄家後,他用日語破口痛罵,日軍高官:告辭打擾了! 抗日戰爭在中國人民的腦海當中可謂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個時候日本侵略了中國很多的地方,但是中國人民並沒有向日本屈服,日本選擇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也就是給中國人進行文化的洗腦,陳寅恪那個時候被日本挑選為洗腦對象,給群眾洗腦,那個時候他給出的態度就是拒絕。
  • 日軍闖進一中國老頭家,老頭用純正的日語大罵,日軍軍官:打擾了
    日軍闖進一中國老頭家,老頭用純正的日語大罵,日軍軍官:打擾了 抗日戰爭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艱難的一段時間。對於許多處於底層的老百姓來說,他們除了抵抗並沒有別的辦法,當時許多的大名鼎鼎的人為了不被敵人威脅和利用,還是選擇了離開自己原先居住的地方,比如我們今天所要講的陳寅恪先生。
  • 50歲老人被鬼子抄家,用日語破口大罵,日軍高官:師哥打擾了!
    當時因為文化差異,日本人就尋找當地人傳播日本思想,但很多人都沒有接受日本的邀請,因為他們非常恨日本人,今天我們要說的陳寅恪就是其中一個。 但是好景不長,香港也被日軍攻佔了,陳寅恪因為身體不好,不想拖累家人,就在家中沒走。
  • 50歲老人被鬼子抄家,坐在家中用日語破口大罵,日軍高官:打擾了!
    抗日戰爭可以說是中國一段非常屈辱和難忘的歷史了,在《葉問》中,一個懂日語的中國人為了謀生,當了日本人的翻譯,沒有做任何傷害國家的事情,但他仍然被人們所鄙視。然而,同樣精通日語的陳寅恪卻做了不同的事情。
  • 日軍闖入老人家中,老人用日語大罵,日軍:對不起師哥,打擾了
    但是當時第2次世界大戰已經陸續拉開了帷幕,所以即將在啟程時的陳寅恪就收到了日軍侵華的消息,百般無奈之下陳寅恪當時也僅僅只能先舉家遷移到香港,等到戰火消停了之後再決定前往英國,所以這一計劃也就被慢慢擱淺了。
  • 50歲老人被日軍抄家,他坐著用日語大罵,日軍高官聽後立馬撤退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進入中國後攻佔了許多城市。考慮到中日文化的差異,日軍採取了與中國結盟的政策,以徵服當地人民。他們選擇了一群在當地享有很高聲譽的名人,並希望通過。
  • 他起日本名字會日語,13歲起為日軍效力,日軍投降時看到他都懵圈
    「鈴木三郎」可是個標準的日本名字,事實上,「鈴木三郎」的真名叫陳敏學,他是中國人,會日語,13歲他就潛伏在日軍大本營當翻譯,做翻譯的同時,他冒著生命危險不斷給遊擊隊提供情報,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50歲老人被鬼子抄家,他用日語大罵,日軍高官:師哥,打擾了!
    當時日軍打進我國後攻佔了很多城市,考慮中日文化的差異性,日軍為了徵服當地百姓就採取了以華制華的政策,他們選了一批在當地很有威信的名流,想要通過他們去拉攏親日分子然後給百姓們進行洗腦。而陳寅恪作為出名的學者,自然成了日軍的首選對象,陳寅恪多次拒絕了日方的請求!
  • 日本人抄中國老人的家,屋內老人用日語大罵,日軍高官連忙退走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鬼子作惡多端,他們不僅僅在正面戰場上屠殺保家衛國的中國軍人,他們竟然還對手無寸鐵的百姓下手,在被佔領地區執行三光政策,許多無辜的中國百姓都被這些慘無人道的日本鬼子所毒害,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不同,日本鬼子保衛了他的家,還把他的家洗劫一空,可是他卻面不改色,反而用地道的日語去喝罵這些日本鬼子,這個人是誰呢?
  • 50歲老人被鬼子抄家,老人反手用日語大罵,日軍高官:告辭打擾
    他就是陳寅恪,1890年生於湖南長沙。他非常聰明,從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很多知識。他的父親陳創辦了學校,陳寅恪接受了更多的教育。1902年,陳寅恪去日本留學。三年後,他因腳病輟學,回到上海復旦公學學習。1910年,陳寅恪自費出國求學。終於在1925年回到中國,受聘為清華大學的導師。
  • 日軍抄家,此人坐鎮家中,用日語把敵人臭罵一頓,日軍聽完離開了
    抗日戰爭時期,許多中國人非常害怕日本的殘暴殺戮,於是許多中國人在路上遇到日本人時,都是繞著走,但害怕的是,大部分中國人的骨氣還是很硬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就是其中非常優秀的一個,在與日本人作堅決的鬥爭時,在日本軍抄家時,此人在自己家裡坐著,等著日軍來,用日語罵了敵人一頓,日軍聽了之後就離開了
  • 他是日軍高級翻譯官,日軍投降,看到他出現集體蒙圈,說不出話來
    侵華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進一步控制中國,他們開始了奴化中國少年的計劃,強迫十多歲的少年兒童學習日語。有個10歲的兒童叫陳敏學,他被抓進「日語學習班」學習,3年之後,這個兒童成為日軍高級翻譯官,日軍投降時,看到他出現集體蒙圈,說不出話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50歲老人被鬼子抄家後,坐著用日語大罵,日軍高官:師哥打擾了
    在電視劇《葉問》中,一名懂得日語的中國人為日本人做翻譯,雖只為討生活,沒有做損害國家的事情,依然受到了人們的鄙視。而同樣是精通日語,學術大師陳寅恪卻做了不一樣的事情。
  • 日軍去抄家,為什麼老人用地道日語大罵呢?
    1905年,陳寅恪病逝,病逝後回到復旦大學繼續學業,1910年,20歲時,他又出國留學,先後赴多個歐洲國家,直到1925年他學成回國。此後,陳寅恪被清華大學聘請為特聘導師,與王國維、梁啓超並稱「清華三傑」。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戰爆發,陳寅恪與父親陳三立對小鬼子恨之入骨,陳三立為表抗議,毅然絕食。由於陳三立年事已高,體弱多病,加上絕食,不久便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