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於1986年在日本上映,1992年在國內上映,雖然過去了34年,但是在豆瓣上的評分依然高達9.1分。
這部影片是宮崎駿導演的作品,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一部影片。但影片剛剛上映的時候,觀影的人其實並不是很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魅力卻逐漸顯現出來。《天空之城》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和認可,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經典之作。
影片講述了,希達被巴魯意外救起,倆人被迫和慕斯卡、軍隊、海盜們,一起踏上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的奇幻歷險的故事。
影片裡,宮崎駿導演依然採用的是日本唯美治癒風格的畫面,利用細膩的表現手法呈現在大家面前。同時,在電影主題、藝術表達形式、電影情節、人物塑造等等方面,都體現了導演精湛、成熟的拍攝能力。在2個小時裡,為觀眾呈現了一部美輪美奐、引人思考、耐人尋味的影片。
導演調動一切表現手法,來表達著人的欲望的貪婪的可怕,同時,也無時無刻的在讚頌,愛才是我們真正的精神家園。也對人類文明和自然如何相處的哲學問題進行了深刻探討。接下來我會從人物塑造、藝術手法、情節手法三個角度分析《天空之城 》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
01、立體化的塑造人物形象
小男孩巴魯巴魯是善良的。他意外的救起素不相識的小女孩希達;讓希達睡自己的床,自己睡在地板上;把自己的早餐分一半給希達。
巴魯是勇敢的。面對海盜們的追擊,在火車軌道上積極應對;面對士兵們,也是毫不畏懼的想方設法的取勝;當他決定是否和海盜去追部隊飛船,救希達的時候,明知道可能不能活著回來,可是依然決定一起前往;為騙過海盜,他機智的讓希達穿上自己的衣服。面對死亡的時候,他選擇和希達一起死亡。
巴魯又是細心的、可愛的。他給昏迷的希達披上了自己的衣服、他為希達脫了鞋子,當巴魯自己扣不上項鍊扣,希達幫他扣上時候,他不好意思朝著希達笑。天真的認為自己也能像希達一樣能飛,結果自己重重的摔倒了下面。
巴魯也是個孩子。當他被希達告知讓他回去的時候,他不能立刻明白希達的真正的意圖。他快跑時摔倒,當撿起掉出來的金幣,高高舉起,又無奈的放回兜裡,垂頭喪氣的向前走。
通過影片中的情節展示和導演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可以看出巴魯是個善良、勇敢、細心、可愛的孩子。
小女孩希達聰明的希達。為避免被海盜被抓到,希達打開飛船窗戶,雙手扒著飛船外側,來躲避海盜的搜查。她把能量石項鍊給了穆斯卡,但謊稱自己不知道咒語,尋找機會逃走。風箏裡的電話,海盜媽媽沒教她怎麼用,希達就無師自通的會用了。在天空之城裡,她準確地意會到機器人的想法。
善良的希達。她為了不連累巴魯,而撒謊自己受到了軍方保護,很安全,讓巴魯獨自回家。當復活的機器人射擊遠處的村鎮時,希達制止了它。當機器人被打「打死」時,希達痛苦的落淚。自己已是自身難保,內心還擔心著海盜們是否能成功逃走
勇敢的希達。她在火車上,和海盜們反覆作鬥爭,最終希達倆人成功脫逃。勇敢的選擇和巴魯一起上瞭望塔風箏。希達拼盡全力撞到了用槍射擊巴魯的人,從而巴魯成功脫險,而自己卻被壞蛋抓住了。她為了天空之城不被落入穆斯卡手裡,決然的決定和壞蛋同歸於盡。
可愛的希達。她會常常想起死去的奶奶。爬到屋頂和巴魯餵鴿子。她把髒亂不堪的廚房收拾的乾乾淨淨,井然有序。到了天空之城的時候,和巴魯躺在草地上,歡快地大笑。結尾的時候,希達高興地投向海盜媽媽的懷抱。
希達的形象在故事推進中逐步得到增強。這種人物性格、形象的塑造方法,能讓觀眾觀影欲逐步增強,從而觀影黏性增強。
海盜媽媽職業海盜。海盜媽媽有開車、駕駛蒼蠅飛行器的本事。能正確分析、猜測出別人的意圖。能成功組織每次行動的展開。有高超的破譯軍方密碼的能力。為能到達天空之城,成功的和巴魯、希達達成合作協議。
心地善良。危難關頭,她遲遲不發動飛船,等著小男孩和小女孩;當希達和巴魯安全回來時,她緊緊擁抱希達;她認為一艘飛船抵不上希達被穆斯卡用槍打斷的長髮;故事最後,她沒有扣留希達和巴魯,而是放走了他們,還給了他們自由。
增加一個海盜媽媽的女性形象,不僅是是情節推動和豐富層面所需要,在影片的軟硬感覺上,如果只有一個希達女孩角色,則影片硬度太剛,加上海盜媽媽的角色,一個面容可惡的女海盜首領,身體裡卻藏著一顆善良的心,影片軟硬情況則大大改善,從而觀眾觀影舒適度增強
穆斯卡他精於策劃,從頭開始就是他的陰謀;他用成年人的撒謊思維,道貌岸然的騙取希達的信任,並且以巴魯姓名威脅希達;為切斷和外界聯繫,打傷通信員;為發洩怒火,把不歸順自己的將軍和眾多士兵們,無情的丟下了海裡。
穆斯卡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影片中,還有脾氣暴躁、貪戀財寶的將軍;有給去飛船外面值班巴魯厚外套的海盜,再壞的人也有愛的一面;嚴厲且愛護自己徒弟巴魯的師父,為保護自己徒弟巴魯和希達,而和海盜們大打出手……
導演在刻畫所有的人物形象的時候,不是單一、平面的,而是立體感的呈現在大家面前。不再是單一刻板化的表現形式。好人不再只是勇敢等美好性格,更有害怕、無奈、可愛內心刻畫;壞人不再單純的壞,導演的意圖是表達,再壞的人也有善良在內心深處,有救贖的可能。
內心真正邪惡、被欲望沾滿的人卻無法再被拯救,終將跌入黑暗的深淵。形象的塑造在所有人的出現、表現後。凸顯了主角、歌頌了勇敢無畏、愛和自由的美好。存在著現實意義和人文主義的批判和歌頌。
02、精湛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
色彩能說話開始的時候,小女孩希達是穿著一件藍色連衣裙出現的,用藍色的深邃體現了小女孩的勇敢和理智。後來在部隊監獄,她只穿了一件白色的連衣裙,堅決不穿紅色連衣裙。白色將小女孩內心的純潔和高尚頓時顯現出來。紅色連衣裙象徵著燃燒的欲望、貪婪。在一個場景裡出現。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更突出了希達內心無比的純潔。
小女孩希達從開始就帶著紅色的發卡、扎兩個馬尾辮的粗橡皮筋也是紅色的。導演很鮮明的用意,小女孩的內心強大和堅強。
巴魯屋內唯一是紅色的是燒水壺。此時用有溫度的紅色燒水壺,隱喻了巴魯的內心是熱情、善良、溫暖、關懷的。
強盜們出現在街道上,穿著白色西服、帶著紳士帽。是極大的用反諷,嘲笑著強盜們的邪惡陰謀。
紅色的火車頭、紅色的風箏,隱喻著人們對美好生活、自由的堅定、決不妥協。
反面人物慕斯卡,則自始至終就是黑色西服和一副黑眼鏡。昭示著他內心的邪惡,貪婪的欲望。同時也暗示著終將要走向毀滅。
多種鏡頭手法能說話好的導演總是能很好的、並且能熟練的駕馭鏡頭拍攝手法。宮崎駿導演很顯然,就是其中的一位。
影片開始,海盜們打劫飛船,從俯視、仰視角度拍攝飛船,用一個5秒的長鏡頭:飛船從屏幕右向左平行移動。很好的將平面的畫面賦予了動態感。增加了畫面的容量。
當小女孩希達掉落時候,運用了垂直仰拍,和垂直俯拍的拍攝手法,以灰色天空為背景、小女孩為中心點,快速掉落的速度在鏡頭的切換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同時,襯託了緊張、危險的氛圍,增強了視覺衝擊感。
掉落到一半時候,又從垂直俯視的角度,採用跟鏡頭拍攝小女孩和胸前石頭的關係。柔和的體現了對小女孩的憐憫和擔心。
同樣墜落的另一場景中,巴魯和希達兩個人手牽手從空中掉落,俯拍鏡頭、仰拍鏡頭、側拍跟鏡頭,也是靈活切換。鏡頭把他們緊張、害怕、互相擔心的內心準確且飽滿的表現出來。
拍攝「大」字式平躺的機器人時候,從垂直俯視角度拍攝,配合一個推鏡頭拍攝機器人胸前標記。接著鏡頭一轉,一個推鏡頭特寫小女孩希達臉部。頓時,不可思議、驚訝、害怕的內心世界展現在觀眾面前。
在部隊基地裡,壞蛋穆斯卡說出希達的真名字的時候,在拉普達內部,壞蛋穆斯卡說出自己真實身份和名字的時候;在巴魯家中,海盜媽媽告訴巴魯,希達為什麼讓他離開的真正原因的時候,都運用了推鏡頭的拍攝手法,以此來記錄內心驚訝、意外的表情。
用被拍攝者視角。希達和巴魯的視角仰看參天大樹,又以參天大樹的視角俯看兩個人,鏡頭的互相切換,人類和大自然對話。人在自然界是多麼渺小。同時,也側面的表達了人可以和自然和諧的相處。
唯美畫面構圖能說話宮崎駿導演是動畫師出身,所以畫面構圖功底很是深厚,也是不得不說的。
靜止鏡頭俯拍:小女孩躺在畫面右側,高高的木板上,左下方是小男孩在工作。這樣不在單單的是二維平面構圖,而是有了立體感。有了左右上下立體感,物質空間的豐富極強的給演員流出了表現空間。
白鴿飛向天空,消散的霧氣和萬條朝陽,再把藍天白雲放入,很好的把美好生活表現出來。
全景方式靜止拍攝:在火車軌道上,海盜追希達和巴魯的時候,為把運動軌跡拉倒最長,導演在側面,採用全景方式靜止拍攝。這樣,一副緊張、又富有幾何美、物理動感的畫面出現。
在地下礦坑石頭髮光猶如真正星空一樣絢爛的時候、採用了大全景拍攝模式,用此方式,表達了人們對真正星空、自由、美好的殷切嚮往。
大全景拍攝模式:巴魯把希達從部隊基地救出回來路上,藍天白云為背景,拍攝飛船飛行。畫面舒適且運動,以太陽為背景,從垂直仰視角度,逆光拍攝海盜飛船上升。畫面頓時有了衝擊力和張力。
在拍攝天空之城的時候,利用光線、折射、立體式的構圖,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拉普達的宏偉和壯觀。
結束時候,用象徵收穫、勝利的金黃色的雲朵布滿整個畫面,希達和布魯駕駛風箏,飛向遙遠的雲層。顏色單一但內涵十足、構圖大氣且反映出人物胸懷的廣闊猶如天地。
03、通過兩條主線、懸念設置、語言力量三個因素推動情節發展
故事有兩條線一條是巴魯和希達的奇幻探險之旅;一條是壞蛋穆斯卡的追求欲望之路。兩條線一暗一明,互相影響且促進發展。故事才有了跌宕起伏,高潮驚險刺激連連不斷。給觀眾足夠的視覺衝擊感和內心忽冷忽熱的波浪形觀影感覺。
巴魯和希達兩個人經過在火車軌道上的鬥爭,成功逃出了海盜和軍隊的抓捕包圍圈。從而躲進了地下的礦坑,意外的是,第二天倆人還是被軍隊抓住,並被帶回了部隊基地。基地裡的機器人復活,並點燃了基地,此時在海盜媽媽的幫助下,巴魯成功救出希達。
以此為標誌點,兩條線雖然頻頻交集,但衝突力度並不是很大,驚險刺激場景卻並沒有因此而縮水。而是一直在推高整個故事的走向。
在所有人到達天空之城以後的部分,兩條線的衝突力度達到了最強。海盜們別抓住,之後會被處以絞刑。對待巴魯的態度也是從開始欺騙、打暈,直接變成了拔槍射殺。
當希達和穆斯卡在內部空間對話,其實是思想和價值觀的直接碰撞,此時兩條線衝突已經是水火不相容狀態。最終讓觀眾為希達和巴魯的命運而懸著的心,在倆人駕駛風箏離開時而放了下來。
具體驚嚇不斷,預示不斷巴魯接住希達,能量石效力失效,倆人差點掉下去、希達從飛船掉下去;希達和巴魯手牽手從半空中墜落;巴魯跳到柱子上,差點掉下去,倆人乘坐的風箏被捲入風暴……一些列的小型且具體的驚嚇從來沒有斷過。意外突然地出現,讓觀眾為兩個小主人公捏了一把汗。但總是在意料以外,又合乎常理的結束。
邪惡的部隊基地,最終預示著邪惡終將走向滅亡。能量石項鍊射出來的光芒,射在穆斯卡的腦門正中間,預示著他終將被所追求的東西所殺害。
最後,倆人駕著風箏飛向遠方有陽光地方,預示著美好終將來臨。足以給人們內心一個溫暖的交代和軟著陸。
導演通過設置大量的隱喻式的懸念,逐步的給觀眾留下線索,按著導演預設的思路不偏不倚的看下去,預示著所有人的命運走向。
希達、巴魯倆人最後去了希達生活的峽谷,而海盜們得到了想要的財寶,部隊被穆斯卡借著天空之城的力量丟進了大海,穆斯卡也隨著最後的爆炸而失明和喪命。
隨著大樹的緩緩上升,表達了對敢於為美好生活而反抗的讚美、肯定了人性中的善良,但同時,也對破壞環境的人、貪婪無厭的人嚴厲地痛斥和批判。
語言的力量首先,推動著情節的發展人物對話,在影視作品中,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往往都會都會起到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在巴魯告訴火車司機老爺爺,有海盜追他們,才有了後面驚險刺激的火車軌道「貓捉老鼠式」的情節。在巴魯告訴波姆老爺爺,有海盜追他們,才有了老爺爺後來講述能量石、天空之城的故事。使故事在邏輯上更加完整和無懈可擊。
海盜媽媽告訴巴魯:「你以為他們會放那個小女孩生路嘛?」直接激發巴魯下面跟著海盜們去救希達的情節。海盜媽媽在聽筒裡聽倆人談話的畫面,讓觀眾向人物內心又走進了一步,也推動了後面突然發現大型低氣壓雲團的情節。
從整部影片來看,語言一直在豐富故事血肉,推進故事的情節發展。如果沒有語言的參與,那麼故事則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故事在推動情節發展的時候,又讓故事條例清晰和明朗。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原因,則讓觀眾更好的理解下一步情節發展的合理性、必要性。
其次,無時不刻的訴說著導演的想傳遞的價值觀
巴魯說:「靠自己的力量保護她」、咒語:「請幫助我,讓光甦醒」,穆斯卡:「那些人想垃圾」、希達說:「根要扎在土壤裡,和風一起生存,和竹子一起過冬,和鳥兒一起歌頌春天,不管你擁有了多麼驚人的武器,也不管你操縱了多少可憐的機器人,只要離開土地,就沒辦法生存」「國家滅亡了,可國王卻苟且偷生」。
導演從一正一反,兩個方面深刻鮮明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堅持正確的。批判錯誤的。決絕而不含糊。錯的就要批判,好的拼命頌揚。守護美好的堅持和決心。對貪婪欲望毫不手軟的唾棄和諷刺。明暗對比,更顯出了美好的美好。
總結:
《天空之城》這部電影以蒸汽工業時代為創作背景。將美好、希望、欲望、人性、權利等注入故事其中。故事主角是兩個小孩,但導演又賦予兩個人強大的內心世界。
拯救整個世界的英雄形象更是弱化的可以忽略不計,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兩個勇敢追求美好、內心純潔上面。導演同時也不屑於去探究拉普達是如何崛起和興盛的。反而把破敗但依然宏大的拉普達多次、多鏡頭描寫。
因為這是在為人們展示,如果不和諧共存,這終將也是我們人類的命運。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和警惕意義。
隨著最後,下部王國建築脫落,調入大海,參天大樹飛升,飛向陽光。明喻著邪惡勢不兩立,善良終將勝利,而邪惡最終沉入大海的「地獄」。
所有的我們通過自己的勇敢、努力,終將收穫我們嚮往的美好生活。這也是影片,給到每個人現實生活,最具體的答案和啟示。
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話題互動:你的童年裡經典動畫電影有哪些?
請把你的看法和觀點,寫到評論區。歡迎一起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