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渡江戰役場景!珍貴歷史照片首秀香山革命紀念館,附觀展提示

2020-12-21 北晚新視覺網

「嘀嗒」「嘀嗒」……紅色電波承載著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傳」進香山革命紀念館。「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展廳裡,202封珍貴電報手稿攜62件(套)珍貴文物史料、50餘張歷史照片集體亮相,講述中共中央在香山「為新中國奠基」的偉大曆程。

進入展廳,仿佛踏進「時光隧道」,「高瞻遠矚 革命到底的政治遠見」「運籌帷幄 決勝千裡的軍事韜略」「革故鼎新 獨立自主的世界眼光」「立黨為公 從嚴治黨的領袖品格」「執政為民 人民至上的公僕情懷」「殷殷關切 情深意長的偉人風範」6個部分、17個專題徐徐展開,將毛澤東在香山居住的181天生動再現,彰顯一代革命領袖風範。

毛主席在雙清別墅的辦公室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致前線軍民祝捷電

《進步日報》關於解放南京的報導

中央軍委關於必須爭取渡江一舉成功的電報

電報格式讀取方式介紹

觀展亮點

毛澤東所看報紙

徵集到了「同款」

展櫃中,一張1949年4月25日《進步日報》被精心裝裱,上面刊載有南京解放的報導。紀念館工作人員揭秘,這張報紙是著名照片「毛澤東同志在香山雙清別墅六角紅亭前看報」裡的「同款」。1949年4月25日,攝影師徐肖冰拍攝了毛澤東在香山雙清別墅閱讀解放南京報導時的照片。經研究,照片裡毛主席閱讀的這張報紙正是1949年4月25日的《進步日報》。這份報紙存世量非常稀少,今年,紀念館徵集到報紙原件,將其放入專題展覽中展示,希望觀眾能通過這份捷報感受南京解放的喜悅心情。

《進步日報》是毛主席十分喜歡的一份報紙,於1949年2月27日創刊。該報是由天津版《大公報》改組而來,報名也是毛主席親自取的。據史料記載,當時毛主席說:「辦報的自我檢討、自我批評就是進步,看報的也要進步,解放了,大家都要進步嘛!」

珍貴歷史照片首秀

再現渡江戰役場景

1949年4月20日夜,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次日,毛澤東、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命令》。

渡江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繼戰略決戰勝利後,對國民黨軍進行戰略追擊的第一個戰役,也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規模空前的強渡江河進攻戰役。在展覽第二部分「渡江戰役」專題中,著重展示了4月18日毛澤東同志以中央軍委名義致總前委電,要求:我百萬大軍渡江南進,關係全局勝利極大,希望全軍將士同心同德,完成偉大任務。渡江戰役自4月20日發起,至6月2日止,歷時43天。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和總前委的統一指揮下,一舉突破國民黨長江防線,佔領了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南京,攻克了全國經濟中心上海,解放了杭州、武漢、南昌等名城。

為配合這一重要文件,展覽展出了時任第三野戰軍35軍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的劉宗卓拍攝的一組珍貴歷史影像照片,反映了渡江戰役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集結準備渡江的場景。今年10月,劉宗卓之子劉力群將這些照片捐贈給紀念館,此次專題展是這組照片的「首秀」。

朱德革命文物史料

首次與觀眾見面

展覽中,一組朱德革命文物史料也是首次在紀念館與觀眾見面,均是今年12月1日,朱德的孫子朱和平、孫女朱新華捐贈給紀念館的。

「發展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關係」專題展櫃中,首次展示了朱德使用過的《蘇聯新經濟政策時期的財政金融政策》,泛黃的封面上有朱德親筆籤名。

專家介紹,中共中央到香山之後,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從軍事鬥爭逐漸向經濟建設轉變。由於當時國家缺乏經濟建設工作方面的經驗,尤其欠缺建設社會主義經驗,所以當時以蘇聯為榜樣,中共中央在香山時期組織發行了一批關於經濟方面的圖書,這些書籍內容主要涵蓋蘇聯的經濟政策方面,以便供有關領導幹部學習。1949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出版的《蘇聯新經濟政策時期的財政金融政策》就是其中的一本重要文獻。因金融方面對當時新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朱德在閱讀此類書籍時也格外認真,在書中有大量圈注,如單位換算,公頃與斤數換算,有疑問會查證,並進行標註。由此可見,朱德閱讀時的嚴謹細緻和對金融知識的渴求。

此外,還有朱德佩戴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主席團」證章、朱德夫人康克清佩戴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證章,現存完整,色彩鮮豔。

觀展解碼

電報日期有「密碼」

觀展教您咋「破譯」

香山革命紀念館編輯研究部牽頭人、專題展覽內容設計負責人都斌介紹,此次展覽是香山革命紀念館開館以來首個專題展覽,每一處都經過大家的用心打磨。

參觀展覽,從「如何讀懂一封電報」開始。為了使觀眾更加深入了解電報格式、讀懂與電文相關的信息,紀念館在專題展序廳專門設置了「電報格式解讀」展板,電報由哪些內容構成、不同級別的電報需要多長時間發出等問題,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比如,電報的級別中,A電報為平報,限三天以內到達對方,AA電報為急報,限兩天以內到達,以此類推,AAAA電報為特急報,要求6小時內到達對方。在解放戰爭時期,電報的日期也有「加密」方法:用地支代替月份和小時,用韻目代替日期,這樣的方法在提高電報時效性、精煉內容、減少發電成本的同時,有效避免了電報日期和電文內時間序號之間的互相混淆。

35位「電文講解員」

串講202封珍貴電報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進駐香山後,電報成為毛澤東指揮全國各地黨政軍工作最主要的通訊手段。「嘀嗒」「嘀嗒」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全黨全軍都無條件執行。

展廳序廳,「雙清別墅毛澤東同志辦公室」歷史場景重現,裡面陳列著一封1949年4月30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發出的「關於高級領導機關對下級應加強文電指示等問題」的電報。毛澤東在電文中指出:「一個負責人半小時可以寫一個電報,一小時可以寫一個通令,一天、兩天、三天或四天工夫可以經過電臺傳達到各軍、各師、各團,各省、各市、各縣,有文字為憑,有範圍可守,又迅速,又使下級有所遵循」。這體現了毛澤東對於「寫電報,發通令」在工作中重要性的深刻認識。

「展覽以毛澤東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為題材,進行全面集中展示和深入解讀,尚屬首次,其中大部分手稿為第一次集中展出。」都斌介紹,本次展覽展示的電報手稿都是在《毛澤東年譜》《毛澤東文集》等權威出版物中刊載過的,並由中央檔案館提供高仿真複製件。為了方便觀眾參觀學習,紀念館精心撰寫並展出35處「電文導讀」,圍繞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大歷史背景進行闡述,提升電報手稿的可讀性,展現蘊含其中的偉人思想和風範。

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全稱發出的唯一一封電報

北平街頭,一個報童奔跑著,將各地解放的捷報撒向人群,拋向空中……觀眾點觸一旁的互動展示屏,可以查詢閱讀各城市解放的「捷報號外」。

這一場景是為了配合展覽中重點展示的一封電報——1949年9月8日,毛澤東親自起草了向全軍指戰員、各界人民同胞的賀電,他寫道: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人民解放軍軍行所至,各地民眾和民主人士表示熱烈歡迎,給予人民解放軍以極大的幫助。沒有人民的支援,就沒有這場戰爭的勝利」。專家說,這也是毛澤東在香山所發出的202封電報中,唯一一封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全稱所發出的電報。

展覽還專門設置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三年戰績查詢系統」「電報朗讀」「發報互動體驗」等互動展項,觀眾可以拿起聽筒,選聽自己感興趣的電報全文,還可以通過模擬摩爾斯電碼的形式,親手發出「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等電文。

觀展·提示

●展期:至2021年7月

●地址:香山革命紀念館一層專題展廳

●票價:免費

●預約方式:通過香山革命紀念館官網或微信服務號進行實名預約進館,即可參觀

(原標題:破譯香山181天的「紅色密碼」)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祺瑤 饒強 攝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京城探展|破譯香山181天的「紅色密碼」
    解放軍南下集結準備渡江戰役的歷史照片「嘀嗒」「嘀嗒」……紅色電波承載著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傳」進香山革命紀念館。「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展廳裡,202封珍貴電報手稿攜62件(套)珍貴文物史料、50餘張歷史照片集體亮相,講述中共中央在香山「為新中國奠基」的偉大曆程。
  • 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在京舉辦
    專題展覽以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的202封珍貴電報手稿為主要載體,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選取反映重大歷史節點、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歷史決策的電報手稿,輔以珍貴歷史圖片、文物、文獻等,精心選取國共和談、捍衛國家主權、工作作風優良、領袖崇高風範等專題進行展示,展現了「兩種中國之命運」的關鍵抉擇與「建設新中國」的滄桑巨變。
  • 香山楓葉紅似火
    詩詞與讀報的照片,成為毛澤東在雙清別墅留下的永遠記憶。 另一張照片,是毛澤東與長子毛岸英談話的場景。毛澤東在雙清別墅時,不僅處理國家大事,同時也抽時間與毛岸英拉家長,關心兒子的成長。除此以外,毛澤東經常在六角紅亭邀請民主人士聊天,聽取他們的意見。 如今的雙清別墅,一切都按照原樣展出。
  • 老紅軍戰士子女向蘭州戰役紀念館連續兩次捐贈革命文物
    9月23日,曾參加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的老兵歐陽成的女兒歐陽蘭慧和她的兄長歐陽蘭京,代表兄妹4人一起向蘭州戰役紀念館再次捐贈了父親生前收藏的軍官禮服一套8件。9月15日,已向戰役紀念館捐贈包括軍隊用具2件、肩章1副、個人服裝5件套、慰問品3件、照片38張、醫學書籍52本。
  • 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辦主題展,首次展示上海14年抗戰全歷程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辦主題展,首次展示上海抗戰全歷程。202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正式對外展出《艱苦卓絕—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主題展,這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反映上海14年抗戰歷史過程的主題展覽。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辦主題展。
  • 甘肅省委黨校研究生在蘭州戰役紀念館上了一堂特殊的黨課
    " 這些圖片資料,真實地記錄了蘭州戰役的場面,這一仗打得特別的激烈 ……" 蘭州市戰役紀念館館長甕志義耐心地講述著戰鬥的每一個細節。12 月 12 日下午,甘肅省委黨校 2020 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生(四班)學員,在導師組的帶領下,一堂生動且精彩的黨課在蘭州市戰役紀念館內開講。走進蘭州戰役紀念館展館,1000 平方米的展廳由序廳、奏響西進序曲、實施千裡追擊、浴血南山之巔、聚殲青馬主力、歡慶西北解放、結束語等七個部分構成。
  • 總書記在香山說了什麼?
    總書記指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雖然只有半年時間,但這裡是我們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是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要標誌,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總書記的行與言,為我們銘記香山革命歷史、弘揚偉大革命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 蚌埠市光榮院組織療養人員赴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及安徽名人館參觀
    蚌埠市光榮院組織療養人員赴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及安徽名人館參觀 2020-10-17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革命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扶溝法院赴姜鴻起烈士紀念館開展...
    弘揚革命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扶溝法院赴姜鴻起烈士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2020-06-28 0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裡有一套雙山香山寄來的慢生活明信片,記得查收哦!
    從前的車馬、郵件很慢卻總會收到遠方寄來的明信片上面印刻著美麗的瞬間傳遞著溫暖而親切的問候明信片上的寄語總是觸動著心弦現在就為你送上一套雙山香山旅遊度假區寄來的明信片記得要親自籤收哦~雙山島是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的最東端戰場,是戰役勝利的重要突破口。渡江勝利公園裡有一座渡江戰役紀念碑,是雙山人民為紀念在渡江戰役中獻出寶貴生命的解放軍先烈而建,來此可傾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革命基因。
  • 江蘇睢寧: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革命故事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張揚 通訊員 顧士剛 卓士超)為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講好黨的故事、革命故事等,把紅色基因傳承好,12月13日,睢寧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赴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通過參觀照片、實物、油畫、場景等,開展「不忘國恥、砥礪前行」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
  • 熱血燕趙|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一條圍巾背後的抗日壯歌
    一條圍巾背後的抗日壯歌——在承德市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走進承德市熱河革命烈士紀念館第一展廳,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展品,靜靜傳頌著熱河兒女可歌可泣、救亡圖存的抗戰壯歌。在近百件珍貴紀念物品中,一條長約1.3米、寬約25釐米的灰色麻線圍巾,顯得格外不同。「這是民族英雄孫永勤留下的唯一一件遺物。」講解員楊瑞華表情凝重地說,儘管孫永勤沒有留下一張照片,但根據家人、戰友和鄉親們回憶,他身高近兩米。「這條又寬又長的圍巾,也印證了孫永勤高大勇猛的形象。」
  • ...中科院力學所機關二支部聯合開展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活動
    為了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重溫崢嶸歲月,緬懷革命先烈,2020年12月10日上午,由科學研究部黨支部書記蔡暉、學科建設辦公室黨支部書記張存群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機關二支部書記閆聰共同組織,聯合三個支部開展黨日活動,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 ...的土地——網絡名人看綏化之歷史文化主題網絡傳播活動走進青岡
    走進馬玉祥紀念館生平展室,馬玉祥半身金色雕像首先撲入眼帘,雕像在著名軍旅作家魏巍親筆題詞的襯託下,顯得格外莊重。面對著「最可愛的人」,大家肅然起敬,鞠躬獻花。馬玉祥,綏化市青岡縣禎祥鎮吉興村人,中共黨員,1931年生。1947年7月,參加革命,先後參加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屢立戰功。
  • 梳理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間的電報文稿,折射出哪些思想內涵?
    資料圖 圖為香山革命紀念館 京報集團記者 鄧偉 攝電報文稿的落款反映了工作重心和側重點的不同這時期的電報文稿對象廣泛,具體體現在不同的抬頭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稱謂之上,折射出當時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毛澤東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領袖
  • 《關山度若飛——王若飛革命活動陳列》開展
    9月30日,王若飛紀念館舉行《關山度若飛——王若飛革命活動陳列》開展儀式,紀念王若飛誕辰124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在參觀王若飛紀念館時,一件件珍貴文物、一幅幅史料圖片,讓觀眾們不時駐足觀看,細細品讀。
  • 「不能遺忘的衛國者——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歷史圖片實物展」在...
    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保家衛國,救亡圖存的偉大歷史洪流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南僑機工。今天上午,由復旦大學與德宏州共同主辦的「不能遺忘的衛國者——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歷史圖片實物展」在邯鄲校區光華樓志和堂開展。
  • 紅色追憶:與革命文物相遇
    初冬,當我們抵達北京香山——那片被黃櫨樹染紅的土地時,紅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雲朵像一條流動的長河。我們仰著臉,目光緊追朱德總司令身後的這些革命文物。它們歷經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見證著革命歷史的波瀾壯闊,如今靜靜地躺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內。在聆聽革命文物背後的故事時,我們真切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崇高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