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新青年(L-Newyouth)
作者:小新
前些天心血來潮好好地重溫《還珠格格》,發現了很多隱藏在「童年濾鏡」下的「殘酷真相」和有趣的點。
例如紫薇的土味情話,就能讓人尬得能摳出一個宇宙飛船:
NO.1 :「那句不想你是假的。」
NO.2:「我好喜歡你的過分。」
NO.3:「你不能因為我愛你而恨我。」
即使是躺在床上雙眼無神,臉色蒼白,依舊不忘講情話。
「你不要這樣,你這麼難過,我會因為你的難過,而更加難過的!」
先是表達了爾康在她心中的重要地位,緊接著就說,只要你愛我就心滿意足了。
只要你來看我,守著我,看著我,知道你還疼惜我,足夠了。
看完後,讓人只有一句話可說:高手,高手,這是高手。
正如網友們討論所說,假如紫薇是情敵,誰都擋不住啊。
全部看完《還珠》三部曲後,我發現裡面藏著很多細思極恐的情節。
比如爾康和紫薇是一對心機CP...
令妃足智多謀人生贏家...
皇后娘娘和容嬤嬤真正傻白甜,晴兒是整部劇中三觀最正的人...
柔弱的表面下,是暗藏心機
紫薇看似柔弱,實際上剛強很有心計,情商、逆商、智商都在線。
紫薇與小燕子的友誼裡,得益最多的人,是紫薇。
紫薇和金鎖從濟南來到北京,想見皇帝卻難上加難。她想託梁大人轉呈信物,奈何梁大人是個貪官,根本不辦實事。
她混進梁大人的婚禮,恰巧看到小燕子大鬧婚禮。出來後又正好救了小燕子,小燕子跟她一頓亂吹,她半信半疑。
第二天,她東西被搶,小燕子幫她把東西拿回來,並送她回家,又吹噓自己有多少門路,然後,紫薇動心了。
於是她主動去找小燕子,並把自己的秘密告訴她。
所以才有了後來狩獵場的事件。
如果沒有小燕子,憑藉紫薇,這輩子可能都見不到皇帝。
後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紫薇和小燕子也各歸各位。
但我們還是能明顯感覺到紫薇的私心,比如她倆去見香妃的時候,她說自己是皇上的親生女兒,小燕子是義女,皇上的兒媳。
第三季,永琪娶了知畫,紫薇一直勸說小燕子接受。反觀晴兒,一直引導永琪看清真相。
但即便如此,大家還是很感動於兩人的感情,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起得到了皇上的寵愛,也一起成了階下囚,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她們犯過彌天大罪,滿世界逃亡,什麼王子公主,什麼金錢權利,通通都不要了,任性卻也熱血,說是一對過命的兄弟姐妹也不為過。
只是到了第三部,出現了一個知畫。
她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知書達理,出身世家,很快就被大家所喜歡。
知畫和永琪成親後,得知永琪並沒有和知畫圓房後,爾康和紫薇很驚訝,他們紛紛為知畫抱不平,埋怨永琪有失君子風度,欺負人家一個小女孩。
紫薇更是為知畫感到悲哀,指責永琪太過殘忍。紫薇能感受到知畫的痛,可小燕子的痛,她就全然不顧了嗎?
這世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感同身受來概括的。
後來,小燕子永琪和蕭劍晴兒遠走大理,多年後爾康和皇上悄悄來看望,紫薇沒有來,爾康更是透露,紫薇已經和知畫成為了閨中密友啦。
想想看,到了現實生活中,如果你最看重的知己和你的情敵成了好朋友,這樣的人,你還能心無芥蒂的接受嗎?
聰慧的晴兒,其實什麼都懂
晴兒與小燕子一樣是個孤兒,她從小就跟在老佛爺身邊伺候。
難得的是,比起小燕子與紫薇,晴兒多了份知書達理、從容有度;雖養在深宮大院,但她保留著難得的善良和直率。
我很喜歡晴兒,是因為她總能看透人心,且事事用於善處。
無父無母,雖貴為親王之女,但晴兒只有老佛爺作靠山。
既能在眾多後宮勢力之間保持中立,保全自己,還能將老佛爺服侍妥帖,趁機幫助別人。
大家都知道老佛爺這個不怒自威的老人,平時在皇上、皇后和小燕子等人面前,很少提起笑臉。
記得小時候只要看到她,心裡便會隱隱害怕。
神奇的是,這樣一個人,一看到晴兒,總是笑盈盈的。
甚至,老佛爺根本離不開晴兒。
晴兒一出場,恰好小燕子與紫薇在宮中闖禍。
剛從五臺山歸來的老佛爺,十分不高興,揚言要嚴懲兩位格格,皇上都勸不住。
這個時候晴兒說:
老佛爺,剛回來鬧個人仰馬翻的,您累不累呀。
無論場面如何,首先不能氣壞身子。
晴兒接著說:
您就當還珠格格是在變著法兒逗您開心,讓您熱熱鬧鬧回宮,豈不是會高興起來。
「如果老佛爺生氣,整個皇宮都要跟著難過,這又是何必呢?」
安撫了情緒,又帶入他人角度分析事情,讓老佛爺有了順理成章的臺階可下。
之後,不忘「捧」老佛爺的菩薩心腸。
要知道,老佛爺平時一直吃齋念佛,如今又剛從五臺山下來,「積功德」可以說是她最看重的東西之一了。
明面上是勸,實際上把老佛爺的權力、心腸照顧了一圈,自然叫人高興起來。
當即,老佛爺便饒了小燕子一馬。
在面對感情時,她更是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在得知爾康有紫薇時,即使心裡有一些不甘,但能夠放下,在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時,勇敢的追求。
當老佛爺向爾康提議,同時娶了晴兒和紫薇,晴兒堅決拒絕:
「我不要爾康,我不要那個心裡只有紫薇的爾康。要不然,就太侮辱我了。」
成全他人,也是在成全自己,與此同時,也總能看透問題所在。
在第三部裡,聽說永琪一直沒和知畫圓房,紫薇和爾康當著小燕子的面,一起指責永琪。
他們覺得,永琪即使不愛,也應該給知畫一個孩子。
後來知畫生下兒子,永琪心思卻開始動搖。
不光幾次貶低小燕子,還對晴兒說:
「我不能讓綿憶不存在,我也不能讓知畫不存在。」
這時,晴兒懟了一句:「那你就讓小燕子不存在嗎?」
簡直就是一針見血。
紫薇在重病之中,老佛爺派晴兒前去探望。
晴兒始終在眾人後面,遠遠看著。
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這時,不能讓爾康分心,也不能搶了紫薇和爾康的風頭。
所以,她只站在後面看著,等待紫薇的康復。
等到病情好轉後,她帶著微笑悄然離開。
所以,似乎可以理解紫薇對她「要命」的嫉妒。
這個女孩,太周到了。
她乖巧順從,不是毫無自我的愚孝,她忠義善良,不是只有勇沒有謀,她的深情堅守,沒有用委屈犧牲換來自我感動。
這樣的人兒, 簡直就是個寶藏啊。
最難的不是在一起
而是在一起之後的生活
三部曲中,最有爭議且讓眾人不喜的是《天上人間》, 脫離了瑪麗蘇光環後,婚姻後的生活滿是心酸和殘酷。
最讓人心疼的,便是小燕子。
首先是丈夫娶了其他的女人,開始埋怨她。
他開始為了維護楚楚可憐的知畫,指責小燕子太刻薄。
會在情急之下,下手不知輕重地拿花瓶狠砸小燕子腦袋,小燕子被砸到頭出血,連好不容易懷上的第二個孩子也流產了。
閨蜜紫薇和情敵推心置腹。
永琪和知畫成親的那天晚上,小燕子心痛到睡不著,一邊流淚一邊吹簫。
好閨蜜紫薇的反應卻是:別吹了小燕子,你的簫聲不好聽,很吵哎。
皇帝不再像以前那樣寵愛她。
小燕子氣急用鞭子打永琪,被皇上撞見,皇帝會罵她:你簡直是個潑婦,怪不得老佛爺不喜歡你。
更傷人的話,還有「朕根本是家門不幸,才有這麼一個兒媳婦。」
劇中的所有人,還跟以前一樣,覺得小燕子不靠譜、不成熟。
看到的是她的任性,她的不成熟,她的無理取鬧。
看不到的,卻是原來的那個開心果,已經好久沒出現了。
她心裡委屈,卻不能找紫薇,也不能找晴兒。
這時候,唯一給小燕子安慰的,既不是從第一部和稀泥到第三部的令妃,也不是她的好友,是她曾經的敵人——皇后和容嬤嬤。
小燕子邊說邊掉淚,知畫取代了她在永琪心中的地位,大家都喜歡她,自己再怎麼努力也爭不過。
容嬤嬤細心地給她梳著頭髮,披上衣服,輕輕把小燕子抱在懷裡。
為了愛情,她做了太多讓步,變得越來越識大體、委曲求全、努力討好著身邊的所有人。
她改變著自己的壞習慣:我只有一點點的壞,小小的壞而已,最近連柿子都沒有偷了,上次經過好大一片橘子林,我好想偷幾個,一想到你會不高興,我連一個都沒有摘呢。
知畫成了正福晉,明媒正娶的自己成了妾。
雖然心裡醋海翻騰,但聽了紫薇和爾康的遊說,她主動提出,讓永琪去和知畫圓房。
為了讓自己配得上永琪,她努力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每天學成語,背唐詩。
都說人一定要嫁給愛情,可婚姻裡,有愛就夠了嗎?
小燕子和永琪告訴我們:顯然是不夠的。
婚姻不是只有兩個人過生活,他們不被祝福的愛,走得比常人更為艱難。
大結局時,小燕子離開了皇宮,離開了不喜歡她的太后等人,終於又找回了快樂。
但還有多少人像曾經的她,戰戰兢兢討好著婆家人,甚至和另一個女人分享著愛人。
皇帝在最後,吟了一首詩: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轉眼間,已是物是人非。
瓊瑤在原著裡寫:
以前,總希望人定勝天,現在卻深知人不一定能勝天。人生有太多的沉重,太多的悲哀,太多的負荷,太多的無可奈何。
關於作者:生活新青年(L-Newyouth)一城,一事,一青年。每晚九點,與你不見不散。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