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釋迦牟尼佛傳》【2560期】

2021-02-24 光明佛壇


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蓮花,從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住胎十月。根據當地的風俗,摩耶夫人要回娘家分娩,在途經蘭毗尼園時,於無憂樹下誕下太子悉達多。據記載,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蓮,他遍觀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裡的「我」是指大地一切眾生包括動物在內,其本有之佛性都是最尊最貴的)這時有兩條龍,一吐溫水,一吐涼水,給他洗浴。浴佛節與此有關。悉達多太子,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2歲左右,他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弘法49年。年80歲左右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盤。

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在《妙法蓮華經》上,佛陀講述了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因由。佛唯以一大事因由而出現於世,為了令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佛的知見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和規律。由於我們不了解這個真理和規律而盲目地活動,就會常時處於生死輪迴的苦海不能出離。佛陀慈悲哀愍我們這個世界上的苦難眾生而出現於世,為的就是給眾生開示佛所知道的真理,從而讓眾生也能夠悟入這個真理,從而離苦得樂直至成佛。

佛陀的一生好比是一臺自導自演的戲,其中所有的故事情節、所有的悲歡離合無非是佛陀智慧的示現。演這齣戲的目的正是為了度化眾生,並且把佛法流傳下來。

佛陀以一個真正覺悟者的體證和老師的身份來為所有人,包括人、天人、阿修羅、畜生乃至地獄在內的三界六道眾生指出了一條走向真正幸福的解脫之路。而這一點,對於所有眾生來說,是最實際的,它超越了包括科學在內的所有世間法。

他弟子很多,據傳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釋迦牟尼的父親,是迦毗羅衛的國王,名首圖馱那,漢譯淨飯王。母親名摩訶摩耶,是與迦毗羅衛城隔河相對的天臂城善覺王的長女。根據當時的風俗,摩耶夫人回母家分娩,途經藍毗尼花園,即今尼泊爾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羅美德寺院處,生下了釋迦牟尼。

摩耶夫人在釋迦牟尼出生後的第七天去世。幼年時代的釋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闍波提養育的。他從小學習當時教養王族應具備的一切學問和技藝(即五明)。16歲(另有17歲、18歲之說)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子羅睺羅。

佛陀的貴族生活是優裕舒適的。《中阿含經》卷二十九記載他的回憶說,他擁有適合不同季節居住的三座宮殿(三時殿),有冬天禦寒的,夏天避暑的,雨季防潮的;衣著華貴,飲食豐盛;歌舞於庭,極盡享受之樂。他的父親淨飯王也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繼承王位,成為統一天下的「轉輪王」。但是,釋迦牟尼卻在29歲(一說19歲)時出家修行。究其原因,有社會的,也有個人的。佛陀所處的時代正是古印度各國之間互相討伐、併吞,階級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之際,他所屬的釋迦族,受到鄰國強權的威脅,朝不保夕。他已預感到難免覆滅的結局,因而認為世間「無常」。另外,他又目睹人自有生以後,接踵而來的老、病、死的情景,聯想到自己也擺脫不了同樣的命運,從而產生了人生難脫苦難的煩惱,而當時婆羅門教的思想和行事,又不能使他在精神上獲得解脫之道,終於捨棄王位,出家修行。

出家後,他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那裡有很多修行者,他們以種種苦行折磨肉體,以求得精神的解脫。釋迦牟尼不滿意這種做法,滯留一宿便離去。他的父親聽到他出家的消息,甚為悲傷,經派人勸說無效,便在親族中選派了阿若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拘利等五人伴隨他。

釋迦牟尼南渡恆河,到摩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國王頻婆沙羅會見了他。爾後,他尋訪隱棲於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數論派信奉者阿羅邏·迦羅摩和鬱羅迦·羅摩子,修習禪定。然而他們的教義,在釋迦看來,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脫之道。於是他又來到伽闍山苦行林,在尼連禪河邊靜坐思維,實行苦行。經過6年,仍沒有獲得所期望的結果。他決定拋棄絕食和苦行。來到菩提伽耶一棵畢缽羅樹下,結跏趺坐,靜思冥索,最後終於覺悟成道,時年35歲。

釋迦牟尼證悟以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觀念。為了使他的思想學說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他便開始了長達45年的傳教活動。佛陀在波羅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憍陳如等五人,宣說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菩提分、五蘊、四禪和三明等教說,五人皈依了他,成為最初的佛弟子。這次說教,佛教稱為初轉法輪。與此同時,又度波羅奈斯長者之子耶舍及其親友出家。此外,化度了原先祀火的婆羅門迦葉三兄弟以及沙門「六師」之一的懷疑論者散惹夷(刪闍耶)的學生舍利弗和目犍連,此後在他的故鄉又說服了他的很多親屬如堂弟提婆達多、兒子羅睺羅皈依了佛教。

佛陀在傳教過程中建立了佛教的組織──僧伽(僧團)。一般認為,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次演教,阿若憍陳如等五人皈依佛教,便是佛教僧伽之始。這個僧團在傳教過程中逐漸擴大,開始只收男弟子(比丘),以後,他的姨母波闍波提入教後,才開始接納女弟子(比丘尼)。

佛陀在創立僧團的同時,還給在家的信徒以相應的地位。凡遵守不殺生等「五戒」的俗人,均可以成為佛弟子。他們在修行中同樣可以證得涅槃。相傳,耶舍的父母是最初的在家弟子──優婆塞和優婆夷。此後,在家信徒人數不斷增多,成為與僧團並行的擁護佛教的社會力量。

有關釋迦牟尼一生的事跡,在早期佛教經藏四阿含和小乘律藏中,尚無專門的記述。三藏的結集者,主要記錄釋迦牟尼的言辭。但是經藏和律藏在記錄言辭中,詳細地記述了每一段經教和制訂第一條戒律的原委。這些記述,雖屬片斷,但也包含了佛陀直接接觸的那些人對佛陀的思想和行事的回憶(其可靠性如何,已無法考證)。另外,在經、律中通過佛陀自己之口,記載了他自己早期生活的經歷。在早期經藏和律藏中,記載釋迦牟尼家世和出家經過的,有《長阿含經》中的《大本經》等;記載初轉法輪時情景的,有《雜阿含經》中的《轉法輪經》等;記載教化活動的有《摩訶僧祇律》、《四分律》、《五分律》等以及阿含經中的諸小經;記載釋迦牟尼晚年生活的有《長阿含經》中的《遊行經》(異譯《佛般泥洹經》、《大般涅槃經》、《般泥洹經》以及《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等。

後來,隨著佛教向印度次大陸發展,統一的佛教分成很多的派別,同時受到了印度教、耆那教的偶像崇拜以及希臘文化的影響,在部派佛教中出現了對教祖的崇拜,把佛陀描寫為神通廣大、威力無窮、大智大慧,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手長過膝、面頰如滿月、梵音深遠、胸表卐字等。這就出現了專門記載釋迦牟尼生世行業,被稱為「本生」、「本起」、「本行」的一類經典。如《修行本起經》(異譯《瑞應本起經》、《過去現在因果經》、《佛本行集經》)、《普曜經》等。它們的特點是把原先散見於經藏和律藏中的資料聯貫起來,使一事與他事前後銜接,綴成佛陀的傳記。但在內容上完全是渲染和神化佛陀,使佛陀成為一個理想化的崇仰對象。這些經典最長的也只主要記述了釋迦牟尼成道後最初幾年的活動。以後馬鳴寫了《佛所行贊》,他根據傳說和資料,描繪了佛陀一生的經歷,成為最早的一部完整佛傳。

中國僧人撰寫的釋迦牟尼傳記,有梁僧祐的《釋迦譜》五卷和唐道宣《釋迦氏譜》一卷。此外,在宋志磐的《佛祖統紀》中有編年體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本紀》。

記載釋迦牟尼事跡的漢譯佛典很多,如《過去現在因果經》《修行本起經》《瑞應本起經》《中本起經》《佛本行經》《普曜經》《佛本行集經》《佛所行贊》《五分律·受戒犍度》《四分律·受戒犍度》,以及《釋迦譜》《釋迦氏譜》等;南傳巴利文經典有《小部》等。

釋迦牟尼去世後,他的弟子們為了避免佛教教義日久散失,也為了防止其他「外道」異說滲入佛法,對於他的言教進行了整理,是為「結集」。釋迦牟尼的學說內容,可歸納為三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緣起、三十七道品等。

釋迦牟尼在悟道後,就為創建「僧伽」制度的活動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僧伽」即是僧團,是出家佛教徒的組織形式。起初只準男性加入,後來婦女也被允許出家。釋迦牟尼所建立的僧團吸納了社會上各行業的人,如商人、獵人、理髮師等,甚至殺人犯也可入教。雖然沒有首陀羅加入佛教的記載,但是相對於其他宗教來說,佛教僧團是平等的,沒有種姓歧視的。創教初期,釋迦牟尼並沒有為僧團制訂任何制度。僧團的戒律是根據所發生的事件逐漸創建形成的。遇到事件發生時,僧人們就請釋迦牟尼做出裁決,他的決定被認為是關於處理此事的「法律」,也就是「戒律」。釋迦牟尼所制訂的戒律,涉及到個人品德行為,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各個方面的一系列禁忌。除此之外,釋迦牟尼還為僧伽規定了雲遊乞食、雨季安居和犯過懺悔等制度。這些建制構成了信徒們的宗教實踐,也成為維護僧團組織和秩序的有力保障。

↓近期文章↓

【2554】3D動畫《普賢行願品》

了解更多文章或學修內容

可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釋迦牟尼佛傳》首映呂良偉為演釋尊真修行
    由國際知名演員呂良偉領銜主演的首部中文版佛陀電影《釋迦牟尼佛傳
  • 釋迦牟尼情感語錄
    釋迦牟尼最具靈性四句話喜歡哪一句1.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 【星雲大師全集】釋迦牟尼佛傳(129)
  • 【星雲大師全集】釋迦牟尼佛傳(123)
  • 【星雲大師全集】釋迦牟尼佛傳(11)
  • 富士施樂AP2560CPS複印機煙臺售15800元
    (中關村在線 煙臺行情)近日,富士施樂AP2560CPS在中關村在線經銷商「煙臺德誠辦公設備」有售,報價15800元,聯繫電話:15153578971 / 0535-2962305。富士施樂AP2560CPS具有彩色列印、彩色複印、彩色掃描和傳真四大功能,可實現每分鐘25頁黑白彩色同速列印和高達每分鐘55頁的掃描速度。
  • 人物故事-釋迦牟尼佛傳(第六-八章)
  • 唐卡說說:釋迦牟尼成道像
    這裡面有一個典故:這種最標準的釋迦牟尼成道像,佛陀的左手施禪定印,右手施觸地印,這是因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覺悟的關鍵時刻,魔羅(魔王)為了阻止他成道,先後派遣女色和魔軍去阻止,釋迦牟尼左手掌心向上,置於腹間,以「禪定」坦然面對,而右手則是觸碰大地,瞬間山河震動,大地開裂,使得魔羅,魔軍與女色誘惑潰散敗逃,留下釋迦牟尼獨自在菩提樹下體驗偉大的領悟
  • Buddihist Day:釋迦牟尼佛節日
    釋迦牟尼佛心咒
  • 釋迦牟尼佛往昔大悲願
    釋迦牟尼佛往昔大悲願,令我等眾生絕不墮落三惡道中。正如世尊在《悲華經》中所讚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未來亦復如是。《悲華經》中如是說:『世尊(寶藏如來)!(寶海梵志菩薩發願後經無量劫時間,現在已經成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既然成佛就說明其大悲願已經全部兌現成事實了。)
  • 【解讀】釋迦牟尼佛苦行像
    釋迦牟尼佛苦行六年相傳釋迦太子的母親摩耶夫人在藍毗尼園生下他後七天便去世了,佛陀由姨母撫養長大
  • 2560高分IPS大推薦(全文)_HKC T7000plus_液晶...
    2560高分IPS大推薦    隨著消費者對於液晶的要求逐漸精細化,2560×1440的超高解析度也已經開始量產,成功的走進了民用領域。2560×1440的解析度相比1920×1080的解析度確實有其過人之處,其帶來的就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細膩顯示效果。
  • 釋迦牟尼是哪國人?聽聽尼泊爾人印度人怎麼說,其實呢……
    印度人常常把釋迦牟尼看成是印度人,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不少人也是這麼看的。尼泊爾人當然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釋迦牟尼出生於尼泊爾的藍毗尼,這一點沒什麼爭議。尼泊爾人強調藍毗尼在佛教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釋迦牟尼是迦毗羅衛國的王子,誕生在藍毗尼的婆羅雙樹下。
  • 釋迦牟尼是中國人?尼泊爾學者:是中國人,只是印度臉皮薄不承認
    眾所周知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後世尊其為「佛陀」,中國尊其為「佛祖」,而歷來如來佛祖即釋迦牟尼,人們也是爭執不休;但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確實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與我國的孔子身處同一時代。
  • 念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看到會流眼淚。為什麼?
    我初到香港講經,有個天台宗的朋友,學天台的,他不念阿彌陀佛,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說我們跟本師親,阿彌陀佛距離我們太遠了。我就跟他說,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歡喜;念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看到會流眼淚。為什麼?你把他的意思全解錯了,你把他當作凡人,還有親情。
  • 人物故事-釋迦牟尼佛傳(第卅七、卅八章)
  • 釋迦牟尼第一句話「唯我獨尊」,其意何解?
    釋迦牟尼第一句話「唯我獨尊」,其意何解?1372年前,一本根據唐玄奘口述編成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佛陀釋迦牟尼剛剛誕生時便朝東西南北各行七步,回到原點後,右手擎天,嘴裡唱詠偈句:「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
  • 佛教:歷史上,真實的「釋迦牟尼」,很多人都不懂
    引語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歷史上真正的釋迦牟尼是怎樣的。其中當然也包括很多佛教信徒,或許他們對釋迦牟尼的歷史也不太清楚。的確,釋迦牟尼並不是神,而是他們找到了一套能夠引導人們減輕痛苦的理論和方法。事實上,釋迦牟尼一生的經歷都被記載在佛經上,佛教本來就是一種無神論的宗教,但是釋迦牟尼反對世界上有神的觀點。事實上,最原始的佛教經書中記載的內容非常準確,因為在佛陀死後不久,官方立即將佛陀的一言一行詳細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