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世界上最輕的助行器:打破與行動不便有關的汙名

2020-12-23 黑科技密探

我們都喜歡通用型設計的產品,特別是當它們同時具備較強差異化因素和廣泛實用價值時。因此,一款適合所有人的產品都是真正的贏家。這就是為什麼這款名為「碳超輕」(Carbon Ultralight)的碳纖維滾輪助行器榮獲「紅點設計獎」的原因!

「碳超輕」滾輪助行器

之所以稱它為「碳超輕」,是因為其最大的差異化因素——滾輪由完整的碳纖維框架構成,這也是其成為世界上最輕的同類型產品(也是同類產品中最早的)。

它僅重10.5磅(4.8千克),因此確實非常輕,設計人員還添加了一些航天級鋁製材料,令其在移動和制動時能夠維持穩定。

「碳超輕」滾輪助行器

「碳超輕」完全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構造和形狀,其靈感來自那些自然界中快速移動的動物,例如海豚,鯊魚和獵鷹。此外,它還沿用了汽車行業裡跑車的流線型設計。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制動拉索隱藏在車架內,這也使其成為「乾淨」設計的引人注目的小細節之一。

「碳超輕」滾輪助行器

如果你已經很久沒有與旁人有過握手的感覺,那麼你一定會喜歡它的手柄形狀設計,這種設計旨在給使用者帶來與人握手般的感覺,所以,它為不同能力的用戶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感。

當我們已知某些形狀和形式可提供心理上的舒適感,那麼設計出的產品往往會使用戶在獨立使用時充滿信心。「碳超輕」特意將手柄轉到與滾輪車相反的方向,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姿勢並使操作變得更加容易。它獨特的手柄讓使用者操作起來變得毫不費力,因為你將用手掌而不是手指來調整滾輪的方向。此外,它還帶有可拆卸配件,例如靠背和收納袋。

「碳超輕」滾輪助行器

另一項令人耳目一新的變化在於對高度調節功能的升級,設計師將傳統旋鈕替換為以30毫米為增量調節高度的按鈕。如果多個人共享滾輪車,以這種方式調節高度會容易得多。除了像羽毛一樣輕巧,它也非常緊湊,摺疊起來時只有255毫米寬。

或許你還沒有注意到,「碳超輕」不僅功能強大,而且看起來也非常時尚和時尚。鑑於它的用途似乎更適合中老年人,看樣子可以給你的奶奶或爺爺打個電話了!

相關焦點

  • 助行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助步器是一種步行撐扶工具,供行動不便的老人、某些外傷、偏癱患者與殘疾人自行助步或四肢體力鍛鍊使用,人們扶著它可以輕鬆慢行。主要功能在於支撐人體重心,輔助或替代肢體功能,減少患肢負重,保持下肢穩定。
  • 助行器的選擇和應用
    (2)階梯框式助行器(圖4-14-6):框式結構,具有低位支撐扶手,除具有普通框式助行器的功能外,使用者可藉助低位支撐扶手從坐位到站位。 (3)差動框式助行器(圖4-14-7):框架結構,裝有欽鏈,使助行器兩側能交替行進,行進的速度也比普通框式助行器快。對於上肢肌力稍差及平衡能力較弱的使用者可以靠推動助行器前行。
  • 帶輪帶座助行器、摺疊座便椅……這些適老化設備讓老人綻放笑顏
    ▲新城鎮、文殊鎮適老化設施配置發放現場通過前期工作人員進村摸底調查,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掌握了三鎮老年人實際需求情況,本著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適、便利生活條件的初衷,為三鎮高齡、失能半失能、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發放帶輪帶座助行器、摺疊座便椅、高端手杖凳、TDP治療器等適老化設施配置。
  • 老年人多功能杖類助行器設計
    設計中採用除手柄外均採用高強度鋁合金,此種材質重量較輕,抗重壓能力較強,不易變形折斷不易產生裂痕和劃痕。手柄帶有充電口和太陽能充電兩種裝置。手柄中心設有緊急報警按鈕。選項按鈕可操控手電筒照明。手柄末端設置便攜藥盒。大四角底座將靠近人體這一側的角度擴大,與外側拐杖腳成等腰梯形,降低老年人被助行器底座絆倒的風險。    該設計作者劉洋,指導老師張玉花。
  • 助行器的使用及分類
    一、拐 杖腋部拐杖 (Axillary Crutch)   一般來說,這是最常用的價格低廉的標準設備。可用木製和輕金屬製成。在拐託上可裝上海綿拐託套,避免在腋窩處沉重壓迫神經。為了保證使用拐杖後能步行,上肢和軀幹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肌力。
  • 世界首款康復助行器幫助老人圓夢七夕!
    可是上天總是喜歡和人們開玩笑,在十五年前的一個秋天,劉阿姨因為身體長時間不適,去醫院檢查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並且是晚期,這讓原本幸福的生活被打破,老張幾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給劉阿姨治病,但還是沒能從上天手中留住劉阿姨!
  • 女子推著助行器外出,收到很多小而美的...
    肖女士因行動不便,推著助行器前來,在此之前她從未與交警打過交道,一想到自己是傷者,又要獨自面對事故後續處理,心裡多少有些忐忑。「大廳入口設置了過閘通道,僅容一人通行,但我的助行器體積大,要順利通過的話就必須先收起來。正打算這麼做時,一名工作人員過來幫忙了。」她說,當時對方非常熱心,引導她走側門,並提醒「慢慢走」,到大廳等候區後還幫忙遞來了表格單。
  • 河南鄭州:男子推著助行器在路上蹣跚行走,接下來一幕令人感動
    生活中,弱勢群體不在少數,他們可能是老人、孩子,也可能是因為疾病或者意外造成身體不便之人,當我們面對他們時,我們應給予他們足夠的耐心,當這些人需要幫助時,我們也應該他們伸以援手。近日,在河南鄭州,一名推著助行器的男子蹣跚地走在馬路上,面對著過往車輛,十分危險,好在一名車主發現這一情況,耐心地將男子攙扶過馬路,這一場景令人暖心。
  • 赤峰市松山區婦聯舉行輪椅、助行器發放儀式
    松山區獲得美國LDS慈善協會捐贈輪椅50輛、助行器50個,價值近6萬元。向全區100位貧困母親、殘疾母親、殘疾兒童送去鼓勵和愛心。為確保本次捐贈輪椅和助行器能真正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發揮作用。區婦聯嚴格按照捐贈方的要求,做好每一項細節工作,嚴格篩選受助人員,努力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
  • 用「腿」控制的智能助行器
    ,一些研究人員開始設計一些具有驅動功能的助行器,這些有源助行器帶有電機,從而解決了無源助行器給使用者帶來負擔的問題。 早期的有源助行器主要通過搖杆、按鍵、觸控螢幕等方式,控制助行器的前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的使用者的負擔,但這也引入了新的問題:使用者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在操控上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注意力,從而增加了意外發生的概率。
  • 杭州殘疾人行走助行椅品牌-招商
    針對老年助行器存在的安全隱患,為保護老年人安全,煙臺市場監管局提示廣大消費者,在選購和使用老年助行器產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助行。個輪子的助行器,可以老人走得更快,更穩,但是前提是老人本身可以保持平衡,才建議選擇輪助行器。當然在選擇輪助行器時,助行器需要有剎車,方便在下坡的時候使用,能夠隨時停車剎車,安全的同時又不用擔心滑走。
  • 男子因車禍致殘 青島辛安街道鄉村振興工作隊為其送來助行器
    文圖/半島都市報見習記者王靜文 通訊員尹建築9月16日上午,因車禍致殘的辛安街道黃河中路社區居民王溥齋,家裡來了一群特殊客人——青島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主任劉乘勝一行,他們不但為他帶來了助行器、四腳拐杖、防滑墊等器具,還現場幫他調試。
  • 膝關節疼痛20年,74歲老人「X型腿」行動困難,醫生妙手解頑疾
    馬若凡教授介紹,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與年齡、外傷、肥胖、炎症、代謝等因素有關。女性發病率較高,在絕經後明顯增加,該病發病率較高,需要在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下規範治療。像吳奶奶的這種情況,目前已經無法通過保守治療改善病情,只能通過外科手術治療,即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以達到重建關節功能的目的。
  • 行動不便老人和癱瘓病人的福音 腦波控制外骨骼系統
    這種輔助外骨骼,是一種重量輕的衣服,關節由小電機驅動,充當機械肌肉。該設備可用於因脊髓受傷而癱瘓的病人或者因歲數大而行動不便的老人,改設備可輔助病人進行正常活動,強化病人神經和肌肉組織。最令人震驚的是:病人可以用他們的腦電波來控制他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顯示,到2050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20億,外骨骼可以為解決世界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供一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