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二十餘載幫助殘疾人上萬人次——師宗縣彩雲鎮殘疾人社區康復指導站許老六先進事跡
許老六家住師宗縣彩雲鎮務龍村委會大務龍村,是師宗彩雲鎮殘疾人社區康復指導站指導員,自幼患小兒麻痺。20年前,村裡一位姑娘看上了許老六做事踏實,執意要和他結為伉儷,新婚之夜,老六對妻子說出了自己的夢想:「我不能讓大家看不起殘疾人,我要創業,不但要讓你過上好日子,還要帶領更多的殘疾人過上好日子……」,定了目標後,在以後的20餘年時間裡,為了圓這個夢想,許老六艱苦創業,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他始終無怨無悔、用自己的一片丹心來回報社會。
低價服務殘疾人
1995年,夫妻倆結婚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村子裡開起了一個雜貨店。由於「薄利多銷,物美價廉,方便群眾,實惠群眾」,發展到2007年,許老六爭取到「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項目,在本村開辦起了「百貨進農家連鎖店」超市。多年以來,村內及周邊村子的殘疾人來購物,一律按成本價銷售,不從中獲利,成本價服務周邊殘疾人達上萬人次。他說:「殘疾人不容易,自己是個殘疾人,感受很深,在社會上更應該帶頭做表率向弱勢群體伸出援助之手」,還表示:「只要自己的超市經營著,凡是殘疾人來購物,一律只收成本價,不賺一分錢,這個信念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此外,殘疾人來他家複印材料一律免費,交電話費、電費從來不收手續費。
專職服務殘疾人
2006年7月,師宗縣在全縣每個村委會(社區)選配一名殘疾人專職委員,每月補助100元,協助縣、鄉殘聯做好殘疾人工作。許老六通過考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聘為彩雲鎮務龍村委會殘疾人工作專職委員。任職後,走訪了全村120名殘疾人家庭,對他們的苦楚和需求做到心中有數。每年都護送白內障患者到縣城做復明手術,為他們重見光明盡心服務。幫助村裡10名重度肢體殘疾人申報輪椅,解決他們出行困難。配合縣殘聯完成假肢安裝2例。為7位盲人申請了盲杖,並教會他們生活技能和盲人定向行走技能,解決了他們出行難的問題。建立殘健融合,共同參與、共同娛樂的老年人舞蹈隊、殘疾人舞蹈隊、以及廣場舞隊。並指導雙殘夫婦李鴨子、盧鴨珍,學會做紙花,充分發掘殘疾人的潛能,促進他們自主創業,增加家庭收入,改變生活質量。 目前已有40多位殘疾人學會了一技之長,既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又體現了殘疾人的人生價值。
為了更好地為殘疾人服務,他還在務龍村委會7個村小組成立了「殘疾人自助小組」,提倡殘疾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關愛,取長補短,這次我幫你,下次你幫我。健全人員也積極融入到殘疾人自助小組活動中,自願幫助殘疾人。自成立自助小組以來,共幫助殘疾人上千人次。
2009年8月,除繼續擔任彩雲鎮務龍村委會專職委員外,縣殘聯又聘任許老六擔任彩雲鎮康復指導員,除了努力做好全鎮的康復宣傳工作外,還充分利用「愛耳日」、「愛眼日」、「助殘日」、「創建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縣」等活動來進行康復知識宣傳,影響和倡導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風尚。他經常深入全鎮殘疾人家庭,了解殘疾人需求, 克服種種困難,走訪了彩雲鎮1251名殘疾人,為936名有證的殘疾人建檔立卡,全鎮殘疾人的情況他掌握得一清二楚。篩查全鎮0-8歲聽力殘疾兒童32人,為適合對象的聽力殘疾兒童驗配助聽器5部,發放輪椅80輛,配發拐杖及其他代步工具41件,安裝修配假肢12人,篩查白內障患者260人,開展盲人定向訓練50人。
基地服務殘疾人
許老六看好生豬市場,於是便向親戚、朋友借錢發展養殖,剛開始由於缺乏資金,不懂技術,一直是小打小鬧,邊飼養邊摸索邊學習,經過幾年的實踐與學習,養豬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壯大,年實現純收入4萬元,成為當地殘疾人養殖示範戶。「自己富了算不了什麼,如果能夠帶領其他殘疾人共同致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富有。」 2009年 3月,在縣殘聯的支持、指導下,許老六召集 5名殘疾人,籌集股金50萬元,聯合創辦了師宗縣自強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基地位於彩雲鎮務龍村,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有圈舍30間,現有存欄能繁母豬30頭、仔豬200頭、肥豬50頭、初具規模。 基地以幫助殘疾人就業為宗旨,幫助他們解決了生活、就業難題。
肢體殘疾人楊樹芬說:「基地不但組織人來幫我設計建蓋了3間豬舍,還賒欠了9個仔豬、40隻野雞給我,經過半年的養殖,歸還了基地3600元的仔豬、野雞成本,我淨賺了上萬元。現在,我們一家人都以養殖為生。」以基地為中心,輻射、幫助、帶動殘疾人家庭發展養殖業,楊樹芬只是20戶殘疾人養殖戶中的一戶。目前為止,30戶殘疾人家庭養豬、養雞年收入40餘萬元。縣殘聯每年都組織全縣的殘疾人養殖戶到基地參觀考察學習,基地每年都舉辦兩期培訓班,目前為止,已經培訓了60戶殘疾人養殖戶。
項目服務殘疾人
2013年,國際助殘社區融合發展項目在師宗落地,許老六被國際助殘機構聘為師宗片區項目監管。他率先在彩雲鎮8個村委會成立了村殘協,健全了殘協領導班子,制定了個人發展規劃,為有需求的殘疾人制定人性化服務檔案和個人發展規劃,積極帶領殘疾人開展村殘協活動,截止目前,已建立個性化服務對象80餘人,邀請國內外社區康復專家親自入戶指導康復技能,為殘疾人社區康復訓練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發放輪椅、腋杖、助行器、坐便器20多件,與雲南省康復中心相結合,為殘疾人提供轉介服務15人,制定殘疾人個人發展規劃,還爭取到國際助殘小額生產滾動資金24萬元,支持108戶殘疾人創業致富。開展村殘協活動20多次,豐富了殘疾人的文化,促進了殘疾人的交流,體現了社會融合發展。這一經驗也被縣殘聯作為典型在全縣推廣,國際助殘機構還特邀他赴北京、廣西、四川、甘肅、馬來西亞等地交流工作經驗。 個人工作經驗在曲靖珠江源源頭夜話、雲南、師宗新聞播放,2016年,個人事跡被改編成微電影《圓夢人生》,將在全國推廣。2017年3月,雲南省電視臺國際頻道追夢欄目播出好人許老六的故事,講述他的身殘志堅、樂於助人,敬業奉獻的先進事跡。
如今,許老六43歲了,21年來,在經營超市、擔任彩雲鎮務龍村委會專職委員、彩雲鎮康復指導員、師宗縣自強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場長、國際助殘機構師宗片區項目監管的日子裡,無怨無悔幫助殘疾同胞上萬人次,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讚揚和好評。各種榮譽紛沓而至——2009年9年,獲得雲南省殘疾人自強模範榮譽稱號,同時記二等功獎勵;2011年6月,被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13年7月,被曲靖市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授予「殘疾人自強模範」稱號,同年12月被國際助殘雲南社區康復項目評為「優秀殘疾人康復指導員」榮獲「一等獎」;2014年12月,被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雲南省殘疾人聯合會評為「雲南省殘聯繫統先進工作者」;2015年12月,在「中國夢.我的夢」曲靖市第二屆殘疾人演講比賽中榮獲優秀獎;同年,12月被國際助殘雲南社區康復項目評為「優秀殘疾人康復指導員」榮獲「一等獎」,團體「一等獎」; 2016年7月,被曲靖市委評為「曲靖市優秀共產黨員」。(師宗縣文明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