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49句的人生啟示: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020-12-14 騰訊網

讀書,不僅可以豐富人生,更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另一種美好。淵博的學識來自不斷的積累,從容的智慧來自日常的培養,名家的經典更是瑰寶。今日精選49句常用國學名句與大家分享~

1、關關雎(ju)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關關鳴叫的水鳥,棲居在河中的沙洲,善良美麗的姑娘,是好男兒的好配偶。

2、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傳)

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人,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麼要求呢!

4、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既然這種情況都能容忍,還有什麼不能容忍的呢?

5、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採葛)

一天不見面,好像隔著三個秋天那麼長久。

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適宜作戰的天氣不如有利於作戰的地形,有利於作戰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團結。

7、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伊人指意中所思之人,一方指河的對岸。意思是我思念的人離我很遠。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巧笑的兩個酒窩兒很美,水靈靈的兩隻眼睛多好看。

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建築於每一堆泥土,千裡的遠行起始於腳下的第一步。

10、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既然來了,就要面對現實。

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說的人即使說錯了也沒有罪過,聽的人要引起高度警惕。

1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正直的人從表面上看似乎委曲隨和,聰明的人從表面看似乎笨拙,善辯的人從表面看似乎嘴笨。

1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禍中有福,福中有禍。意思是禍與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14、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的要受到懲罰,它看起來似乎不周密,但最後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別座山上的石頭,可以取來用以製成加工玉石的研磨工具。意思是做事可以藉助於外力。

16、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一般人不是聖人賢人,誰能不犯錯誤?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1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他人以桃子贈送我,我要以李子回送。比喻親朋好友的禮尚往來。

1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天降的災難還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都逃不掉。

19、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益處。

20、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周語)

阻止人民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2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人雖居高位,但聰敏而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問為恥辱。

22、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

越仰望越顯得高遠,越鑽研越顯得堅固。

2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學習知識不要厭煩,教導別人不怕疲倦。

2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人沒有長遠考慮,必定有眼前的憂愁。

2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e)乎。(論語·學而篇)

學習知識時時刻刻琢磨鑽研,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

2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君子和小人有著完全不同的內心世界。君子坦坦蕩蕩,光明磊落,無怨無悔;而小人卻愁腸百結,怨天尤人,心胸狹窄,猜疑嫉妒。

2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疑惑而更加危險。

28、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2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人在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但作為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3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明智。

3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

3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孔子登上魯國的東山,整個魯國盡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覽無餘,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實際指人的眼界.視點要不斷尋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來觀看世間的變幻紛擾。

3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即使自身富貴,也不做過份的事,不窮奢極侈,不為聲色所迷;即使自身貧困,而志決不貧,不為五鬥米折腰,不做不仁不義之事;即使自身勇武,也只以德服人,而不以武屈人,濫用武力。

3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

35、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所持的見解和主張要有根據,所說的話要有道理。

36、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鏤刻不停,堅硬的金石也可以鏤刻成功。比喻有恆心,有毅力。同『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是一個意思。

37、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顏色比藍草更青。比喻學生是老師教出來的,只要學生努力,會比老師更優秀。

38、不積跬(kui)步,無以至千裡。(荀子·勸學)

不一步一步地積累小的步伐,就不可能走到千裡路程。

3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

4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朋友之間的交往如果保持一定的距離,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水一樣純淨,這就是君子之交;如果接觸過於密切,交往若醴,像酒一樣,容易醉人,導致勾心鬥角,追逐名利,這就是小人之交。

4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dai)。(孫子兵法·謀攻)

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一直立於不敗之地。

42、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史記·留侯世家)

意思是,好藥雖苦卻有利於治病,忠誠的話雖不順耳卻對端正行為有幫助。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43、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人本來都有一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鵝毛還輕。

4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聰明人想了一千遍也有錯誤的時候,而愚蠢的人(平凡的人)想一千遍也有正確的時候,意思是:看問題要一分為二,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始終正確的人和事。

45、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漢書·枚乘傳)

用繩子鋸木頭,時間長了,木頭也會斷,水滴滴在石頭上,時間長了,石頭也會被擊穿。用來形容長年累月執著的去做一件事情,終究會成功。

46、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幹了壞事終究要暴露。

47、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東方朔傳)

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要求別人太嚴格了,就沒有夥伴。用來表示對人對物不可要求太高。

48、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49、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逾。(漢·辛延年·羽林郎)

人生結交有新有舊,不能結交了新的忘記了舊的,無論如何不能逾越這個為人之道,這裡的貴賤不是指地位的尊卑和價值的高低,而是『無論如何不管怎樣』的意思。

中國新聞周刊

相關焦點

  •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大而言之就是面對國家天下的事情,都能夠做到無憂無慮,遇到的事情都有辦法解決,即使遇到的事情沒有辦法解決也能夠坦然地接受,這就是「仁者無憂」。君子不會把自己的擔憂之情表現在臉上,君子的器度就要求君子有臨威不懼的氣魄。真正的仁者心裡懷揣著的是一份雅士的淡定,不會因為突發的事情而亂了陣腳,找不到方向。 相對於國家和天下而言,就是自己個人了。
  • 君子之要義:「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向眾人宣講:禮義廉恥關於君子的含義,我最欣賞和贊同的是孔子的解釋,孔子對君子作了三個方面的闡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這三個方面非常全面、深刻,甚至是非常形象生動地解釋了君子。一個人假如能真正做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幾乎就是個完人。「完人者,非君子莫屬也」。一、仁者不憂「仁」是何意?「仁者愛人」。「仁」 字雖然有點形而上,乍聽有些高深莫測,其實更多的是形而下,是一種可以觸摸和感受得到的溫暖和感動。孔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首先,仁者是個品行高潔的人。品行端正是君子的典型特徵,也是「仁」的首要涵義。
  • 四十不惑是閱歷增加的頓悟還是身心俱疲的無奈?
    「四十不惑」出自《論語·為政》篇,原文是「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夫子對自己人生的一段總結感悟,也是千百年來中國文人追求的人生典範。「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對事物已經有了自己的人生判斷力。
  •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2018,感謝你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是我2018年最喜歡的一句話。應該說,我已經過了「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的年紀。
  • 孔子說「四十不惑」的「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你做到了嗎?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這是夫子自道的為學次序和應達到的境界。三十歲的時候能夠道德人格「確有所立,不退不轉」而言行能夠「約之以禮」了。「四十而不惑」是接著「三十而立」而言的。
  • 勇者無懼 致敬最美塑造者
    作者:紫丁香孔子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那何所謂「勇者不懼」呢?就是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尤其是當災難來臨時能置生死於度外。可正是他身上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於直面困難、樂於挑戰、敢於磨練的精神,讓他的人生自帶光芒,讓他比一般的年輕人更多了一份人生的豐富與擔當。我看了他公開發表的一封寫給妻子的家信,上面寫到:「媳婦……,我認為,生而為人,有所為,有所不為,總要做一點事來充實自己的人生閱歷,我不想因為一時的退縮來讓自己後悔一輩子!」
  • 古今集句名聯薈萃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集宋之問、白居易句松間明月長如此,身外浮云何足論。集陸遊、杜甫句古來才大難為用,湖上山林畫不知。集蘇軾、道潛句舊書不厭百回讀,佳客來時一座傾。集王廷珪、張孝祥句名高北鬥星辰上,詩在千山煙雨中。集黃庭堅詩句園中鳥語勸沽酒,窗下日長宜讀書。
  • 人生哲理名言100句
    71、因害怕失敗而不敢放手一搏,永遠不會成功。  72、要克服生活的焦慮和沮喪,得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73、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能轉變你的心情。  74、孤單寂寞與被遺棄感是最可怕的貧窮。  76、漫無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沒有指南針。  77、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該做的事。
  • 100句關於人生經典哲理名言的人生感悟句子合集
    46、生命太過短暫,今天放棄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47、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48、人總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遺忘了所擁有的。  49、快樂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樂。  50、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  51、一個今天勝過兩個明天。
  • 孔孟之道:掌握這三點人生格言,擁有快活自在的人生
    引語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是在大海上航行的一隻小船,海面上時而風平浪靜,我們能夠順利前行,但海面不會永遠平靜,當風暴掀起驚濤駭浪時,我們將會行駛艱難,甚至小船還會被風浪吞噬。那麼誰能夠帶給我們啟示,讓自己遇事心平氣和、泰然處之呢?這就是我國歷史上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他們二人出生於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中經歷過許多事情。孔子一生都在周遊列國,當時每個國家都想爭取霸主地位,而他的儒家學說不符合當時的境況,所以沒有哪位君主採用他的學說,孔子的志向也一直沒有實現。
  • 早起利用一切零碎時間聽讀中英文經典
    我的體驗是早晨一定要早起,這是立志第一要義,早起鬧鈴剛響馬上打開讀經機,嘴巴動起來跟讀你非常熟悉的中文經典或者跟讀《發音寶典》,這是一個偉大的習慣
  • 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
    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中國的士大夫們自古以來就是熱衷追求理想、崇尚氣節,而程顥,程頤兄弟倆的道德修養、道德境界,以及學問深度在北宋當時都是屬於頂級的水平。請程氏兄弟客、送程氏兄弟禮之人,當然就絡繹不絕。
  • 經典名句草書創作:聖人心日月,仁者壽山河(書法:張德進)
    聖人心日月,仁者壽山河孔子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正是說仁愛之人像山一樣平靜,一樣穩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他以愛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站得高,看得遠,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
  • 賞讀 | 寫意人生,從善待自己開始
    文 | 蝶兒 · 主播 | 香茗 · 攝影 | 雨兒 · 編輯 | 一白如果把日子分為得失,幸福就被利益所牽絆,如果把歲月分為晴雨,歲月就被氣氛所控制,如果把人生分為成敗,人生就被輸贏所左右。人生的風雨一場又一場,見過萬紫千紅,一個轉身,又見落葉紛飛,歲月的寫意穿過谷峰,落在谷地,生命的挫摺疊成皺紋,擱在心底。既然生活是一場修行,既然幸福是一個過程,那麼磨練就存在,那麼落魄就存在。讓心情柔和,見天地,見自己,見眾生,讓感觸真摯,喜也好,憂也好,靜也好。哈密瓜在種下之前,先要在地底放入一點苦巴豆,瓜秧才能長得茁壯,結出甜蜜的果實。先苦後甜,苦,是甜的鋪墊,冷,是暖的前奏。
  • 【國學】十人百句經典名句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5.德不孤,必有鄰。  6.禮之用,和為貴。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9.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 《論語》經典語錄選集
    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經》等「五經」,總稱「四書五經」。全書共20章、49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