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產手機製造商,OPPO身上有著太多的與同行們不同的特徵——極客般的特立獨行,會讓其走得更遠,還是走得更險?
維基百科正試圖糾正自己的錯誤:就在最近,它將「極客」(Geek)詞條的解釋從「與社會格格不入的黑客」和「不修邊幅的計算機宅男」重新定義為「痴迷於與技術、想像力、創造力相關的一切活動。」——顯然,這是一種進步。
在極客的詞條下的代表人物舉例上,排名第一位的代表人物是以將工業設計做到極致並橫掃全球的蘋果教父賈伯斯,第二位則是長期盤踞世界財富榜首位的微軟CEO比爾•蓋茨。這讓一家來自中國的手機企業看到了擺脫「山寨」惡名的希望——OPPO,這家在過去兩年中利潤水平穩居國產手機製造商第二的年輕企業,正是極客思維的積極踐行者。
2014年被譽為是中國手機產業的4G元年——這毫無疑問將帶來全新一輪的換機潮,同樣也意味著新一輪洗牌的開始。在討論誰會長久的享用4G大蛋糕之前,有一個數據值得一提:據業界承認的「小道消息」顯示,2013年,國產手機廠商中,小米的淨利潤有30億元,是中國最賺錢的手機企業;利潤排第二的是OPPO,2013年賺了有26億元;傳統的四大品牌「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的利潤總和,基本與OPPO持平。
這確實足以讓人大跌眼鏡:小米在雷軍高超的資本運作手段支撐下有此成績不足為奇,但OPPO又憑什麼穩居次席?更為重要的問題是,作為國產手機製造商,其身上有著太多的與同行們不同的特徵——極客般的特立獨行,會讓OPPO走得更遠,還是走得更險?
4G:斷腕之智
OPPO被一些分析師認定為業界極客,也不過是最近幾十天的事情。
根據權威數據調研公司賽諾的最新市場分析數據,OPPO已斬獲移動4G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OPPO在今年3月份到5月份數據明顯攀升,到了5月份已達到62.89%,成功趕超蘋果三星躍居第一。而在2000~2500元價位段,從去年6月到今年4月,OPPO的市場份額還為0,而得益於OPPO R1S等機型的快速上市,僅一個月時間,OPPO 4G手機市場份額已經攀升至44.02%。與之相呼應的是,ZDC(網際網路消費調研中心)監測數據顯示,OPPO品牌6月關注度相比2014年1月增幅達36.6%,升至第五位。從用戶關注度來看,OPPO在3000元以上價格段機型的用戶關注度最為集中,接近四成,為39.4%。且在2000~3000元價格段機型方面,用戶關注度也超過三成。
市場佔有率飆升的背後,正是OPPO的極客思維在戰略上的勝利。與國內其他廠商不同,OPPO選擇了一種幾乎沒有過度的「極客方式」推行自己的4G戰略:早在去年12月,公司就已經開始停止3G產品研發,今年6月全面轉型4G的戰略發布,不過是對外的正式宣告。OPPO的魄力轉型不僅讓其在首輪考試中拿下狀元帽,甚至還因此成為第一個在高端市場真正站穩腳跟的中國品牌。
OPPO全面轉型4G的舉措包括「3G新品停止研發、壓縮生產、減少通路庫存,目前除保留一款千元價位的3G手機外,整個出貨均以4G產品為主」,這是其副總裁吳強在剛剛結束的4G戰略發布會上講到的。他所沒講到的是,OPPO做這個決策時低估了其3G手機的出貨能力,3G手機通路缺貨提前至春節之後,結果「大概少賣了200萬部左右3G手機」。
在瞬息萬變的手機硬體市場中,即便是蘋果和三星,恐怕也沒有對3G主流市場說不的勇氣,而OPPO卻真的做到了。「只有OPPO是最堅決的,因為別的企業還保留了很多3G產品,甚至還在繼續開發3G的產品。相比這種兩邊都不想放棄的戰略,我們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吳強如是說。
「之所以全面轉型,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們自己體驗了4G之後,覺得這種體驗,是我們希望給用戶的感覺。之前3G雖然也能滿足日常需求,但是對於一些極致體驗,也就是OPPO講的追求至美的產品使用體驗還是有所欠缺。有更好的東西我們就要追求更好的。」這是吳強的解釋。
追求極致,進而壯士斷腕、破釜沉舟,正是極客OPPO在戰略上智慧選擇。
技術:產品為王
然而再高明的戰略,也需要根基。對於極客們而言,技術上的「笑傲江湖」才是真正的快樂與源泉。
早期市場早已給OPPO打上了「音樂手機」與「拍照手機」的標籤,顧名思義,在音響效果與拍攝效果上,OPPO已經具有了獨步江湖的資本,但這樣的局部「細節」,究竟能支撐其走多遠?
身為「極客」的一員,移動4G的新王者顯然有自己壓箱底的本領。吹毛求疵與全員創新,被認為是OPPO手機能夠迅速佔領市場的兩大法寶。
據吳強介紹,為了避免國產品牌死於品質的結局,OPPO的方法是追逐頂級供應商:早在MP3時代,便高標準選擇了飛利浦晶片;開發功能機時,OPPO選擇昂貴的日立顯示屏和進口電芯,因為企業上線追求的是產品品質「比諾基亞還高」。原副總經理劉作虎的一段話被同行傳為經典:「很多公司都提品質,什麼叫品質意識?是你要為它付出血的代價的時候,你還能堅守,而不只是嘴上說。」吹毛求疵的OPPO甚至因為很難找到與之合作的設計公司而成為同行的談資。
在OPPO內部,對於產品的要求也不再是單純從工業設計角度出發,而是細化到了產品的使用體驗。例如拍照手機,除了拍攝越來越多的成為用戶需求中的核心要素以外,OPPO還洞察到用戶在4G網絡環境下對手機的依賴性將繼續提升,OPPO不僅具備洞察用戶不同使用場景下需求的能力,而且在公司內部為技術創新提供環境和土壤,建立了「全員創新機制」,積極尋求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
據吳強介紹,OPPO公司內部創新氛圍濃厚,每年OPPO會舉辦兩次技術創成果展,展示了包括在硬體、軟體、材料,表面處理等在內的所有新創意。所有的新技術成果都是OPPO的基層工程師抓取其新想法並將其實現,最終由大家投票決定,並將其應用於新產品中。吳強表示,無論是4G時代還是5G、6G時代,OPPP創新的產品理念不變,創新的源泉就不會枯竭。
一項對比數據可以彰顯出極客OPPO的獨到之處:2012年,OPPO約1500人的研發團隊推出了不到10款智能機,每款銷量均過百萬部。同一時期華為終端約5000人的研發團隊推出了52款智能機,總銷量為3200萬部,平均每款僅62萬部。
這也許就是極客與「土豪」的區別。
廣告:營銷之門
不是土豪,卻有著勝似「土豪」的手筆。
無論你何時打開電視,你總會有意無意地看到OPPO的廣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國產手機製造商,竟然在中國電視廣告投放領域獨領風騷。既非國企或壟斷大鱷,也非資本雄厚的跨過巨頭,OPPO憑什麼在廣告商如此「燒錢」?
縱觀OPPO從步步高分離之後營銷態度,其廣告的投放密度、播放頻率、知名度、投放對象的影響力、以及賺取眼球的效果,堪比中國移動、可口可樂、聯想、寶潔這樣的商業巨擘;在電視娛樂節目領域,更是唯我獨尊的王者,閒庭信步的姿態足以讓所有對手都不寒而慄。
我們已處在一個被OPPO廣告包圍的傳媒環境中,有業內人士透露,OPPO一年的廣告支出超過4億元——這顯然是一個幾近極致的數字,即便是三星與蘋果,在中國市場也無法擺出如此的「大陣仗」。
巨額廣告投入憑什麼來支撐?當越來越多的企業號稱將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創新和研發上,當以創新見長的蘋果引領的智慧型手機浪潮在全球橫行無阻之時,OPPO無疑正在挑戰一個悖論,這種被認為過時的燒錢式營銷,為何依舊能成為一種模式,並且驕傲地生存著?
這恐怕依然要歸功於極客思維:定位於年輕化的手機產品,符合當下年輕人對於時尚和自由的追求。而後通過廣告轟炸等方式將這種理念不斷強化。對年輕人而言,能夠將理念植入他們腦海中的辦法就是通過他們喜歡的方式施加影響,這幾乎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條,在這樣的邏輯體系中,廣告營銷的投入被充分利用,不僅實現了價值的最大化,更培育了大批的品牌擁躉。
至於4億元的廣告投入,相對於OPPO的26億元的收入,實在算不得什麼大事情,別忘了,三星去年的廣告預算,可是超過140億美元。而現在,至少在中國的4G市場,三星已經被OPPO完爆。
可以說,OPPO所展現出的極客特質在根本上彰顯了一種中國企業的態度:不爭、不亢、不卑、不驕,專注於做自己的事情並儘可能的做到極致,而這一點,或許正是中國手機企業能夠與國際巨頭一聲高下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