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一立方釐米?海水缸究竟要些啥?詳解海水缸的設備和系統

2020-12-14 草缸養魚蝦

【前言】海水水族箱的生物色彩繁多,絢麗旖旎,很多人在水族市場閒逛時就被海水缸深深吸引,卻往往對價格高昂的設備和生物望而生畏……

其實,隨著設備的改進,海水生物人工繁殖技術的成熟,海水缸的開缸成本也越來越低了。近年來,海水缸甚至已經成為很多水族愛好者的最終選擇,越來越多的水族玩家也加入了「下海」大軍。

海缸路漫漫,「下海」需準備。

相信有很多人也摩拳擦掌,準備開始自己的下海之旅,不過在下海之前,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下海」之路,都是從「我只想養兩隻小丑魚,一朵海葵」開始的。其實如果能秉持這份初心,所謂「下海」也不過就是一個超白缸、一個蛋分、一根加熱棒、一個瀑布過濾而已。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當你成功地養小丑魚一段時間,或是養活了一個奶嘴海葵,你便會幻想擁有自己的一小片海,管不住的手就像你養不定的魚一樣,永遠停不下來,加加加,死死死,勞神又傷財。

所以,在開始「下海」之前,你就要想清楚:自己想養到什麼程度?這一點至關重要。而這點,我們可以從來進行綜合考慮。

玩海缸,你想養什麼?

海水水族箱主流的分類方法是將其分為FOT(純魚缸)、主SPS(硬骨珊瑚)缸和主LPS(軟體珊瑚)缸三大類。

一、FOT缸(純魚缸)FOT是只飼養魚類和部分甲殼類、軟體類生物的魚缸。依靠強大的過濾系統和硝化系統即可維持穩定,這一點和淡水龍魚缸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同時FOT魚缸也可以飼養一些以珊瑚為食,會危害珊瑚的魚類,例如神仙和一部分吊類。

不過對於大部分想要下海的玩家來說,珊瑚的吸引力遠遠大於魚類,所以他們並不滿足於只飼養FOT,更多的會選擇下面的這兩種魚缸。

二、主SPS缸(硬骨珊瑚缸)SPS主要是小水體的硬珊瑚,大多飼養難度較高,對於水質變化及其敏感,需要一定的養護經驗才能飼養得比較好。我早期在新缸嘗試飼養的幾棵小SPS都在一夜之間全部嗝屁,變成了收藏櫃裡的皚皚白骨。因此,我在這裡強烈建議:新手朋友們第一次「下海」不要直接上來就玩硬骨珊瑚缸。

三、主LPS缸(軟體珊瑚缸)LPS其實已經包含了你在市場上常見的無骨的珊瑚和很大一部分有硬骨骼,這些屬於看起來就很飄逸的大水螅體珊瑚。簡單來說,目前市面上最能吸引人們眼球的,大部分都是這類軟體珊瑚;讓人有「下海」欲望的,也很大程度因為這類軟體珊瑚。

軟體珊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針葉類珊瑚、菇類、腦類、皮革類和紐扣類珊瑚,它們大多飼養容易,且很多品種只要環境合適就會分裂繁殖,十分適合新手飼養。

所以,我強烈推薦「下海」玩海缸的新手朋友從LPS開始,但,首先你得有一套合適的設備。

玩海缸,你需要些什麼設備?

第一、你需要一個魚缸,魚缸大小決定了水體大小。海水缸和淡水魚缸一樣,我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選擇更大一些的底濾魚缸,更大的水體將有更完整、穩定的生態體系。一個45方的微缸和一個90方的缸的抗風險能力截然不同,這就像在一碗水裡倒上墨水很快就會渾濁,而倒入大海幾乎毫無影響是一個道理。

第二、活石是海缸的基礎,是造景的核心。玩軟體珊瑚海缸,活石必不可少。所謂活石,就是海底珊瑚死去的珊瑚骨或是其他生物骨骼、砂石堆積形成的有孔隙、輕質的石塊。

活石既是海缸造景的基礎,也是海缸系統的核心,原因在於活石多孔隙的地方住著一些海洋小生物和硝化細菌,而內部的低氧區則有厭氧的反硝化細菌。這些生物形成了完整的硝化——反硝化系統循環,所以新鮮優質的活石將會為你的水族箱打下更好的基礎。

第三、玩海缸,離開蛋分你就沒法玩。蛋白分離器,簡稱蛋分。很多人喜歡把它比作海水缸的心臟,其實按照我的理解,它更像腎臟,幫助排出系統中難以被分解排出的汙染物,在其完全進入生態循環之前就分離出來。

原則上一個海水水族箱的蛋分功率越大越好,但也切記它只是生態裡的一環,一個好的蛋分能夠提高魚缸的抗風險能力,卻也不是萬能良藥。

第四、海缸也要光照,一款合適的燈至關重要。玩海缸,不得不提的一個重要設備就是燈具。大部分珊瑚獲取營養的主要方式來自於共生藻的光合作用,所以一盞合適的燈具至關重要。和水草燈不同,海水水族箱需要多種色系的混合光來保證珊瑚的光合作用,這要我就不展開說,因為展開來又是一門大學問。

通常情況下,我建議購買預算範圍內選擇最好的燈具,這點千萬不能省。當你像我一樣丟掉的垃圾燈加起來比現在使用的這個還要貴,你會悔不當初的,新手往往貪圖便宜,結果卻是得不償失。

第五、玩海缸的溫度要保障,不能忽視。玩海缸同樣要有溫控系統,這包括加熱棒、冷水系統。大部分珊瑚對於溫度的耐受範圍在23-28攝氏度之間,超過這個範圍輕則珊瑚的狀態下降,重則直接死亡。

雖然我在四季如春的昆明,但是也曾經遇到過夏天出門忘開冷水機,晚上回家之後缸裡一片渾濁,即使進行了大換水,第二天珊瑚也死亡了近80%,僥倖存活的也奄奄一息,反倒是魚好像沒啥事兒....

所以,玩海缸,不該省的不要省!買一根靠譜的加熱棒和一臺冷水機吧。

第六、海缸的造浪裝置,有總比沒有好。造浪裝置被一些玩海缸的朋友忽略,雖說造浪的功能可以多種方法實現,不過有個單獨的造浪泵總是好的。除了一些較小的海水水族箱可以通過出水口鴨嘴代替造浪的功能,大部分情況下,我覺得專門配備一個造浪裝置來模擬自然的浪花,這樣更合適也更穩妥。

造浪產生的水流會帶走珊瑚的排洩物、殘渣並為它們帶來食物。同時水流對於打散魚類排洩物促進其進入硝化系統的循環也有很大幫助。因此,海缸的造浪裝置還是有些作用的,配一個還是有必要的。

玩海缸,你該怎麼玩?

想要玩好海水缸,你需要準備一個系統,一個完整的系統!

對,不是危言聳聽,海水水族箱的本質其實是一個微型的海洋生態系統,所有的設備和生物都是這個生態系統中的一環。

現在主流的海缸系統是柏林系統,這種系統的本質是依靠海洋活石帶來的菌群和小生物分解魚缸中的營養鹽,通過硝化和反硝化系統排出汙染物質達到穩定生態的作用。

具體運作原理就不展開細說,總的來說這是更貼近於模擬自然環境的運作模式,設備只是為了模擬大自然對於海洋生態的一部分作用,幫助淨化、排出生態裡無用的汙染物質。

當你對照前面說的設備,理解了上面這個圖,相信就能夠從概念上幫助你搞明白,設備對於海缸有多麼重要,想要養好一個海水水族箱,這些設備不能缺。

玩海缸,海水從何而來?這是海缸的重中之重!

說到這很多人會問,你說這也重要,那也重要,說了那麼多,怎麼還沒說海水從哪來?

海水是海水缸的主體,是重中之重!除了水族箱裡日常運行的設備,你還需要RO淨水器準備純淨水來勾兌海水,當然如果你是土豪也可以買桶裝純淨水...

純淨水中不含有對珊瑚、魚類有害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同時海水鹽都是按照滿足珊瑚生長的適當比例進行調配的不需要額外添加物質,所以,純淨水+海水鹽就是日常換水的最佳選擇。

實際上一個設備合理,運行穩定的海水水族箱不太需要大量換水進行維護,一般來說只是每周需要更換十分之一的海水作為物質補充即可。

我的實踐經驗:60*60*45的魚缸,在運行穩定的情況下,半個月換一次水,每次換十分之一都沒有問題。我有幾個魚友的大海缸甚至幾個月才進行一次換水,也只換十分之一左右,並不是要很勤快的常常換水,也沒有必要每次大量換水。其實海缸換水的操作,更多時候是作為救急手段進行的,只有遇上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才會大量換水。

【總結】

玩海缸,當你實際上手還有很多細節要注意,很多困難要處理。如果確實想要「下海」,你在開缸之前請務必多學、多問海缸的相關知識。以上是我玩海水缸的一些經驗總結,雖然我只養了3年的珊瑚和海水魚,不過當初在資深海缸玩家的指導下,我由淺入深的玩海水缸,幾乎沒有走什麼彎路。希望我的實踐經驗可以幫助到想要「下海」的朋友們!

總而言之,海洋生物繁殖不易,切莫一時上頭就盲目開缸或沒有任何經驗就買成品缸。珊瑚雖小,也是生命。我們要愛之有道,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紙上得來終覺淺。雖然玩海水水族箱的難度相較於淡水水族箱確實更高,但對於有耐心,肯研究的你來說,它不會讓你失望的。

感謝閱讀,我是草缸養魚蝦,了解更多養草養魚蝦的經驗,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海水缸怎麼玩?從設備到系統,一步步教你玩轉海水缸,不難
    很多人在水族市場閒逛時就被海水缸深深吸引,卻往往對價格高昂的設備和生物望而生畏……其實,隨著設備的改進,海水生物人工繁殖技術的成熟,海水缸的開缸成本也越來越低了。近年來,海水缸甚至已經成為很多水族愛好者的最終選擇,越來越多的水族玩家也加入了「下海」大軍。海缸路漫漫,「下海」需準備。相信有很多人也摩拳擦掌,準備開始自己的下海之旅,不過在下海之前,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 海水缸的基本知識
    海水缸擁有複雜昂貴的海水專用器材、用語和程序,使剛要入門的新手們十分混亂,然而以現在海水缸科技的明朗化和越來越便宜的水族器材,如果能夠掌握了一些要點,開個簡單的小海水缸並不困難。海水缸海水缸由於其較高的觀賞性在最近幾年成了水族愛好者的新寵,海水魚鮮豔的顏色與形形色色的種類,成天和海葵形影不離的小丑魚,使很多人都想擁有自己的海水缸。
  • 海水缸最佳照明時間 海水缸開缸步驟
    尤其是不懂得海水缸最佳照明時間以及海水缸開缸步驟等等,可能會影響裡面生物的生活環境。這時可以看看以下介紹,了解不同的管理方法,以後保養起來也會更方便,不用害怕太多海水缸管理困難的情況。海水缸最佳照明時間每日的主要光照時段8-10小時可以採用金屬滷素燈。
  • 海水缸必須的東西有哪些.
    這是一個海水新手非常迷茫的問題,看到論壇貼吧各種花樣繁多的設備添加,無從選擇。我在這裡把一個海水缸必須要有的東西都羅列一下,簡介一下原理和作用。本文提到的所有東西,都是海水缸必須要有的東西,缺一不可!沒有提到的,有些是可選的,有些是不可以用的,今後我會補充。所有需要的包括這些:海水缸、初級過濾、蛋白質分離器、石頭、循環水泵、造流造浪,燈光,製冷制熱,海鹽和鹽度計,零散小件。
  • 如何設計一個海水缸①主缸部分
    因為水體和設備限制,加上新人通常激情無限,忍耐力差,背濾缸難度會相對較大,特別是對於養魚來說,很多魚小水體裡會很難養定。背濾缸適合更加有耐心的人,所以請牢記「練手」這2個字,對於多數魚友來說,背濾缸主要作用是對海水有個基本的認知。如果一定要選擇,請選擇40cm的背濾缸,即便你換更大的缸,這個40缸未來也會有不少用處。
  • 海水缸初學者指南
    然後設備類:加熱棒要用玻璃的。蛋分可以用50塊的氣動蛋分。海鹽可以用平均5塊/斤的,第一次需要購買70塊錢左右的海鹽。(8公斤,用半年)沙子建議用菲律賓沙,鋪1cm厚的前景就可以了。
  • 如何設計一個海水缸③柜子管件及其他(完)
    繼續說海水缸的設計,下面是之前文章的連接:如何設計一個海水缸①主缸部分如何設計一個海水缸②底缸部分今天說餘下的柜子管件及其他的注意點,順便也提一下成品缸。因為這部分內容比較雜亂,所以我按條目寫,便於大家理解。
  • 建議收藏:帶你深度了解海水缸過濾
    有三種重要的過濾系方式是海水缸飼養者必須了解的:粒子過濾,化學過濾和生物過濾。對於純魚缸和珊瑚缸,生物過濾是必需的。如果沒有硝化細菌在缸中建立穩定的硝化系統,有毒代謝產物很容易在純魚缸和珊瑚缸中高度積累。魚類呼吸,排糞等活動所產生的代謝廢物都會大幅轉化為阿摩尼亞(即氨)。淡水魚缸同樣面臨這種情況。然而海水魚缸的pH值相比淡水魚缸明顯高出很多——至少高10倍。
  • 100升的海水缸都能養這麼好,酷斃了!
    這一切都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當時我的父親從養3、4個淡水缸轉到養第一個海水缸。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和各種各樣的蝦讓我們嘆為觀止。我們甚至還養了一些斑馬海葵。我很愛幫父親做餵養和維護的活兒。這麼多年過去,我還能回想起那些日子,在那時我就希望能有時間和金錢來養一個海缸。30年之後,我正坐在醫生的辦公室裡,看到有些人在清理候診室的魚缸,我就和他攀談起來。
  • 從無到有,zeovit系統海水缸的完全發展
    Thodoris Stoidis's zeovit系統海水缸的完全發展
  • 迷你海水缸的建成(比較適合辦公室飼養)
    其實小缸並不是一個海水飼養特別好的選擇,他所承載的水體非常少,一旦發生問題,例如停電、水質汙染,生物所承擔的風險將會是非常大的,但迷你缸投資小,佔地少,外觀精緻又使他博得了很多海水愛好者的青睞,很多人下海也都是從迷你缸開始的,下面讓我們談談如何建立並維護一個好的迷你海水缸
  • Baby金魚大片疑是海水缸還有瀕危魚類,動物學家:商家犯法坐等取保吧
    12月9日,有眼尖的科普博主發現與Baby一同入鏡的並不是簡單的金魚缸,而是海水缸,裡面的物種不容小覷。紅色那一條是俗稱東星斑的豹紋鰓棘鱸,條紋那一條則是花尾鷹 ,而綠色的那一條很有可能是俗稱蘇眉的波紋唇魚。
  • 海缸必須要有什麼樣的設備呢?
    養SPS硬骨珊瑚需要什麼的必須有的設備呢? 蛋分 蛋分在海缸的養殖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蛋分能很好的維持水體的質量,它可以排除魚缸中的有機物,未被分解的有害物質等等有機廢物,蛋分的處理量可以達到百分之八十,不管是FOT LPS SPS蛋分可以說是海水養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 中子星密度極大,一立方釐米上億噸,這是什麼概念?
    中子星上一立方釐米的物質,質量高達1億噸以上,甚至10億噸。中子星是目前已知密度僅次於黑洞的天體。在宇宙中,密度比中子星更次一點的天體叫做白矮星。在常溫常壓下,水的密度為1克每立方釐米,而中子星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100萬億倍。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公裡,如果將地球壓成中子星,那麼地球的半徑將變為22米。
  • 幾立方裡釐米等於立方分米 幾立方裡釐米等於多少立方分米
    數學單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是我們判定一些事物的標準。所以,我們在這些數學單位的運用中也是非常的仔細,因為只要運算錯誤,就會導致一些嚴重的後果,比如建造大橋、建造火箭,建造房屋等等,有句俗話說,失之毫釐差之千裡。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關於單位立方之間的運算吧。
  • 柏林加厚沙系統—在90缸裡塞滿100+的生物
    每天要加一桶水(大概5升,蒸發太快);每兩天清空下蛋分,清洗濾袋(兩個輪流洗);差不多半個月擦擦缸壁;一個月清洗一下蛋分杯;剩下都是來興致時才幹的事: 1、加微量元素(巨量元素用滴定); 2、隨機餵珊瑚和魚,不把愛好當任務;1、對的不一定是貴的;2、厚沙系統很省錢還省心;3、活石造景別光知道膠泥,先用AB膠更省事,我撿那麼些國家海灘的破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