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美國宣布制裁中國企業,其中對頂尖手機製造商華為公司的打擊尤為甚大。美國近幾年為遏制中國的發展和壯大,已經在很多領域都對中國進行「制裁」。美國人的目的也是非常的顯而易見。同時,我們也知道,在美國政府宣布制裁以後,美國的手機晶片供應商就開始對華為禁售了。由此也造成了華為手機的製造遇到了瓶頸期。有人說,不就是一個小小的「晶片」嗎?我們可以自己研發 製造。
晶片技術早已經被西方國家壟斷,因此,中國想要在此時去研發製造其路程還是非常的艱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知名科普達人袁嵐峰老師在觀傳媒舉辦的2020《答案》年終秀上發表演講時提到:中國晶片的正道何在?非常多的人低估了這個挑戰的難度,經常可以見到許多錯誤理解。
袁嵐峰表示:中國晶片業的落後,看似是一個很小的問題,但其實反映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只有將所有門類的基礎都補齊,中國才有望在晶片業有所立足,之後才能有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但是這樣的路程充滿了很多的「阻礙和未知」。所有人都知道,中國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晶片領域。如果我們能在十年內造出現在最高水平的晶片,就是很大的成功了。而且還有些人大言不慚的說:中國14億人口,難道連一個小小的晶片都搞不定嗎?就像是小小的新冠病毒,至今在全球醫學界都是難題,儘管科學技術都很發達的美國,也對新冠病毒的傳播束手無策。
經常有人說,晶片再難,有兩彈一星難嗎?袁嵐峰說道:這兩者的難度不是同一類型的,晶片看似非常小,但是它卻屬於精密製造。一個硬幣大小的晶片可以囊括一個中等城市的信息。而一個國家能不能製造出核武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核材料的生產以及是否能自主供給。要衡量一個國家能否製造出原子彈,要看這個國家有多少離心機,而製造晶片需要的客觀條件遠比這個要苛刻。
免責聲明:圖片和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參考: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