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透明質酸鈉、丁二醇這類保溼成分,我們都是了解的。它們常常出現在我們的護膚品中,關於這些常見的保溼成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這幾類。
夾住水分型
■神經醯胺……具有將水分緊緊夾住,從而鎖住水分的特性。從酵母中提取的類人神經醯胺、化學合成的擬神經醯胺、源自植物的神經醯胺等。
■鞘脂、磷脂、膽固醇 ■卵磷脂
包裹水分型
天然高分子溶解於水後形成高黏度的黏液質地,隨著時間的流逝,能為肌膚構建一層皮膜。
■粘多糖(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
1g透明質酸能鎖住約1L水分,是無數保溼成分中,角質層二次結合水((註:角質層內的水分由三部分構成,即在相對溼度為0%的環境中也不會流失的一次結合水、與NMF等結合存在的二次結合水以及游離水。乾性皮膚是次結合水減少造成的。)保持量最多的物質。
蛋白質(膠原蛋白、彈性蛋白)、多肽(水解膠原、水解彈性蛋白)
肝素 一種醫療用藥品,具有改善血流的作用。
吸收空氣中水分型
在冬天等低溼度環境中,吸收的水分會蒸發,所以要和其他保溼成分混合使用。
天然保溼因子(NMF)
■胺基酸、吡咯烷酮羧酸鈉、乳酸、尿素、無機鹽
糖類
■山梨糖醇、甘露醇、葡萄糖
■海藻糖(乾燥狀態時的保溼效果絕佳)
多元醇
■甘油、戊二醇、丁二醇
在護膚品中這幾種類型的保溼成分也經常配合使用,使護膚品的保溼效果更好(比如透明質酸鈉與甘油配合 比單一使用透明質酸鈉的保溼效果更佳)。
常用的大分子保溼成分:透明質酸鈉、膠原蛋白、銀耳多糖或其他黏多糖、聚穀氨酸(PGA)、硫酸軟骨素、一些纖維素和天然膠體等。
這些物質可以與大量的水結合,發揮吸溼、保溼作用。因為它們的分子量大,所以會比較黏稠,具有成膜性,滲透性會比較弱。
小分子保溼劑:各種多元醇(甘油、丙二醇、丁二脖等)、吡咯烷酮狻酸乳酸鈉(PCA-Na)、維生素B2(泛醇)、神經醯膠、乳酸鈉等。
小分子保溼劑分子量較小,容易滲透到細胞間滲透性也更強,不那麼黏稠,容易滲透細胞間發揮發揮保溼作用。
註:真正缺水的是表皮層,補水保溼的重點是維護表皮層,保持表皮層的完整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