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養狗,又起爭議。
11月13日,雲南省威信縣發布《關於威信縣文明養犬、禁止遛狗的通告》,對縣城內遛狗作出了禁止性規定:「縣城城區內禁止遛狗,一旦發現,第一次給予警告;第二次縣城市主管部門將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第三次聯繫公安機關予以捕殺。」
果不其然,這則通告在網友中掀起軒然大波。支持者認為「不規範遛狗危害公共安全」;反對者則認為是「懶政、一刀切,不如直接禁止養狗算了」,頗有賭氣的意味。
01
網絡民意洶湧而來,威信縣回應稱:對於犬只管理規定引發的輿情非常重視,正在召集多部門研究此事,「城市管理要規範,但任何事都要依法依規」。
其實,威信縣的事,放到全國同類事件中,並不稀奇——哪一次有關於養狗的地方性法規或政策出臺,沒有引起爭議和討論?
只是這一次,威信縣的通告中,「聯繫公安機關予以捕殺」觸痛了不少愛狗人士的神經。
對於養狗,確實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愛狗者視狗為家人或珍寶,更在狗身上寄託了深厚情感,只要覺著旁人對自家狗狗不夠友好,即怒目相向。反對養狗者則視狗為仇寇,唯恐避之不及,但凡有禁養政策,無不額手以慶。
養狗而已,何以將普通百姓劃分為如此對立的兩大陣營,涇渭分明?
其實爭論的產生多發端於不守規定養狗的人。
龔先生就遇到過不少愛狗人士,不僅遛狗不拴狗繩,看見有行人害怕,沒有一絲歉意,反而對自家寶貝無比憐愛:「別怕,我們家狗不咬人,它是跟你玩呢。」真正可憐的是那些行人——誰知道你家寶貝咬不咬人?國內不時傳出的狗咬人新聞,很大一部分就跟狗主人不栓狗繩、對自家犬只照管不力有關。
除了不拴狗繩,狗主人缺乏素質也是兩大陣營對立的一大誘因。在國內不少城市的小區,遍地狗屎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行人不小心踩一腳,只能自認倒黴。把養寵物的快樂留給自己、把踩狗屎的黴運留給別人,自然會埋下有人愛狗、有人煩狗的衝突。
至於違規豢養大型犬只、養狗擾民等現象,在城市中更是屢見不鮮。
02
回到威信縣新出臺的政策中來——由公安機關來捕殺犬只,錯不在狗,如果無辜被殺確實令人嘆息;在縣城城區內禁止遛狗,是否合法合規,也需要進一步論證。但真正值得重視的還是狗背後的人——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家的狗管住了,城市裡的養狗難題,破解起來要容易得多。
養狗需要一份責任心,這既需要狗主人對狗負責,也需要狗主人對社會負責。一旦帶著自家的狗進入公共空間,不管是狗還是狗主人,都要學會遵守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如果不能,板子必須打在狗主人身上。
不得不承認,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並沒有帶動一些養狗人士素質的提升。在國外,不少國家都有比較明確的法律來規範養狗人的義務和權利,比如說養了狗如果隨便遺棄就會面臨法律制裁、養了狗必須打疫苗等。
在國內,我們看到的多是關於養狗的地方性政策,其中對養狗人的約束並不少,但真正落到實處的不多。比如出現在不少新聞中的惡犬傷人事件,很多都是屬於明令禁止豢養的大型犬只,其中不乏攻擊力十足的藏獒、松獅等。
對人身可能造成傷害的禁養犬類的工作尚未做實做細,其它對養狗人的規範性措施的落實,更多的只能憑個人覺悟了。長此以往,城市狗患越積越深,愛狗人士和反對養狗者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多。
03
捕殺狗的規定或許值得商榷,但對已形成共識的遛狗栓繩、撿拾狗便等養狗公德,卻很有必要在每一位養狗人士中切實培育起來。對於那些不按規定養狗的人,得有些實實在在的懲處措施,以儆效尤。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本期編輯:曲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