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不夠「英文化」,美教授強迫亞裔女生改名,網友:種族主義!

2020-12-16 視閣國際

因黑人弗洛伊德之死,種族歧視在美國鬧得沸沸揚揚,越來越多有關種族歧視的事情被報導,就連在學校裡也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在美國奧克蘭蘭尼學院,一名越南裔的學生稱,自己遭到了數學教授的種族歧視。該數學教授要求這名學生改個名字,給出的理由卻是這名學生的名字不夠「英語話」,「用英語念出來是對別人的冒犯」。據了解,目前這名教授已經被停職。

這位越南裔女生名叫 Phuc Bui Diem Nguyen,而這位要求她改名字的教授叫做馬修·哈伯德。在上課的第二天,教授就給她法律一封郵件稱「你能把你的名字『英語化』麼?Phuc Bui在英語裡聽起來像是一種侮辱」。

而Phuc給教授的回信中直接表示,自己拒絕更改名字,還表示:如果該教授不能用這個名字稱呼她,她將會採取法律措施。

該教授還不罷休,就告訴她,如果自己生活在越南,並得知自己的名字在越南語裡很奇怪,那自己會換個名字,這樣就不會讓自己和別人都尷尬了。哈伯德還表示,知道自己提出這個建議會讓Phuc覺得被冒犯,但是Phuc的名字在英語裡,就是一種冒犯。

Phuc將自己的遭遇發到了社交媒體上,確實也引發了網友的怒火,很多人都指責這名老師是「種族主義」,並認為他不配當一個老師。

在事情愈演愈烈時,哈伯德也在推特上為自己的行為公開道歉,稱自己的行為給學生和網友們都帶來了非常不好的感受,對此表示非常抱歉。但這並不能停止網友們對他的譴責,在無數條批評的評論之下,哈伯德只好關閉自己的推特帳號。

蘭尼學校也在這之後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已經關注到網友們對哈伯德老師有關種族主義做法的指控,而且學校已經開始調查這一事情。學校已經安排哈伯德暫時停職,並會為他安排行政休假。學校表示,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和壓迫。

據了解,該學校有17722名學生,其中有26%是亞裔,20%是非裔,25%是拉丁裔,只有15%是白人。

亞裔遭到種族歧視,這種事在美國非常常見。

在這之前,一名在越南戰爭時期逃到美國的越南裔移民,在印第安納州布魯明頓開了一家飯館,而老闆就被歹徒持槍搶劫,身中數槍。

據福克斯新聞報導,58歲的餐廳老闆凱文·陳當時正準備關門下班,有兩名持槍歹徒試圖搶劫。在之後,陳帶傷跑進了附近的商店裡,並呼喊著自己中槍了。在慌亂中,店員急忙撥打了報警電話,在警察到來後,就發現陳倒在了店外的人行道上,而且上半身中槍。

從警方提供的照片來看,兩名持槍搶劫的是黑人。

據陳的侄女透露,陳的手部和腹部中彈,家人對發生的這一切,非常不可思議並表示難過。

陳的侄女稱,他們本來是越南人,在越南爆發戰爭後,為了躲避戰火才選擇了來到美國。來到美國的時候,大家都抱著能追求「更好的生活」的心態。

在這之前,陳曾經在布魯明頓的一家飯店,工作了有20年的時間。

陳之後被送到醫院進行救治,家人稱,他已經做了三次手術,而且目前恢復還不錯。

可是,亞裔在美國並不好過,而且非裔和亞裔的關係非常微妙。亞裔被美國人標榜為聽話服從的少數族裔,而非裔卻被美國視為暴力和犯罪的不良人種。加上亞裔的生活水平比非裔相對要好一些,這些都導致了非裔與亞裔摩擦不斷。

相關焦點

  • 亞裔女生遭美國教授「強迫改名」:你的名字聽起來像「f-ck boy」
    本來滿懷著對校園的美好希冀,Phuc Bui卻在入學第二天就收到數學系教授,一名美籍白人馬修·哈伯德(Matthew Hubbard)的郵件,信中竟然要求她改名——取一個「英文化」的名字。這名越南裔新生對媒體回應時稱:「他是個無知的人,也不想知道我的名字。」Phuc Bui當下就給這名教授回了信,她當然不願意如此「被改名」,更何況是因為這種莫須有的侮辱聯想。
  • 名字不夠「英語化」,亞裔女學生被美國教授強迫改名,學校回應:涉事...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崔妍】近日,美國奧克蘭蘭尼學院(Laney College)一名數學教授因種族歧視被停職。他曾要求一名越南裔學生改名,理由是這名學生的名字不夠「英語化」,「用英語念出來是對他人的冒犯」。目前,該教授已被停職,等待後續調查。
  • 亞裔女生遭美國教授強迫改名:你名字真難聽
    作者 | 朱簫 美國奧克蘭蘭尼學院(Laney College)一名數學教授涉種族歧視被停職,他要求一名越南學生改名,理由是「她的名字聽起來像是一種侮辱」。 (Matthew Hubbard)便向其發郵件,「你能把名字『英語化』嗎?
  • 嫌越南女學生名字難聽,強迫她改英文名字,美國教授被被停職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更多有趣有料的國際事件,等您閱覽美國《聖何塞信使新聞報》6月21日報導,美國奧克蘭蘭尼學院(Laney College)一名數學教授因涉種族歧視被停職,校負責人表示,此前他強迫一名越南女學生改名,理由是"女生的名字很難聽
  • 「熱點觀察」亞裔不應該成為美國種族主義的犧牲品
    迄今為止,美國是世界上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而美國國內對亞裔美國人的偏見也隨處可見,這是亞裔美國人的不幸,也是美國的悲哀。種族偏見是美國的沉痾。美聯社在最近一篇報導中寫道,「新冠病毒最早出現在中國」的虛假消息助長了針對亞裔的偏見。
  • 亞裔終於不做「啞裔」,加拿大發起打擊「反東亞種族主義」運動
    日本媒體稱,他的遇襲與種族主義有關,他可能是被施暴者誤當成了「中國人」。 海野還表示他當時聽到有襲擊者在用種族主義的言語攻擊他,並將他當成了「中國人」。 與種族主義言論同步增加的是種族主義攻擊。自2月起,世界各地都有亞洲人和亞裔人士遭到顯然與疫情有關的攻擊毆打、暴力欺凌、威脅恐嚇、種族主義不當對待以及歧視。 在義大利,公民社會團體Lunaria自2月以來收集到50多起針對亞裔人士的襲擊、言語騷擾、霸凌和歧視的舉報及媒體報導。
  • 美國亞裔戲劇劇名帶歧視字眼「清蟲」「中國佬」,編劇還是華人
    據Nextshark網站12月15日報導,即將上映的美國亞裔戲劇《Ching Chong Chinaman》在社交媒體上被指存在種族歧視。該戲劇改編自勞倫·易(Lauren Yee) 201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一個亞裔美國家庭從中國獲得了一個「契約僕人」的故事。根據選角公告稱,《Ching Chong Chinaman》屬於「諷刺喜劇」,巧妙地諷刺了中產階級的醜陋外表,打破了刻板印象,並講述了早期華人在美國遇到自己同胞發生的故事。
  • 黑人牙膏品牌涉種族主義問題聯想,將有大動作甚至直接改名
    現在種族主義及反種族主義浪潮席捲全球,並引發持續的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大環境之下,不僅涉種族主義的言論,行為會放到放大鏡下審視,連可能涉種族主義某種聯想的詞彙都要小心翼翼的避開。毫無疑問,黑人牙膏這個品牌確實容易讓人聯想到黑人,進而涉及聯想到黑人歧視……等等一系列的故事。高露潔公司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改變正在到來的路上。
  • 白人美女交個亞裔男朋友 網友炸了:什麼男人找不到非找亞裔!
    但是這年頭還是有些垃圾,動不動就對別人神仙眷侶指手畫腳……比如這個美貌德國小姐姐,Farina Behm最近就因為談戀愛,被一些網友瘋狂攻擊,有人甚至給她發了死亡通知書……而搞得這麼嚴重,僅僅是因為小姐姐的男朋友,是個亞洲人!
  • 澳大利亞種族主義攻擊激增,居然還有反華議員小團體自稱「金剛狼」
    據《澳大利亞人報》5月27日報導,由於疫情期間報告的種族主義攻擊加劇,新州啟動了一項新的運動來遏制冠狀病毒危機中不斷增加的仇外情緒。雖說澳政府對種族主義的危害有所警覺,但對此類行動的效果也難言樂觀。因為種族主義的思想深植於澳大利亞社會,坎培拉甚至有一個自稱為「金剛狼」的反華議員小團體。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以來,針對華人或亞裔人士的種族主義攻擊在澳大利亞呈急劇上升勢頭。澳大利亞「人均水平(Per Capita)」智庫日前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81%的受訪者經歷了與冠狀病毒相關的攻擊,而61%的事件包括種族主義侮辱和辱罵。
  • 種族歧視襲擊又發生,兩名墨大亞裔學生當街被呵斥毆打
    據信,根據拍攝視頻人上傳視頻時附帶的字幕顯示,這次襲擊是一起公然的種族主義行為。兩個來自澳大利亞的白人女性跟在兩個亞裔女性後面,嘴裡不停地罵罵咧咧。當亞裔女孩忍無可忍轉過身去和白人女性說話,想要阻止她們時,白人女性就開始攻擊這兩個亞裔女孩。
  • 炮轟編輯,解釋自己為何使用「亞裔羞恥」一詞
    據Nextshark網站4月7日報導,4月1日,美國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楊安澤(Andrew Yang)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一篇專欄文章,強調針對亞洲社區的種族主義日益嚴重。然而,文章因涉及種族主義的言論而遭到亞裔美國人的言語攻擊。
  • 美國教授嫌越南女學生名字難聽,要求其改名,結果遭學校停職警告
    據《每日郵報》6月20日報導,美國加州奧克蘭蘭尼學院的數學教授馬修·哈伯德(Matthew Hubbard)在要求越南大一學生Phuc Bui Diem Nguyen將她的名字「英語化」後,被停職。周三,也就是Phuc上課的第二天,馬修給她發了一系列電子郵件,在郵件中,他說她的名字冒犯了他。「你能把你的名字譯成英文嗎?」他寫道。「Phuc Bui在英語裡聽起來像是一種侮辱。」Phuc在高中時的外號是May,但她對自己的本名感到自豪,並期待在大學裡使用這個名字。
  • 華媒:加拿大亞裔社區遭受新冠疫情衍生歧視現象
    他說:「由於我亞裔背景,人們開始質疑是否可以再與我聯繫。」林翠西(Trixie Ling,音譯)說自己有一次在溫哥華街道上行走,卻遇到一個年輕白人對她吐口水。她當下太震驚了,甚至忘了打電話報警,所以未有相關指控。
  • 亞裔夫婦被鄰居威脅:帶上病毒滾回中國?亞裔在美國越來越不安全
    據悉,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當下的美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確診人數一再攀升,已經達到20萬的量級,即便是非重災區,而已引起了民眾的恐慌,加之政客的甩鍋和媒體帶有傾向性的報導,以及疫情導致的經濟重創和就業危機,使得西方民間針對亞裔的種族情緒也在一再升高,很多亞裔都被貼上了病毒攜帶者的標籤。
  • 抗議「怒火」燒到文化圈,美專家直言「已經失控了」
    主演之一大衛·修蒙今年稍早曾表示,他在當時有意識到該劇缺乏多樣性的問題,因此為他扮演的角色Ross爭取了與亞裔、非裔女性約會的情節。他還表示,「也許該出一個全黑人版或全亞裔版的《老友記》」。Ross和亞裔演員劇照。
  • 楊安澤對身為亞裔感到羞恥:沒有一身好皮囊,長了一身軟骨頭
    比如,美國《赫芬郵報》的亞裔記者Marina Fang寫道:楊安澤說對抗種族主義的辦法,就是讓亞裔美國人擁抱並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現自己的「美國人氣質」,但這不管用,亞裔幾代人都被要求去證明我們的「美國人氣質」,但我們仍然被視為「外人」。看了亞裔記者Marina Fang的文章,楊安澤是不是該醒醒了?楊安澤呼籲亞裔美國人向二戰時的日裔美國人學習。
  • 反種族主義服飾被禁激怒美網友 「抵制星巴克」上榜推特熱搜
    美民眾抵制星巴克(美聯社)海外網6月12日電美國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因禁止員工穿反種族歧視服飾,被推上風口浪尖。當地時間11日,「抵制星巴克」(Boycott Starbucks)標籤迅速登上推特熱搜,美國網友呼籲抵制該品牌。
  • 文學教授給兒子取了個名字,老師點名不敢連名帶姓的叫,網友笑了
    姓名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父母為自己的孩子取名字都是相當有意義的。有些農村的老一輩人,沒什麼文化,一般都是給孩子取名叫二丫、鐵柱、旺財什麼的。但是太有文化也不是好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王教授是從農村出來的人,今年49歲,是一所大學裡的年輕中文系教授。王教授是村裡人的驕傲,很多村民都會託王教授給家裡的孩子取名字,也成了取名字專業戶。
  • 《摘金奇緣》:邊緣的亞裔電影人正在改變好萊塢?
    吳恬敏是一個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稱不上著名的名字,然而現下,她和一部名為《Crazy Rich Asians》(中文譯名:《摘金奇緣》)的電影,正在攪動著好萊塢和美國亞裔群體的神經。電影自8月15日在美國上映後,首周五天共收穫票房3500萬美元,是當周周末票房冠軍。美國評分網站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3%,觀眾打分為A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