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養兒童豐富的想像力,使他們可以用繪畫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同時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兒童「線畫故事編創」(適用4至6歲幼兒)成為一線幼兒美術啟蒙教師不錯的選擇。怎麼做? 一起來看看!
對生活的體驗是兒童繪畫的源泉。即便是畫同一個事物,不同年齡段兒童也會呈現出對該事物不同的理解和認知。兒童繪畫,與先識字再讀書、寫作一樣,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
孩子從沒有目的的塗鴉,到可以根據記憶用簡單的象徵符號概括事物,建立事物間的聯繫之後,再逐步發展成用畫記事,並能自主選擇情節組織連續性的畫面,記錄生動有趣的主題故事。圖1至圖7如實記錄了兒童的繪畫能力逐步發展的過程:1歲左右開始塗鴉,6歲左右開始具備組織連續畫面構成一整幅長圖的能力。可見,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能力的提升,作品也發生著相應的變化。
圖5 大寶的生日party 馬麗瑩 3歲11個月
「線畫故事編創」通過引導4歲以上的有日記畫啟蒙基礎的孩子圍繞一個主題,用線畫的方式組織畫面,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由多幅連續畫面構成的故事,可以培養兒童的想像力,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故事取材廣泛,既可以來自文學作品,也可以源於現實生活。孩子通過聯想或想像針對選材進行編創,並繪成多幅連續畫面,每張圖配上孩子對故事的語言敘述,一本自製的兒童線畫編創故事小書就這樣誕生了!
那麼,我們如何針對4至6歲的孩子進行線畫故事編創美術活動引導呢?
雖然編創故事的選材很廣泛,但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與其繪畫造型能力發展的特點各有不同,低齡段的兒童通常選擇與他們自己有關係的人或事為題材。
比如《我和我的寵物》是張芸睿小朋友的故事編創繪畫作品。在作品中,她依據自己的真情實感,把家裡養的兩隻小貓咪作為主人公進行故事編創,情節真實,畫面充滿童稚感。
通過畫面我們可以了解到,睿睿家養了兩隻小貓咪,一隻叫小灰,另一隻叫橘貓。早晨起床後小灰太累,睿睿就帶著橘貓和她的布娃娃去踢球。踢球回來後,睿睿和小灰、橘貓一起看電視,看著看著兩隻小貓困了,於是它們就爬到床上睡覺啦!
再比如「我和媽媽」的主題繪畫,要求孩子們依據自己的主觀想法和真情實感,創作出和媽媽在一起時的故事。可以看到,每一幅作品都描述出孩子天真無邪的有趣故事,也體現出兒童無限的創作潛能。
當然,也會存在個性較強的孩子,他們有自己非常偏愛的事物和獨特的思維與想法,不喜歡按照教師所給的主題進行創作,更願意根據喜好融入自己的情感進行創作。對這一類型的孩子,建議老師多進行鼓勵和溝通,尊重他們的意願。梁彥碩小朋友根據自己的喜好創作了《奧特曼打小怪獸》。故事中奧特曼打完小怪獸變成了人,來到大商場找小朋友一起玩,和小朋友一起過萬聖節,還準備了許多食物打算一起去度假。從畫面中看到,小作者的用線輕鬆自然,整幅畫面構圖疏密有致,節奏感強,富有童趣。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兒童作畫過程中,老師要及時和孩子溝通,使孩子在老師的耐心啟發和引導下,創作出自己的原創作品。除此之外,在引導孩子進行線畫故事編創的過程中,老師不妨做到以下幾點:
可以建議孩子每個作品以5幅圖為基礎組織畫面,也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在5幅以上遞增。
顏色能刺激孩子的感官想像,可建議孩子在線畫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塗色。塗色工具以撕紙蠟筆、馬克筆、彩色鉛筆為主,使整體畫面更協調、清晰。
為方便他人閱讀,並逐步建立此年齡段兒童的秩序感,可以建議孩子在每幅圖頁角處標示出畫面序號,如「1、2、3、4······」
在整個故事編創內容的組織上,孩子可能會出現畫面和語言重複的現象。這時老師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表述,幫孩子糾正。注意引導孩子完成完整的、有條理的表達,比如說清楚「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做什麼」等。捋清表達的條理後,再幫助孩子進行書寫。
總之,每個孩子由於個性、悟性和愛好不同,對事物的感受也不同。作為老師,我們應理解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和自由,使孩子幼小稚嫩的心靈得到良好的滋養和關愛。與此同時,應了解兒童的繪畫造型能力發展規律,幫助他們通過線畫故事編創美術活動課培養對繪畫和講故事的興趣,並使他們在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想像力、創造力等方面都能獲得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