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綜藝總是什麼都敢拍。
最近,韓國出了一檔離婚綜藝《我們離婚了》,把已經離婚的藝人重新聚在一起,並且共同生活72小時,用這種方式進行溝通與認識,反思自己在這段失敗的婚姻中應該承擔什麼責任。節目請來的觀察室嘉賓李英河與鮮于恩淑,倆人1981年結婚,26年後突然公開宣布離婚。正片第一期聚焦的一對「前夫妻」崔烤肉、柳荷葉,倆人結婚四年就離婚了。
網友腦洞大開,為節目提供候選名單,包括宋仲基、宋慧喬,安宰賢、具惠善等。觀眾也希望什麼時候出個國內版的,名單也準備好了:王菲、李亞鵬,張栢芝、謝霆鋒,楊冪、劉愷威,李小璐、賈乃亮,張雨綺、袁巴元……迫不及待想看了。
離婚後還能一起上節目嗎?此類節目的意義在哪?是因為金錢的的利益,還是人性的光輝,離婚後的愛恨
離婚後還能一起上節目嗎?不同的相處模式,有不同的答案。假設把宋仲基、宋慧喬都請到節目中來,他們還願意在鏡頭下共同生活72小時,那麼前提是,他們對彼此之間的愛,要大於恨;或者說,無感大於恨。
離婚後的愛恨比例是多少,就牽涉到一個為什麼離婚的問題了。
當前全球年輕人的離婚率普遍升高,而離婚的幾個主流原因也頗為相似。比如年輕人的自由意志提升了,倆人性格不合、相處不愉快了,就離婚。比如結婚常常牽涉到雙方兩個家庭,家長之間的觀念衝突,也會影響到子女的婚姻生活。再比如不少國家和地區,離婚的條件相對寬鬆,一言不合就可以去領離婚證,也導致衝動離婚現象增加。當然,也有違背婚姻契約、或者有不可原諒的行為,比如出軌、賭博、酗酒、家暴,等等。
不同原因離婚,留下的愛恨也不同。有的是雙方都還有愛,有的是雙方只有恨意,有的是一方已經釋然了一方仍舊耿耿於懷,有的是雙方都釋然了……如果彼此還能無尷尬地見面相處,甚至還能當朋友,要麼雙方心中都無恨,要麼至少一方心中有情。如果都是恨,看到對方的臉就覺得面目可憎,那麼別說做朋友,待一個空間都不願意。
節目中的崔烤肉、柳荷葉,這對年輕的前夫妻,雙方明顯還是有感情的(不一定是愛)。比如崔烤肉一直說自己很無聊讓柳荷葉陪自己玩,隨後柳荷葉便讓崔烤肉幫自己按摩背,因為柳荷葉非常喜歡按摩,以前崔烤肉也天天都會給她按摩。第二天吃飯,烤肉表示:「離婚後我有段時間非常憂鬱,什麼都不想做,也做了很多噩夢。你走了後總是會聽見門鎖的聲音,女兒也聽不懂我說的話,這時才體會到你育兒有多辛苦。」
那為什麼離婚?主要問題還是出在父母身上。韓國年輕人結婚跟國內很像,都有彩禮和嫁妝,一般是男方準備婚房,女方準備嫁妝。但雙方父母沒談攏,尤其是崔烤肉的父親出口傷人,甚至離婚後,崔烤肉父親談及前兒媳態度仍然「惡劣」:「世界上沒有她這樣的女人,她作為女人只能得零分。她來拜訪過我嗎?幾年都沒來拜訪過我。節日的時候有來拜過年嗎?所以她從頭到尾都是零分。」
夫妻最終雖然走向了離婚,但更多出於外力(父母)的因素。雙方多少還有感情,因此不避諱一起上節目,也為複合留下餘地。
結婚需要「冷靜期」
《我們離婚了》裡那一對對前夫妻離婚的原因,我們想到的是:與其離婚後再來反思問題出來哪裡,不如在結婚前,就把很多問題想清楚、解決掉。法律雖然沒有「結婚冷靜期」,但打算步入婚姻的人,的確需要給自己一個冷靜期,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伴侶負責。
一方面,要對「一地雞毛」的現實生活,有心理準備。不少人結婚時是衝動結婚,當時處於熱戀期,自然戀愛大過於天,對於婚姻牽涉到的許多問題準備不足、考慮不足、缺乏應對,等步入婚姻了,遇到問題了才手忙腳亂解決,很可能為時晚矣。
像《我們離婚了》的崔烤肉和柳荷葉夫婦,當時婚前父母見面就因為嫁妝問題起了很大的衝突,這就埋下了一個導火索。但他倆既沒有完全獨立,比如仍然在意父母對伴侶的評價,同時也沒有能力解決父母對伴侶的偏見——這就導致結婚後,問題越積越多、情況愈演愈烈,比如崔烤肉的父親對前兒媳完全是厭惡了。夫妻雙方的疙瘩一直在,就隨時有爆發的危機。
所以結婚前,務必想清楚一個問題:結婚了就是建立一個新的獨立的小家庭了,如果自己仍是「媽寶」,逃離不了父母的幹涉,如何當好一家之主?不要總是以「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態掩耳盜鈴。
另一方面,雖然「情人眼裡出西施」,但濾鏡千萬別太厚。否則婚後的愛意和傾慕不再,伴侶身上的缺點不僅不可愛,反而會讓你覺得無法忍受。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藝人是拍戲過程中因戲生情,談了戀愛然後就步入婚姻。不少也很快就婚姻破裂了。基本上都是出於同樣的原因:婚前的濾鏡太厚了,把伴侶代入的是戲中的角色。熱戀時你儂我儂,把蠻橫無理當成是「撒嬌」,把懶散拖拉當成是「隨性」,哭哭啼啼也會讓人「心疼」;但結婚後,有了一紙證書,缺乏經營的用心和努力,一切缺點就都是明晃晃的缺點。心理落差有多大,婚姻崩裂的可能性就有多大。
結婚前是需要一個冷靜期的,少了衝動結婚的情形,看似降低了結婚率,但它也大大降低了離婚率,避免雙方大量的情感消耗。所以,除了《我們離婚了》,還不如來一檔準夫妻的《我們要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