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70歲媽媽出去打工,這位成功人士的新型養老觀念走紅,你支持嗎

2020-12-16 媽之道

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養老,這個話題一直存在於每個家庭當中,但實際上如何能夠做好,卻一直是人們還在探討的問題。

「媽,你才70歲,去打份工吧」

前段時間,幸孕姐在網上看到一個自主創業的成功人士,在分享自己的養老和育兒觀念的時候,說道:「媽,你才70歲,去找份工作吧」。

此話一出,臺下一片驚嘆,有人說道:「你都家產萬貫了,為什麼還讓年邁的老母親出去打工,這也太不孝順了吧。」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他卻解釋道:「那是因為你不知道,老年人也需要忙起來,這樣他們才能夠有自己的存在感和目標感,因此需要一份工作,來實現自我價值,這樣她才能夠意識到人生的意義。」

對於上面這位成功人士的新型養老觀念,你支持嗎?

聽完他的分享後,相信不少人都深有感觸,大眾普遍觀念認為,老人在退休後就應該安享晚年,過膝下承歡的日子,什麼事都不用幹,每天吃吃玩玩就是最大的孝順。

實際上,不少老人在晚年後,閒在家裡無事可幹,而子女們都忙於工作,無暇顧及他們,容易讓他們覺得特別無聊。

由於曾經的大多數獨生子女,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需要結婚生子了,而使得現在的中國社會進入了421模式,即一對小夫妻,需要養育4個老人和一個小孩,那麼該如何做到呢?

新型養老,你支持嗎?

在人們的觀念中,總覺得上班只有精力旺盛及悟性極高的人才可以,但是據調查全國離退休人才網發現,求職者年齡層主要為50~70歲,其中60~70歲的老人佔60%,而在職業選擇上管理策劃類佔20%,IT電子通訊類與機械電能源類佔23%,從地區上看以北上廣的人數最多。

據美國調查發現,有31%的1946~1965年出生的老人專職打一些零工,且發現老年人退休後再就業是近年來的一種新趨勢。

老年人退休後再就業為何會成為一種趨勢,那是有以下幾種好處:

1、維持老年人的經濟地位。目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多,而退休再就業 ,不僅可以讓他們發揮餘熱,還能夠減輕社會對老年人的負擔,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延長社會生命。

2、有利於身心健康。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目標感的老人,生存的意識會更強,對於自身的健康管理更有序。且日本也通過研究發現,有目標,且積極付諸實踐的人,比其他人早死的風險要低50%。

如何做到正確養老?

1、購買保險

由於人到了一定年齡後,身體的各項機能會逐漸下降,抵抗力會比較差,且患病的概率在逐漸上升,而若是老人生病了,患有大病,一治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僅靠自己小倆口的能力,很可能由於某個老人的一場大病就壓得直不起腰。

而若是購買了重大疾病商業保險,一旦生病,醫保可以報銷一部分,購買的商業保險報一些,這樣就能有效減小壓力,不至於到「一人生病,整個家庭都被拖垮」的局面。

2、不讓父母成為專職育兒保姆

不少家庭由於自己生活壓力太大,再加上對保姆不放心,就會想要讓自己的父母幫忙照顧孩子,覺得這樣能夠更加放心,對於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庭,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對於家庭富裕的來說,不要將娃交由父母帶,讓他們稱為專職帶育兒保姆。

因為帶孩子本身就是一項需要消耗眾多的時間、精力的事情,而若是讓已經年老的父母來帶,他們的身體是否能夠扛得住呢?這是一項需要特別注重的事情。

因此,建議家庭富裕者,寧可花高價錢請好的保姆,也不要讓年老的父母做專職的育兒保姆。畢竟孩子是你的孩子,養育他們是你的責任,而不是父母的,別把這份責任全部轉嫁到年老的爸媽身上。

3、支持父母工作

通過對於高淨值(資產淨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人群調查後發現,他們支持自己的父母退休後去做一些公益或社區類的工作,或許很多人難以理解。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有目標感的老人,生存的意識會更強,對於自身的健康管理更有序。因此,不要認為老年人退休後,啥事不幹,每天溜達、打太極、散步是最好的享受,但這樣容易致使他們更容易患病,且死亡的概率會明顯增大。

而若是退休後,進行可以承受範圍內的工作的老人,心理會更有目標、成就感和存在感,覺得自己對家庭、社會還具有重大意義,這樣他們晚年生活的管理會更加健康。

延伸閱讀:各國老人養老現狀

1、美國:開房車旅遊

美國的老年人大多數都喜愛戶外活動,因此在退休後,他們會決定到處去看看,選擇的方式多樣,而開著房車去週遊美國,已經成為近年來最時尚的旅遊方式。

而這種房車,可謂是一應俱全,什麼都有,既可以當車,還可以當作房子,不僅可以開車上路,還可以在裡面進行做飯、洗澡,還可以在裡面裝上舒服的大床休息,這種自由旅行、時間充裕的方式深受老年人的喜愛。

2、德國:同居式養老

德國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養老模式,一群志趣相投的老人自願在一起,過著「同居式」的老年生活。雖然大家生活在一個大房間裡,但平時做飯什麼的都有自己的空間,唯有周末的時候,會使用公共廚房聚餐一次,或是有集體活動的時候一起參加。若是平日裡哪位老人生病,就會相互之間會做出幫忙,例如購物、照顧等。

3、加拿大:回歸田園生活

在加拿大有不少老人,會選擇在退休後搬離城市,來到郊區或鄉村,回歸田園生活。除裡可以享受鄉村的悠閒和寧靜外,還可以自己種一些蔬果,或是飼養一些家禽。(wcy)

相關焦點

  • 同樣是60歲老人,城裡的在家休息,農村的外出打工,是閒不住嗎?
    這樣的場景,不由的讓人們疑惑,同樣是60歲老人,城裡的在家休息,農村的外出打工,是農村老人閒不住嗎? 其實這種現象多年前已經凸顯端倪,特別是近些年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量的年輕人,中老年人也紛紛進城打工後,農村更是顯得凋零。 而對於農村人大量外出打工的現象很好理解,在外面能賺的錢比家裡的多。可是讓人不解的是,許多上了歲數農村老人也不在家看孩子,也不種家裡的地了,而是跟著年輕人一起外出打工,而這些人群中有的甚至快70歲了。
  • 00後女兒和70後媽媽走紅,網友看完酸了:真後悔沒有早點生孩子
    00後女兒和70後媽媽網絡走紅,母女似閨蜜讓人羨慕一位媽媽和她的女兒在網絡上走紅,媽媽是76年的,女兒是2001年出生的,也就是說媽媽在25歲的時候就生下了女兒,現如今女兒已經成為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而媽媽依然是「小公舉」一般,擁有比較好的皮膚和身材,母女兩個在一起,更像是閨蜜,很難讓人想到是母女。
  • 70歲媽媽噴水壺式教育50歲女兒:狂風暴雨式吐槽,讓人忍俊不禁
    近日,一位70歲奶奶教育50歲女兒的視頻走紅網絡視頻中,女兒花高價買了一個「量子」針頭,被媽媽教育。70歲的媽媽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一口天津話,向50歲女兒瘋狂吐槽,話語之間京劇頻出,讓人忍俊不禁。網友評論:聽媽媽的話,就像龍捲風。
  • 72歲母親:「新型啃老」讓我崩潰,我寧願再婚,也不求兒子養老
    現在還出現了一種新型啃老族,這種心情啃老族令人氣憤,不但要依靠父母,還要帶著一家三口去啃老,花著父母的退休金,還要霸佔父母的退休時間,讓父母成為一個帶薪保姆。如果家庭裡有這樣的子女,那晚年生活都會過得苦不堪言。
  • 12歲少女外出打工!地攤男孩走紅!小孩也要經濟獨立嗎?
    經詢問,這個女孩是瞞著家裡出來打工的。當被問道為什麼不告訴父母要出來打工?她說,自己家裡還有弟弟、妹妹,不想用家裡的錢,跟他們說了又不同意自己出來。一個剛剛十二歲的小女孩竟然獨自一人外出謀生,想實現經濟獨立,這並不是個例。
  • 「超能生媽媽」走紅,34歲生了7個娃,媽媽:不想浪費丈夫好基因
    多子多福,是一些人的觀念。計劃生育前,一個家裡有個6、7個孩子,都很正常。如果說現在的家庭有這麼多娃,還真稀罕。不得不讓人臆想,是不是家裡有礦?「超能生媽媽」走紅,34歲生了7個娃網上有個媽媽因此走紅,到現在已經生了7個孩子了。說她大嗎?也不大,80後,34歲。而現在的80後,家裡有3個孩子,就算是多的了。
  • 「新型養老三件套」已出爐,50歲前準備好,晚年幸福指數有保障
    在這種前提下,傳統的養兒防老真的靠譜嗎?思想觀念三年一更新,我開始焦慮自己老去的那天。幸運的是,有這種擔心的明顯不止是民眾,專家們也有同樣的焦慮。於是,經過多方磨合,「新型養老三件套」終於出爐了,人口學家站出來主動提醒中老年人,50歲之前做好以下準備,晚年的幸福指數就不用擔心了,值得參考。
  • 養老方式 | 50、60歲照顧著70、80歲!「老老看護」養老,我們有選擇麼?!
    有首歌是這樣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歌詞很浪漫,現實很骨感!當我們真的老了,養老是個問題,而已老的我們,還需為父母養老,也是問題~今天我們來聊聊「老老看護」式養老,因為在這一代退休人中,50、60歲的子女照顧著70、80歲父母為數著實不少!這種養老方式,利弊知多少?是我們不得已的選擇?
  • 我70歲該去哪裡養老?和前妻生的兒子家?還是現在妻子的女兒家
    他出獄後在街上擺了個小攤,後來別人給他介紹了一個寡婦,帶著3個女兒,還比他小了10歲。結了婚他就有了個家,他每天早出晚歸的到其他場鎮擺攤,掙的錢還要養老婆和3個繼女。期間兒子來找過他,說他媽媽現在也是一個人了,希望他能回去,一家人在一起過日子。
  • 42歲的日本媽媽,憑藉一身精緻的穿搭,走紅了朋友圈
    42歲的日本媽媽,憑藉一身精緻的穿搭,走紅了朋友圈她們說,歲月從來不負辜負美人,因為美人足夠驚豔歲月。在日本就有這樣一位主婦,她已經是一位孩子的媽媽,卻依舊活成「年齡成謎」的美好模樣。如圖所示,這位42歲的日本媽媽,憑藉一身精緻的穿搭,走紅了朋友圈。如有氣質藏於身,歲月從不敗美人。對於女人而言,最好的模樣不是永遠不老,而是能夠永遠保有一顆審美的心,活得精彩而精緻。
  • 超能生媽媽走紅,34歲生7個娃,媽媽坦言:不想浪費好基因
    在這全體適齡青年"談生娃色變"的年代,網絡上卻有個"超能生媽媽"走紅了。這個媽媽是個80後,才34歲的她已經有7個娃了!相信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個事實,畢竟看她的長相依舊青春靚麗,無論外形還是身材都保養得很好。
  • 工作不易,打工有出路嗎?
    但總體上來說,打工是受僱於人,廣義的打工者是工薪族的代稱,狹義的打工者則是離家千裡、身在外地做最基層工作的那些勞動者。打工者也不都是沒有出路,前幾年不就有「打工皇帝」的稱呼嗎。但是,對於絕大多數打工一族來說,最多的還是艱辛、無奈、困苦。打工有出路嗎?原則上,是真的沒有什麼出路。但是打工又是一種渠道,一種出路的積累,打工者不一定永遠是打工的人。
  • 69歲學瑜伽,一直到113歲,這位瑜伽老人告訴你:愛,使生命年輕
    傳統的保守社會裡,27歲未出嫁會飽受爭議,為了逃避那些令人不勝其擾的事,她離開檳城去到香港,做清潔工作,後來成功應聘成為手寫速記的秘書。八十四歲的母親在信中說到:「世界各地,到處都有窮人,媽媽只有一個,我老了,你回來吧!」就這樣一句話,把遠在巴拉圭的許哲拉回到檳城。自離開檳城到香港,幾經輾轉,先後客居重慶、英國、巴拉圭,闊別三十餘年,許哲這時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這使得母親幾十年來的思女之情終於獲得了慰藉。在檳城待了兩年,因為妹妹罹患心臟病,要到英國就醫,許哲便帶著母親到新加坡與姐姐同住。
  • 聽聽這位老人的話,你認同嗎?
    現在的老人,為了減輕兒女們的生活負擔,大部分都想著將來老了去養老院,但是老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什麼時候去養老院合適嗎?難道真的要等到身體不能自理再去嗎?我們不妨來聽聽這位常駐20多年養老院老人的選擇吧!
  • 「如果你不把所有的財產交給我,我是不會給你養老的」
    隨著2020年的到來,70後也即將年過半百。當我們過了五十歲生日之後,就會不約而同地考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該如何養老。人們養老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人會選擇自己存錢養老,有的人選擇去養老院,不過,讓兒女給自己養老依然是很多人的首選。畢竟,養兒防老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
  • 中國青年報:「打工人」的痛點,你看到了嗎?
    來源:中國青年報摘要中青快評一方面,平等的職業觀念進一步形成;另一方面,職業焦慮與迷茫日益突出。「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最近,隨著「打工人」這一網絡模因(英文meme:有「文化的遺傳因子」之義)突然走紅,網上幾乎處處可見這句頗為「無釐頭」的順口溜。一時間,不論是在流水線上辛苦勞動的產業工人,還是在格子間裡低頭伏案的都市白領,不同行業、不同收入水平的工薪收入者,紛紛在網上用起了「打工人」這個共同的自稱。
  • 她3歲失去父親,62歲憑醜娘走紅,如今83歲卻拼命拍戲為兒還房貸
    說起來張少華,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老戲骨,別人都是因為長相太美而出名,而她是因為一個丑角色成功走紅的。當年她演《我的醜娘》的時候,不知道賺取了多少人的眼淚,這樣子的張少華,演技真的是相當到位。
  • 摒棄養兒防老的觀念,不生孩子,用養孩子的錢養老不行嗎?
    真的是為了防老嗎?答案是不確定的,我們不否認很多人養育子女是為了老有所依,等年老生病時以獲得子女的贍養,但是就我身邊的人而言,大部分人在生孩子時的初衷並不是為了養兒防老,而是為了孩子能使家庭生活更加幸福豐富,為了讓婚姻更加穩定,因為孩子的出生。
  • 朋友圈時代︱歲月是把刀,磨去打工人身上的稜角,剃光打工人頭頂上的毛
    那時候我只有20歲,陪我一起見證它誕生、成長又消失不見的朋友們,有的甚至只有十幾歲。
  • 日本高中生媽媽做的便當走紅,個個都是黑暗料理,你能憋住不笑嗎
    日本高中生媽媽做的便當走紅,個個都是黑暗料理,網友:孩子撿來的吧作為一名日本學生,要時刻銘記一件事情,絕對不要惹惱媽媽!否則,她就會在給你做的便當中搞出花樣!不過,日本不是講究食物搭配嗎?每天都要有三十種不同的食材,豆腐和醬油只算是兩種吧?這位媽媽,你是跟孩子有什麼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