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一個淡妝,穿上一套休閒運動服,自駕一小時後,鄧亞萍來到快手總部。一場網絡直播,正等著她。一小時內,累計超過2000萬人通過鄧亞萍個人帳號和快手體育官方號觀看了全程直播,並與她在線互動。
圖說:鄧亞萍空降快手總部,網友們爭相在直播間留言 直播截圖
2020年,「桌球女皇」鄧亞萍的工作與生活聚焦在兩件事上:一是陪兒子打桌球;二是用新方式宣傳和推廣體育產業。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鄧亞萍,早已褪去奧運光環,她淡淡地說道:「體育明星也是普通人。」
一副舊球拍
網絡上有個小姑娘打桌球成了網紅,已累積幾百萬粉絲關注。聽說鄧亞萍空降快手總部,她迫不及待來連線。小姑娘對桌球的滿腔熱情,令鄧亞萍非常感動。這次,她當了一回雲上教練,在發球、正手和反手方面,都給出了具體指導。
鄧亞萍手中揮舞的球拍,引來粉絲疑惑。這分明是一副老的不能再老的球拍,膠皮看起來和現在用的球拍很不一樣。原來,這是鄧亞萍登頂巴塞隆納奧運會時使用的球拍,跟隨自己幾十年,無論坐飛機還是坐火車,她都隨身攜帶。眾所周知,鄧亞萍當年用的是一種絕無僅有的「怪拍」——進攻型長膠,長膠的底子很薄,粒子又長又軟,顆粒很容易斷。如今這種拍子早已絕跡,但鄧亞萍堅持使用至今。「這是我的武器,拿它贏球的,必須自己保養。」鄧亞萍說。
圖說:鄧亞萍在家裡陪兒子訓練 網絡圖
如今在家裡陪兒子訓練時,鄧亞萍也用這副拍子。只是,每次打完,她都會仔細檢查膠皮,看到又斷了幾顆粒子,多少有些心痛。
聽到還有這樣的故事,直播間粉絲立刻激動起來,「我願意出200萬收藏您的球拍。」有粉絲立刻留言評論。「今天,咱們不帶貨!」鄧亞萍機智回應。
一種新態度
在人人直播的當下,體育明星並不算多,做得好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一直很願意嘗試和挑戰新事物。每個年代有它特有的東西,我們那個年代,大家喜歡給我寫信,現在直播很火。通過直播,可以直接和球迷們溝通,很快就能收到大家的反饋。我的先生、孩子也都看直播,那我就想,如果不參與一下是不是就out啦。」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鄧亞萍參與直播有其特別考量:「以往我們觀看賽事直播,現在賽事都停了,一批體育人不得不去做直播,我覺得這是廣大體育從業人員主動求變的一件好事。其實體育的魅力遠遠不止賽事、競技,通過體育鍛鍊身體,養成一個快樂積極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我想通過直播,號召大家多關注體育,多參與運動,把體育帶來的正能量傳遞給大家。」
面對一群看不見的粉絲,對著鏡頭不停地說一兩個小時,考驗鄧亞萍的口才和肚子裡的「墨水」,但直播裡的鄧亞萍,從容不迫、滔滔不絕。「唯一的不適應,是看到粉絲回復那麼踴躍,留言被刷屏,我都來不及回復。」
也有一些質疑聲,比如,外界曾有傳言鄧亞萍更換國籍。如今再次面對質疑,她靈機一動,主動曬出身份證,妙語連珠化解了尷尬。還有不少人來認老鄉,叫鄧亞萍說兩句河南話。說完河南話,有人發問,鄧亞萍你英語那麼好,說兩句英語吧。可說完英語,又有人質疑了,你是中國人怎麼不說中國話。於是鄧亞萍又重新說起了普通話。
圖說:鄧亞萍曬身份證回應質疑 網絡圖
無論是褒是貶,鄧亞萍都不會計較:「體育明星也是普通人,我很想聽聽大家的聲音,多多接地氣,這樣才能更好地發起號召年輕人們一起來關注體育。」
在抖音上,鄧亞萍經常上傳和家人打桌球的小視頻。兒子是校隊成員,疫情期間,鄧亞萍親自輔導他訓練,對他的要求高,與此同時,她還和先生用手機、鍋鏟打趣味桌球。小視頻的點擊率非常高,不少粉絲看過之後紛紛效仿。鄧亞萍認為,中國人尚未形成特別強烈的運動習慣,現在逐漸有了認識的,但還沒到狂熱的地步。鄧亞萍說:「這次疫情能讓大家深刻體會到,體育鍛鍊對健康的重要性,居家運動還能增進全家人的感情。」
圖說:鄧亞萍喜歡在抖音上記錄生活 視頻截圖
一抹上海情
居家的日子裡,鄧亞萍也成了家庭主婦。在去郊外摘槐花、摘櫻桃、下廚房做菜,視頻一一上傳,引來無數粉絲圍觀。原來,明星也是普通人。
她的拿手好菜,是糖醋排骨和菜肉餛飩。這分明就是江浙一代的口味,鄧亞萍告訴記者,「我媽媽是無錫人,所以我做飯也延續了江南菜系的口味,有點甜,總體偏淡。」
圖說:母親節當天,鄧亞萍全家一起給母親過節 網絡圖
直播平臺上,甚至有粉絲以為鄧亞萍做的是上海菜。見上海粉絲留言,鄧亞萍熱情地拉起了家常:「其實我對上海也有著深厚的感情,上海菜很精緻,很合我們家人的胃口。」
回憶起出差上海的往事,鄧亞萍滔滔不絕起來。黃河路吃湯包和生煎,那是必選項。而淮海路的婦女用品商店,更是她在上海購物的首選地,每次出差如果來得及都要抽半天時間去逛。她覺得,店裡的真絲衣服很漂亮,而且價格也公道,每次去都會給家人買好幾件。店裡的營業員給鄧亞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他們認出鄧亞萍後,並沒有為了追星而影響本職工作,而是將她當成一個普通的顧客,職業地對待。
聽說上海最近舉辦了購物節,鄧亞萍甚是想念起上海,「真希望疫情早點結束,我好有機會再來上海逛街、嘗美食。」
鄧亞萍的直播,才剛起步,接下來,她還想更多參與同粉絲的互動。因為粉絲的留言,讓她頗感欣慰,他們說,以往在電視裡看到她,只覺得她高不可攀,現在在直播間裡互動,發現她很親切,也很有魅力。「我覺得這就是直播的意義,可以讓世界各地的網友看到生活中的我,我又不是一個打球機器,也要吃飯啊,種花啊,也會為孩子上網課煩惱什麼的。」鄧亞萍說。(新民晚報記者 陶邢瑩)
記者手記|體育人為什麼做直播
去年新民晚報參與《小球大乾坤》的採訪和撰文工作,我同鄧亞萍有了第一次面對面,那篇專訪文章開頭寫道:從國家隊的邊緣人到享譽全球的桌球女皇,從只認識26個英文字母到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業上,鄧亞萍一直在「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2020年疫情期間,鄧亞萍開始亮相直播平臺,熱衷於上傳居家生活小視頻,試水當下很火的直播。生活中,她卻「走了很多人正在走的路」。
她沒有化妝師、沒有專職司機,她陪伴兒子成長、孝敬父母,她愛和粉絲用家鄉話嘮嗑……體育明星也是普通老百姓。鄧亞萍想要多接地氣,多和大家聊天,展現出了自己真實的一面,而不是老講過去的輝煌經歷。
圖說:郎平直播畫面 網絡圖
其實,前幾年就有一些體育明星試水直播,只是次數並不多。其中名氣最大的兩個,分別是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和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同鄧亞萍一樣,他們並沒有在直播中帶貨,而只是同廣大網友聊聊天。從中獲益多少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推廣自己所從事的運動本身。郎平曾在很多場合表示,自己之所以直播是為了推廣排球項目。劉國梁則在直播中說:「用更符合年輕人視角、審美的方式去推廣國球。」最近範志毅也玩起了直播,他直言:「作為中國足球的一分子,我有義務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足球的現狀,看看我們在幹什麼。我想用這個平臺,展示一些中國足球積極的東西。」
圖說:範志毅直播 網絡圖
鄧亞萍認為,體育人做直播,就是該陽光、有活力,這樣就能把體育帶來的正能量傳遞給大家。這一次,鄧亞萍就是想通過本報的專訪呼籲一下:體育人多接接地氣、多提供點幫助,老百姓多了解體育、多參與運動。
專訪結束,鄧亞萍著急回家,她透露,要去郊區做一天農民摘槐花,回頭給家人做飯菜。(陶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