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女鞋」跌落神壇,一年關店1900多家,市值跌的只剩下零頭

2020-12-07 舒莫財經

近些年來隨著群眾收入水平的提升,人們的興趣愛好也開始變得廣泛起來。以前大家只追求吃飽穿暖就行,而現在吃飽穿暖早就已經變成最基本的要求了。除了吃以外,人們對於穿衣、買鞋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然而以前很多在市場備受歡迎的品牌,如今卻跌落神壇。11月10日,由於上海艾格服飾有限公司破產清算的消息,再次讓廣大群眾關注到了這些曾經的「品牌貨」。正是因為面臨破產清算,這一品牌旗下的服飾也都開始特價處理。

事實上近些年來不少曾經陪伴80後的一些品牌,都面臨了關店、破產的情況。早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就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並且進入破產清算階段。而除了真維斯之外,曾是一代「鞋王」的它,也從輝煌走向了落幕。說到這裡相信已經有人猜到了,這一品牌就是達芙妮。

2020年8月25日,達芙妮發布公告顯示,上半年營業額同比減少85%,虧損了1.41億港元。與此同時線下門店的數量也從2019年6月底的2208家,縮減至293家。一年多的時間關閉1915家門店,如果不是現金流太過緊張的話,相信也不會出現如此大規模關店的情況。

不僅如此達芙妮還宣布將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並且關閉旗下所有其他品牌的業務銷售點。這一消息的出現,在市場自然引起了廣泛關注。不過之後達芙妮又出面澄清,表示達芙妮集團並非徹底退出線下實體零售,往後也會持續進行線下零售。雖然對徹底退出零售進行了否認,不過也可以看出中高檔退出實體零售已經成為了事實。

縱觀達芙妮旗下的女鞋,其實已經從之前不少人眼中的「奢侈品」,變成了在各大商場常年促銷的中低檔女鞋了。就連線上也經常會搞一些促銷活動,部分款式享有「買一送二」的優惠。對此不少網友感慨,一代「鞋王」就這樣從大眾眼中淡去了。作為國內知名女鞋品牌,在巔峰時期曾經實現「每5雙女鞋中就有一雙達芙妮」。曾經還邀請過SHE、全智賢以及劉詩詩等知名女星代言,如今面臨這樣的結局還是令人有些意外的。

可以說從達芙妮誕生以來,在市場的定價就是如此,然而隨著物價的提升,達芙妮的價格卻沒有出現太大變化。放眼現在的市場,達芙妮的價格自然也算不上高端了。要說達芙妮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在2012年,那時候在全國各大城市都能看到達芙妮的門店,全國門店數量超6000家之多。同時那一年達芙妮的營業額達到105.29億港元之高,就是那時候出現了每5雙女鞋中就有一雙達芙妮的說法。

然而巔峰之後就出現了下滑的態勢,2013年的時候達芙妮的營收出現下滑,加上電商行業開始興起,對於達芙妮造成的衝擊也是顯而易見的。與百麗、富貴鳥這些品牌相比,達芙妮是最早上市的。成立於1987年的達芙妮國際,在1995年的時候在港交所上市。在經歷了快速擴張時期後,達芙妮也迎來了危機。鞋子款式老舊、為去庫存長期打折幾乎都成為了達芙妮的標籤。

原本的「搶手貨」在不知不覺中地位也發生了改變,消費者看清達芙妮經常會打折去庫存之後,也就不願意原價購買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達芙妮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作為「國民女鞋」卻長期面臨打折去庫存的現象,對於品牌自然也是有影響的。

其實在服飾界最核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庫存,如何管理好庫存,不要造成庫存積壓也是品牌走向成功的一個關鍵。然而達芙妮在發展過程中,庫存居高不下的問題卻越來越嚴重。根據數據顯示,2004年達芙妮庫存周期在126天,2015年的時候已經上升至215天了。

庫存大量積壓導致產品更新不及時,門店只能通過降價來清理這些過多的庫存,這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那樣,達芙妮在老百姓心中已經變成了「過氣貨」。至於庫存積壓嚴重的情況,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還是因為達芙妮開了太多「無用」的門店。清庫存本該是短期的行為,到了達芙妮這裡卻變成了長期行為。產品在市場一直賣不動,要麼就是產品設計有問題,要麼就是不符合消費者匹配度。

從2013年營收開始下滑之後,達芙妮就開始走了「下坡路」。有數據統計2015年至2019年,達芙妮累計虧損達到30億港元之高。在不斷虧損之下,達芙妮只能通過關店來自救,2015年的時候達芙妮門店數量達到6000多家,然而2018年和2019年關店數量都要達到上千家之多。光是2019年就關閉了2400家門店,相當於平均每天都要關閉6家門店。

當然請明星代言然後迅速開店擴張不是只有達芙妮這麼幹過,在國內運動市場還沒有興起時,福建晉江眾多的品牌都是通過這一方式崛起的。作為一個常住人口只有百萬人的縣級市,晉江卻能夠成為國內最大的運動休閒鞋和服裝生產基地,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其中包括匹克、鴻星爾克、貴人鳥、安踏以及特步等品牌,都來自於晉江。不過其中不少品牌最終面臨的結局和達芙妮也極為相似,基本都是前期擴張迅速,但是由於盲目擴張後期營收急劇下滑,導致品牌也受到了影響。截止到2020年11月17日,達芙妮的市值僅剩下4.17億港元,與巔峰時期的百億市值相比,達芙妮的市值已經跌的只剩下零頭了。

對於往後達芙妮面臨的情況,有業內人士表示達芙妮可能會和百麗面臨相同的結局。不過背景強大的達芙妮,也不排除會出現股權轉讓,以此來減少成本方面支出的情況。

參考來源:

中國經營報《4年虧掉30億港元,關店4000家,30歲達芙妮陷入循環敗局》

中國網財經《達芙妮國際上半年營收2.12港元同比減少85%》

相關焦點

  • 又一「國產」品牌面臨倒閉,一年關店數千家,曾被稱「國民女鞋」
    說起鞋子很多人對「達芙妮」這個品牌並不陌生,無論北上廣還是二三線城市,達芙妮的品牌店幾乎遍地開花,而且最開始聽到「達芙妮」時很多人下意識認為這是一個外資品牌,其實達芙妮是實實在在的中國品牌,巔峰時達芙妮市值超過千億,成為國內鞋企的模範。然而至去年以來,達芙妮卻出現全國範圍關店,這個曾經的「國民女鞋」企業到底經歷了什麼?
  • 國內女裝第一品牌「跌落神壇」?3年蒸發百億,僅一年關店4391家
    不少老牌企業在市場逐漸「不吃香」,逐漸出現了關店、裁員等現象。比如運動市場的貴人鳥,曾經在市場是數一數二的運動品牌,現在卻逐漸被安踏、特步等國產品牌超越,風光不再。除了運動市場之外,女裝市場的競爭也是格外激烈的。而它曾經是國內女裝第一品牌,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一直風光無限,如今也「跌落神壇」。
  • 「女鞋之王」達芙妮隕落記,關閉4000家門店,無法阻止市值暴跌
    而達芙妮女鞋背後的女鞋國際,更是從將近200億港元的市值,跌成現在的2億港元出頭,高達99%的衰落,不得不令人唏噓。回顧達芙妮的興衰,可以說起於機遇,又敗於機遇!在80年代初期,達芙妮的創始人張文儀在臺灣租了一間小工廠,帶著5名工人開始給人代工做女鞋,當時由於鞋類市場處於賣方市場,特別是女性開始有時尚的概念,所以張文儀的小工廠的訂單日益增多,在積累了一定的積蓄之後,張文儀決定做自己的品牌,於是在亞洲的時尚之都香港開了公司。
  • 一年關店4300家,虧損20億……拉夏貝爾能否自救成功?
    此外,三年市值蒸發百億、海外子公司破產清算、關店 4000 餘家、年虧損 21 億 …… 這家被稱為 " 中國版 ZARA" 的女裝龍頭企業,正在迎來它的 " 至暗時刻 "。一年關店 4300 家,虧損 20 億3 年市值縮水 100 億實控人 " 閃任閃辭 " 背後,是拉夏貝爾全面的困局。2014 年,拉夏貝爾在港交所上市;2017 年,又登陸 A 股市場,成為首個 "A+H" 股服裝品牌。
  • 關店6000家,5年虧40億,老闆娶女星,一代「鞋王」還有戲嗎?
    過去一年,達芙妮關店超過2000多家。截止中報發布時期,只剩下293家門店。傳統鞋企的危機是整體性的。達芙妮之前,富貴鳥破產退市,百麗也曾私有化退市,後又通過滔博體育重回資本市場。以渠道為主的高速擴張階段過去後,傳統鞋企們正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
  • 曾紅遍全國,今市值剩1.3%,關4000家門店
    」,在當年可以說是紅遍全國,家喻戶曉,巔峰時期公司市值更是高達200億港元,可以說是女鞋品牌中十分成功的了。然而,近年來,達芙妮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不僅關閉了國內的上千家門店,更是蒸發了上百億的市值。那麼,曾經的「國民女鞋」為何隕落?這些年它到底經歷了什麼?
  • 「溫州鞋王」跌落神壇!4000多家門店已成累贅,轉型還來得及嗎?
    「溫州鞋王」跌落神壇!4000多家門店已成累贅,轉型還來得及嗎?推薦語:溫州,可以說是一個最不缺商人的地方。和大部分本土品牌一樣,紅蜻蜓最初依賴街邊店起家,但是隨著實體店行業走向沒落,紅蜻蜓一度滑出一線城市的市中心商圈和年輕消費者的視野。數據顯示,紅蜻蜓2017年-2019年的線上銷售收入分別增長18.2%、4.27%和7.25%,而線下銷售收入分別增長5.7%、-4.1%和-7.8%。
  • 旗下門店超8000家,一年賣女鞋超1億雙,大東女鞋咋玩的?
    對於中國女鞋行業來說,近幾年,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中國鞋業最大的零售商百麗在港股退市;而達芙妮,從2017年開始關閉實體店,到今年6月底,只剩下了293家店。然後,在整體鞋行業遭遇寒冬時,卻有這樣一家企業,一年賣出了1億雙女鞋,不斷增加門店,現已在全國擁有了8000家店,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這家企業便是大東。
  • 海瀾之家跌落神壇? 淨利下滑75%,積壓90億庫存不打折!
    說到專注男人服飾的國產品牌,最有名的莫過於一年至少要逛兩次的海瀾之家,定位為男人的衣櫃! 不過,作為國內男裝龍頭海瀾之家,現在遇到了一些困境! 早些時候,海瀾之家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48億元,同比下滑36.80%;實現淨利潤2.95億元,同比下滑75.59%。
  • 衣服賣不出去、淨利潤腰斬,國民服裝品牌海瀾之家跌落神壇?
    1 國民服裝品牌海瀾之家跌落神壇? 從創立之初到今天,一路走來海瀾之家對於很多人而言,其實更像是一種情懷。每一個90後的童年都被海瀾之家的廣告洗過腦,這不僅是因為電視臺總是在黃金時段循環播出,更是代言人印小天那段不明緣由的尬舞。
  • 開打價格戰 蘋果跌落神壇
    從徹夜排隊黃牛加價,到如今門庭冷落降價促銷,短短幾年間蘋果快速跌落神壇,這讓無數果粉們唏噓不已。  直接降價搭配變相降價  近日,關於蘋果iPhone降價的話題持續發酵。當日蘋果西單大悅城店的工作人員就告訴記者,蘋果實體店也加大了優惠力度。「同等配置情況下,目前舊iPhone折抵現金水平甚至能增加四五百元。而且這是5家蘋果在京實體店統一的活動。」這位蘋果工作人員說,「沒有故障的iPhone 6s plus 64G版,過去大約能折抵現金700多元,現在已經提高到1200餘元。」
  • 關店超1400家,股價跌去90% 貴人鳥到底經歷了啥?
    關店超1400家,股價跌去90%…昔日「A股體育第一」,到底經歷了啥?  貴人鳥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近些年,相比李寧、安踏等品牌,貴人鳥顯得有些安靜。  截至2019年10月15日,貴人鳥的股價為4.16元。
  • 加拿大鵝股票暴跌近50%,官網7.5折甩賣,跌落神壇!
    導語:大鵝從神壇跌落,重重的摔在地上。5月29日一大早,在加拿大鵝(Canada Goose Holdings Inc.)公布了其最新季度業績後,公司股票在加拿大和美國的股市中已經暴跌達到28%。至此,該公司估價在半年內慘遭腰斬。
  • 90年代的女人為它瘋狂,如今遭遇電商時代,結果跌落神壇
    有一個女鞋牌子,說出來基本上所有女性朋友都知道,那就是達芙妮,它可以說是大眾平價女鞋的代表了。回想9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國家的國民整體物質水平還沒那麼豐富,女鞋市場還相對稀缺的時候,他們就聰明的躲開了中高端路線,精準定位「平價時尚」鞋,以此迅速抓住了消費者的心。
  • 從一代鞋王到「關店王」,達芙妮這次要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那時甚至有個說法:如果說百麗是女鞋界的「奔馳」,那麼達芙妮,就是女鞋界的「寶馬」。但和百麗堅持躋身高端購物中心的「高冷」路線不同,達芙妮選擇攻佔路邊,用海量門店和親切的價格吸引各個消費群體,這種定位下沉市場的路線在當年非常成功,令達芙妮的總市值一度達到170億人民幣。 但巨大的成功也為達芙妮埋下了過度膨脹的隱患。
  • 單日暴跌98%市值剩零頭,港美股絞肉機到底有多可怕?
    與A股相比,港美股就慘烈的多,一旦暴雷或莊股被拋,輕則腰斬,重則灰飛煙滅。今天是一個神奇的日子,早上美股收盤,拼多多和流利說因為財報雷分別跌去了23%和38%,看起來已經足夠慘烈,但等港股開盤,人們突然覺得,emm,這點跌幅不算什麼。因為港股雅高控股跌去了98%,卡森國際跌去了90%,市值一瞬間蒸發,市值欄顯示著個位數,看起來就像龍捲風后遺落的殘渣。
  • 5年虧損近40億,一代「鞋王」跌落神壇:殺死你的,可能是時代
    2012年時,達芙妮巔峰時期共有6881家門店,可以說是遍布各個城市。鼎盛時期,一年能賣出5000萬雙女鞋,佔據近20%的市場份額,當時內地每賣出5雙女鞋中,就有一雙是達芙妮!品牌發展得不錯,還邀請了當時很火的組合SHE、全智賢作為代言人。過去每個90後女孩,誰的鞋櫃裡沒有一兩雙達芙妮呢。
  • 曾經的「國民果汁」,可口可樂砸197億沒買到,如今卻已跌落神壇
    曾經的「國民果汁」,可口可樂砸197億沒買到,如今卻已跌落神壇 推薦語:在幾乎所有80後、90後的記憶當中,過年期間有兩款飲品幾乎已經成為每個家庭的必備,這就是當前各大媒體炒得最火的匯源果汁和椰樹椰汁,但是這兩款國民飲料似乎在經營上都著問題嚴重。
  • 一年關店1000家被迫出售大樓,仍負債72億
    以前遍布線下門店的零售巨頭,接二連三地走下了神壇。尤其是服裝行業。近些年來,已經有不少的服裝行業的巨頭相繼倒下,就算是沒有徹底倒下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如今,市場上服裝品牌眾多,許多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作為90後和00後一代的寵兒,擁有多家公司的全英文品牌La Chapelle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女裝品牌巨頭。
  • 曾家喻戶曉,一年賣出去5000萬雙鞋,如今4年關店超4000家
    曾經何時,「漂亮100分,美麗不打折」這句廣告詞讓一雙鞋成為許多年輕女性追逐的對象,它就是一代女鞋之王達芙妮。達芙妮女鞋品牌於1990年創立,搭乘著中國上個世紀末勞動力釋放的東風,達芙妮僅用了5年的時間就成功上市,不僅如此,達芙妮以女性作為主要消費群體,將新穎,豔麗的女鞋推上了中國女鞋消費市場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