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2月23日,從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傳來消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高速公路(以下簡稱新機場高速)主線建成完工,將於年底正式通車。
當天,川觀新聞記者試跑體驗,從成都市區出發,在三環路三聖鄉白鷺灣上高速,抵達天府國際機場僅需30分鐘。
連接公路多,每7公裡一個互通樞紐
八車道高速、最高時速120公裡——新機場高速公路是省內設計標準最高的高速公路之一,行駛在這條高速公路上,川觀新聞記者感受最深的是兩個字:寬、快。
新機場高速由中國中鐵以BOT模式投資建設,總投資約195億元,線路全長88公裡,其中北線57公裡、入城連接線3公裡、天府支線10公裡、南線18公裡,採用雙向8車道和雙向6車道標準建設,設計時速分別為120公裡和100公裡。
本次開通裡程70公裡,機場高速南線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
作為天府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的組成部分,新機場高速極其特別。
「新機場高速設置了雙起點和雙止點。」中國中鐵城投成都分公司總經理周啟林告訴川觀新聞記者,高速公路起點分別位於錦江區三環路南段和天府新區武漢路,經錦江區、天府新區、龍泉驛區、東部新區、簡陽市等人口密度大、經濟實力強、旅遊資源豐富地區,止於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分別對接資潼高速和成宜高速公路。
此次開通的70公裡裡程,有10座互通立交,平均每7公裡就有一個互通,在國內高速公路極為罕見。
四川省公路設計院勘察設計二分院總工程師王義鑫介紹,這樣的設計,可以方便更多的道路接入新機場高速,形成快速連接、便捷轉換的路網。新機場高速不僅串起了成都繞城、成都「二繞」、成都「三繞」、成自瀘、成宜等高速公路,也與沿線的三環路、車城大道、五環路、雙簡路等市政道路方便銜接。
全程可高速,隧道內時速達到120公裡
作為通達天府國際機場陸路大通道,新機場高速車流量大。根據預測,將來新機場高速公路的日均通行車流量在10萬輛左右。為了讓車輛快速通達,設計做了很多考量。
即將通車的主線,從成都到機場路段,採用了雙向八車道、設計時速120公裡的最高設計標準,這可以確保更多的車輛同時「在路上」。
傳統高速公路逢隧道必減速,而新機場高速上長4.6公裡的龍泉山隧道最高通行時速也達到了120公裡,為國內罕見。這是怎麼實現的呢?「進隧道時車流量會下降5%左右,我們將龍泉山隧道設計為分離式雙向四洞十車道,比主車道還要多兩條車道。」王義鑫告訴川觀新聞記者,同時,十車道實現客貨分流,中間隧道單洞3車道、小車通行,兩側隧道單洞2車道、貨車通行,互相不影響。
隧道的進口燈也有「玄機」。周啟林說,由於隧道內外光線有差異,一般車輛進入隧道前會減速,以適應隧道內的燈光。而龍泉山隧道照明採用無級調光技術,根據車流量大數據和隧道內外光照情況,適時無極調整洞內LED燈照度,這樣,車輛進洞時不用減速也能安全、快速通行。
獨特化考量,智能化+應對惡劣天氣
通行新機場高速,可以看到,沿線都布設了攝像頭,密度非常大。「全線平均每公裡有2個高清攝像頭。」王義鑫介紹,這些高清攝像頭能實現全程監控,並對異常行為自動識別,後臺監控中心接收到信息後,可實時發布交通信息。
智能化+的應用,是為了提高公路通行效率。對於近年來常見的暴雨、大霧等「攔路虎」,新機場高速全線設置有防霧燈,可穿透薄霧、為車道提供安全駕駛的誘導。
周啟林告訴川觀新聞記者,在新機場高速的管理運營上,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建立了「智慧交通」公眾出行服務系統,可與微信平臺、手機App互聯互通。
新機場高速公路上唯一的服務區——機場服務區還在建設中。該服務區在成都「二繞」高速以內,距天府國際機場僅15公裡,將分為兩期建設,總佔地面積約650畝。
「機場服務區將打造為超級服務區。」周啟林說,該服務區在傳統的加油、入廁、快餐意外,將引入星級酒店、主題樂園、汽車影院、司機之家、大型購物中心等業態,為在此候機的旅客提供「慢下來」的空間。
原標題:《試跑體驗天府國際機場高速!成都三環路出發,30分鐘飆攏》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