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明事理婆婆的真心話:「先對兒媳付出愛,她必能看到我的好」

2020-12-13 騰訊網

每當說到婆媳關係,婆婆和兒媳就總會有各種不同的觀點。

很多婆婆認為,兒媳婦是晚輩,首先得兒媳婦敬重婆婆,對婆婆好,才能換回婆婆對兒媳婦的好,所以婆媳不和主要是兒媳的問題;也有很多兒媳認為,婆婆是長輩,應該以身作則,先表現出對兒媳的接納和關心才能換回兒媳的好,所以婆媳矛盾主要是婆婆的責任。

這兩種觀點雖然各有道理,但我認為無論婆婆還是兒媳,都首先是女人。女人又何苦為難女人呢?只要我們都能夠設身處地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彼此多些理解和體諒,無論婆婆先疼愛兒媳,還是兒媳先敬重婆婆,都是能做到婆媳之間和睦相處的。

張阿姨是我們左鄰右舍裡出了名的明事理婆婆。據說她的兒子兒媳結婚六年了,她們婆媳之間從來沒鬧過一次不愉快。我們也常常看到她和兒媳一塊兒去逛商場逛超市,有說有笑宛如姐妹,這著實讓很多苦惱於婆媳關係的家庭很是羨慕。

大家相處得熟悉了,也就有很多鄰居向張阿姨請教,問她是怎麼做到跟兒媳婦處得那麼好的。

張阿姨說:「我把我的真心話告訴你們,其實兒子剛結婚那會兒我心裡也有些失落,想著自己養大的兒子要跟兒媳婦結婚過日子,以後就跟我沒那麼親近了,但是我轉念又想,我兒子娶媳婦我都失落,那兒媳婦的爸媽嫁女兒不是更失落嗎?人家姑娘離開自己的父母嫁進我們家,我們就得好好對待人家。」

「大家都說婆媳是天敵,很少有處得好的,我不那麼認為。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先對兒媳付出愛,她必能看到我的好,我相信沒有哪個兒媳婦會故意刁難折磨婆婆的,那些有矛盾的婆媳,都是婆婆沒有先做好。我們是長輩,就算兒媳有哪裡做得不對,幹嘛跟晚輩計較呢,時間長了,她自然就會懂得你的好了。」

這真的是我聽過的最樸實最客觀的話了。

首先,張阿姨承認自己也因為兒子結婚而失落過。我想這是很多婆婆都曾經有過的一種感受。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娶了媳婦,就會因為自己的小家庭而忽略了父母,會聽媳婦的話,甚至還要照顧媳婦,遇上婆媳矛盾,說不定還會站在媳婦一邊頂撞自己,哪個母親心裡會好受?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生活中很多婆婆,兒媳婦還沒進門就已經把兒媳婦劃分到對立面了,一進門更是視兒媳為眼中釘,怎麼看都不順眼,如此以來,婆媳關係就自然劍拔弩張了。

而張阿姨並不是這樣的婆婆,她沒有任憑這種失落情緒影響到自己的行為,而是換位思考,想著自己如此失落,那嫁女兒的親家定會更失落。誰家的孩子不是被父母寶貝著長大的呢?人家的寶貝女兒嫁到了自己家,那我們就得好好待人家。

其次,張阿姨認為自己是長輩,就該有長輩的慈愛和心胸。她的話裡有兩個重點,一是自己先對兒媳付出愛,兒媳必能看到她的好。二是就算兒媳婦有不對之處,也不該跟晚輩計較。這種心態真的是非常好的。

我常常聽到很多婆婆吐槽自己的兒媳婦不好,都會說這類的話:我是長輩,她不先敬著我,還指望我先討好她不成?又或者做兒媳婦不懂得禮敬婆婆,真是缺乏教養等等。

那麼我想說的是,兒媳婦不敬重婆婆自然有她的不對之處,可是您作為婆婆,是否具備了一個長輩該有的慈愛和心胸呢?如果您真的是像張阿姨那樣值得敬重的婆婆,也便不會只看到兒媳的不好,而不反思自己的不足了。

當然,也有人會說,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感恩的,你對兒媳婦好,萬一兒媳婦就是個得寸進尺的人,不懂得知恩圖報怎麼辦呢?

對此,張阿姨的說法是這樣的:「我對兒媳好,是因為我是她婆婆,是長輩,她是陪我兒子過一輩子的那個人,是我的晚輩,我就應該疼愛她。我相信她能看到我的好,並不是為了她回報我什麼,她只要真心跟我兒子好好過日子,不會提起我來的時候充滿了怨憤,不會信誓旦旦說等我老了看我的笑話就好了。」

對別人好,不是為了求回報,而只求彼此順心,不怨憤不添堵,這正是很多人所缺乏的胸懷吧?

其實那些為了婆媳之間是該婆婆先示好還是媳婦先示好而爭執不下的人,往往都是太過看重於「回報」二字了。她們總是說,我對她再好她也看不見,那我為什麼還要對她好呢?

可是兩個人當中,你怎麼待對方,對方怎麼可能會看不見呢?你所說的看不見,無非就是對方沒有給你預期的回報罷了。事實上婆媳之間,能夠做到相敬如賓已經很不錯了,相處得親如母女的,畢竟是少數,而這少數的背後,你沒有看到她們是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換來的。

倘若你對別人一點兒好,就想著別人回報你更多的好,那麼十有八九你都是會失望的。尤其是在婆媳這種比較敏感的關係裡,很多事你都是不能去計較的。也許你付出了很多愛,對方卻沒回報你多少,但你的好,她一定是能看到的,這樣的好留在心裡,那會是一生的信任和感激,要比立竿見影回報你之後兩不相欠合適得多。

我相信在婆媳關係當中,無論是婆婆先對兒媳好,還是兒媳先對婆婆好,這都不是關鍵。關鍵是你是否有著像張阿姨一樣的一顆明事理的心。

如果你已經得到了這樣一個明事理的婆婆或兒媳,一定要學會珍惜。而如果沒有得到,那就先讓你自己做到吧。

作者簡介:孤獨的幸福樹,一個喜歡讀書和寫字的女子,希望我的文字能夠伴你溫暖前行。

相關焦點

  • 兒媳生孩子婆婆該不該給錢?三位婆婆說了真心話,現實很殘酷
    後來不知道是誰問堂妹,說她生孩子的時候婆婆給了多少錢。堂妹直接回:誰說生孩子婆婆必須給錢呀,我嫂子生我侄子的時候,我媽好像也沒給多少錢,就是給小侄子包了個紅包。當時嫂子也沒說什麼。我這生孩子,自己也沒要求婆婆必須給錢,人家孩子奶奶還是給孩子包了個1萬的紅包。有個稍遠一些的堂姐說,那是咱家人都懂事,也不強求。
  • 抖音「素人婆婆」獲贊900萬:一個好婆婆,對家庭有多重要?
    下午媽帶你逛街去,你是那條街上最靚的女崽崽。」兩人哈哈大笑。 兒媳有天晚上帶孩子睡覺,白天起床後,正在做早餐的婆婆一見,馬上說: 心疼兒媳沒商量。 婆婆抱孫女下樓,拿著孫女的手,捏著嗓子說:兒媳上班,婆婆會對孫女說:下班到家,婆婆鼓掌:「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 在兒媳眼裡,值得被孝順的好婆婆是什麼樣子
    任何的關係都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若是兒媳一廂情願,就算做得再多再好,婆婆也是不領情的,甚至還會故意挑刺,這就需要一個通情達理的婆婆,互相的配合。那在兒媳的眼裡,什麼樣的婆婆是明事理的好婆婆呢?有的婆婆思想僵化,比較刻板,總是很愛給兒媳樹立規矩,總是看不慣兒媳這個,看不慣兒媳那個,總是巴不得改造兒媳,讓兒媳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不是苛求嗎?
  • 城市兒媳農村婆:如此懂事的婆婆,讓我驚慌失措
    農村的婆婆要回老家,因為我兒子上初中了,婆婆覺得,這小家不需要她了,而她整整地陪我們7年多,從我懷孕到兒子上初中,都是婆婆幫忙的,對於我這個所謂的城市兒媳,她做得近乎完美,讓我無可挑剔。婆婆的老家在四川,一個距離成都不算遠的地方。那裡山青水秀,空氣清新,像個天然的氧吧,很適合養老。
  • 「你只看到我的不孝,難道忘了你媽的無情了嗎?」
    說起照顧婆婆,朋友一肚子委屈,想起當年自己生孩子時候,因為是剖腹產,生完孩子回到家朋友希望婆婆能照顧一段時間孩子。婆婆卻理直氣壯的說:那有你這麼矯情,我當年生兒子的時候,還不是沒有人照顧,現在我還不好好的,自己照顧自己吧。婆婆的話讓朋友很生氣,但一向自強的她,忍著疼痛還是選擇了自己照顧孩子。
  • 大兒媳婦嫌棄婆婆偏心,被婆婆教訓:婆婆對兒媳好,是有條件的
    02下面這位讀者說的她婆家大哥大嫂的婚姻問題,就是上面提到的「抱怨」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怎麼回事:『很多人說我命好,說我運氣好,說跟我有關的所有事,似乎都比別人順利。我想說的是,這些人看到的只是結果,並沒有看到我為這種結果付出過什麼。
  • 婆婆還不願幫兒媳帶娃?你晚年過得好不好,全憑兒媳一句話,現實
    前幾天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這位寶媽的婆婆在她生產後,拒絕照顧孩子並告訴她:她已經把自己的兒子照顧大了,義務已經完成了。現在這個孩子不是她生的,她沒理由照顧,是誰生的就應該誰養。聽完婆婆說的這些話之後,這位寶媽氣到不行,覺得世界上最差勁的婆婆竟然讓自己遇到了。
  • 「婆婆,你太偏心了」「婆婆對兒媳好,都是有條件的」
    「婆婆,你太偏心了」「婆婆對兒媳好,都是有條件的」。一封來自熱心讀者的信:很多人都說我命好,但我覺得並非如此,別人看到的只是結果, 並沒有看到過我付出過什麼,就比如婚姻吧,我之所以幸福,是因為我對丈夫足夠忠誠、足夠體貼,對婆婆做到了將心比心、仁至義盡。又是好妻子,又是好兒媳,婆家怎會不對我好呢?而我的大嫂卻不懂這個道理,她沒有得到婆婆善待,也沒有得到丈夫的認可。
  • 「我不用他太懂事,明事理就行」,懂事和明事理,你分得清嗎?
    朦朦是我同事家的女兒,今年10歲,小姑娘長得很好看,性格溫溫柔柔的,我很喜歡,只要是去同事家玩我都會給她帶小禮物。有次我帶了一個小狗的玩偶送給她,結果她鄰居家的孩子在她家玩,大概7歲的樣子,哭著鬧著要玩偶,本來朦朦也不願意給他的,但是我同事說了句「要懂事」,朦朦就忍著淚把玩偶送給了那個孩子。看著朦朦委屈的臉我有些難受,懂事的孩子難道就要無限制的忍讓嗎?這樣對懂事的孩子太不公平了。
  • 婆婆指著兒媳臉上的傷說:她自己摔的,兒子:自己能摔出巴掌印?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存在這個問題,當我們站在不同角度的時候,所看到的是不同的,當我們站在兒媳的角度的時候,所看到的就是自己的辛勤付出和婆婆的不理解,而站在婆婆的角度,有些做婆婆的,並沒有把兒媳當作平等的家人來看待,而是把她當作兒子的附屬品,甚至是和自己搶兒子寵愛的「情敵」,她們一心都在自己的兒子身上,自然會對兒媳犯的錯誤格外的敏感,也會格外的苛責兒媳
  • 三個兒媳中,為婆婆付出最多的我,卻成婆婆不滿意的人,令人扎心
    文/阿教全文約2585字/文中人物均為化名2021年元旦將至,讓我不由想起2020年和家人元旦聚餐的事兒。這事令我不快樂,牢記至今!婆婆生養三個兒子,也娶了三個兒媳,大兒媳芳芳,二兒媳萍萍,小兒媳就是我,叫芸芸。那天元旦早上,婆婆叫我們到她家吃晚飯。大家蠻久不聚在一起了,於是,紛紛答應婆婆要求。大家早早趕到婆婆家。
  • 婆婆總對兒媳「雞蛋裡挑骨頭」,兒媳反擊:「就你毛病多!」
    生活當中很少有婆媳關係,處理得非常好的家庭,就算有,也是婆婆比較明事理,懂得如何跟兒媳相處,婆婆對兒媳好了,兒媳自然就會回報婆婆,但在我們生活當中,常見的婆媳矛盾,都是因為婆婆不講道理,總是無理取鬧,對自己的兒媳各種挑刺,婆婆對兒媳不好,兒媳自然心裡也有怨氣,怨氣在心裡積累的久了,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從而造成矛盾的進一步加深。
  • 婆婆能對兒媳不滿到什麼程度?「看到孩子長得像她,就無法喜歡」
    直到我的一個表妹結了婚有了孩子後,我才相信了,原來這世界上真的有人因為不喜歡兒媳婦而變得討厭孫子。我這個表妹,確實是從小嬌生慣養著長大的,又加上多年來一直在外求學讀書,家務活基本上都不會做,這也是她婆婆不喜歡她的最初原因。
  • 兒媳對中風的婆婆愛答不理,是婆婆罪有應得,還是兒媳度量太小?
    很多寶媽都曾抱怨過:我和我婆婆真的很難相處,一天不吵架都要燒香拜佛了。自從生了孩子,很多女性都覺得自己的家庭地位發生了改變。我身邊有位朋友辰辰就經歷過這樣一段糟心經歷。自從辰辰懷孕後,平時家裡的大事小事都由婆婆和丈夫操心,辰辰就像小公主一樣毫無煩惱、毫無負擔。
  • 兩位兒媳的真心話:選擇和婆婆分開後,日子完全不一樣了
    然而,婚姻卻並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結婚往往也意味著兩個家庭的結合,妻子和公公婆婆處得怎麼樣,丈夫和嶽父嶽母處得如何,都是小家庭裡不可忽視的方面。 而對於做兒媳的來講,該怎樣和婆婆相處,也是一門學問。 今天要說說兩位兒媳的真心話:選擇和婆婆分開後,日子完全不一樣了。
  • 嫉妒兒子太愛老婆,就把兒媳捅死?這樣的「好」婆婆,攤上就是死路一條
    兇手和遇害人之間的關係是婆婆與兒媳……而婆婆殺人的動機,僅僅是因為兒子和兒媳太恩愛了!So……太恩愛也是有問題嗎?婆婆婚姻不算幸福,於是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和精力都傾注在唯一的兒子身上。她對於兒媳的標準可以概括為四個字——十全十美。但被殺害的兒媳在她眼中並不達標,為此婆婆經常勸兒子分手。
  • 婆婆一月花兒子兩萬,兒媳給嶽母花500被婆婆打,兒子:枉為人母
    ,見不得自己的兒媳好,有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她卻不允許兒媳做,比如說花錢,有很多婆婆都覺得兒媳賺的錢就應該是屬於自己兒子的,自己花兒子的錢,天經地義,如果兒媳花錢了,那她肯定就是花的兒子的錢,不管花錢買什麼,都會覺得她敗家,在婆婆眼裡,兒媳除了會佔兒子的便宜,花兒子的錢,好吃懶做之外,什麼都不會。
  • 夫妻關係好不好,看婆婆的性格就知道了,你家是哪種?
    妻子上班賺錢,又會被婆婆講:整天只知道往外跑,不顧家,也不會照顧人!所以,其實夫妻能不能長久,夫妻感情好不好,其實婆婆的性格裡就能看出來。沒有界限感的婆婆有個同學,最近跟我抱怨,說不想再過了,想要離婚了。
  • 婆婆過六十大壽,當眾命令兒媳給自己養老,誰知兒媳拿出了離婚證
    就像有位兒媳吐槽自己的婆婆時說的一樣:『我明知道婆婆在欺負我,明知道我應該跟她一刀兩斷,明知道自己應該離婚,可是,我不敢,因為我沒有退路,我怕離婚後的日子還不如現在。我對他提的要求是:先離婚 ,但是離婚不離家,在婆婆活著的時候就以離婚的狀態在一起過,這樣婆婆就沒有算計我的理由。等到有朝一日婆婆去世了,如果彼此之間沒什麼問題的話,再復婚。婆婆不知道我跟她兒子已經離婚,妄圖在她60大壽現場當著眾人命令我給她養老,結果在看到我拿出離婚證的那一刻傻了,「啊?你們……什麼時候離婚的?
  • 偏心婆婆只伺候小兒媳,照顧大兒媳時要保姆費,生病後追悔莫及
    婆媳關係不好,整個家庭的人都會感到痛苦,婆婆和兒媳相互看不順眼,而男人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婚姻就是因為這樣而受到影響。而婆婆與兒媳之間的關係,更加微妙複雜,是好是壞很大程度取決於婆婆手裡。婆媳矛盾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婆婆的原因而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