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山好水》,初識南浦人
夏天在《好山好水》微信公眾號看了閩南跑跑的《世外竹園——南浦遊記》和雲青子、少青子的《遊南浦》,遊南浦便成了我的心事。
今日 與常春藤去南浦。
導航帶我們的南浦樓。樓是圓樓,缺失嚴重,露出鵝卵石壯牆。
找不到紅樓,遇見一位帶孩子的大嫂,她給我們帶路,還讓別人打電話讓人開門。
抱孩子大嫂帶路,聯繫人開門
紅樓叫餘慶樓,當年紅軍居住。「紅樓」,是革命時期中共漳州中心縣委機關所在地。這是閩南大厝,門廳、迴廊、主樓兩層,邊樓是繡樓,一樓有通道,二樓雲梯相通。應該是大富人家。
中午到南浦圩經濟快餐用餐,老闆娘對每一位客人都熱情接待,親切交流,一個會笑有修養的人就是財神。
飯後,到後坑村,後坑村就在龍溪旁。龍溪上至三坪,下至海澄。選擇土地平闊,水道寬敞的地方居住,這是後坑祖先的智慧。
南浦溪旁一位美麗母親帶著女兒及女兒同學到龍溪玩。她在涼亭泡茶,石桌上放著水果小食。她見我們,熱情邀請我們喝茶。我們也不客氣,痛快的分享。分享人情美。
她幫我們拍照,給我們指路。
遇到放牛的大媽,她給我們講廣濟、觀音還有另一位大神相遇的故事。
龍溪邊有母子樟樹。母樟213歲,小樟163歲,傳說三百年前,兒子滿載一船竹子去海澄賣,遇到颱風,兒子遲遲未歸,母親天天在溪邊等兒子,等到背駝了 ,眼瞎了,還是不見兒子的船……後來,老母親變成一棵樟樹,五十年後,母樟樹邊長了一棵小樟樹……
想去拍龍溪牛、白鷺、綠水,沒電,遇到水那邊兩位小姑娘在拍照,就請她們幫忙拍照,讓他們加我微信,傳給我,她們真的做了。其中一位叫詩妍。
美麗鄉村建設首先需要維護的是淳樸鄉風。沒有熱心、熱情,沒有與人為善,就沒有美的體驗。
善良淳樸是富美鄉村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