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多年前,哈雷與戴維森兩個 20 出頭的小夥在小木屋裡搗鼓出了一輛摩託車,逐漸成為了風靡全球的哈雷戴維森。雖然可能大部分人沒有騎過、甚至沒有親眼見過哈雷,卻不妨礙它成為男人心中雄性力量的象徵。
如今,在電動汽車、單車逐漸流行起來的風潮下,哈雷也悄悄開始了電動摩託車的研究,打算在標誌性的 V 形雙缸發動機之外另闢一塊新的市場。據 《華爾街日報》報導,哈雷去年開始曝光的 LiveWire 仍然沒有上市時間,但給出了下限,「不會是未來一兩年,也不會晚於 2020 年」,那麼合理的猜測就是 2018-2019。
背負著 100 多年的造車歷史,以及愛好者賦予的 「硬派光環」,哈雷開發電動摩託車的選擇帶著很沉重的擔子。Zero 的電動摩託已經賣了幾年了,Polaris 也打算在今年推出售價在 21000-25000 美元間的電動摩託。儘管市場競爭很緊迫,也不能像 Kickstarter 上的一些初創公司那樣,做個原型機、拍個視頻,然後講故事籌資。而說到眾籌的公司,一番搜索下來發現還真有一些做電動摩託車的項目,似乎一個籌資成功的都沒有。
顯然電動版的哈雷上不會沿用最具代表性的雙缸發動機,哈雷希望至少能將 「野性」 傳承下來。對性能的追求無可避免地讓續航更加捉襟見肘,於是 LiveWire 上市依然沒有個準信。
在這段時間裡,除了工程師的辛勤勞動,哈雷拿出了 36 臺原型車供 6800 人試駕。從試駕活動數據看來,平均的滿電續航裡程是 50 英裡(約 80 公裡),而試駕者希望這個數字至少要翻一番。另一個 「拖延」 的原因就是成本,受訪者表示願意為 LiveWire 付兩萬美元,而在這個價位哈雷無法實現盈利。
根據 Navigant Research 的一項調查,到 2024 年,電動摩託車的年出貨量將達到 1200 萬輛,電動 「小綿羊」 的出貨量也會達到 4400 萬輛,而今天上兩者的總和僅為 1000 萬輛,可見電動小型交通工具的增長是可以期待的。因此,哈雷在做好存量市場的同時開拓新市場是一個明智的舉動。多年積累的資本和資源也讓哈雷有充分的信心,可以穩坐江山慢慢來,而不需一頭扎進新市場。
做了款電動車,但是大可不必說 「騎士精神已死」。電動產品並非傳統哈雷的替代品,而是哈雷產品線的延伸。雖說哈雷可以騎著去上學、上班,但考慮到發動機的爆炸音效和霸氣的著裝,恐怕也有不便之處。相比之下 LiveWire 雖將情懷歸零,卻是一款更接近生活的產品,在許多日常場合中實用性都更強。
V 型發動機仍然誘人,而新的情懷也在被新的產品創造。希望上市的 LiveWire 能讓哈雷帶著底氣說出 「這不是電動摩託,這是哈雷」 的豪言。
題圖:TechlLiveiInfo
插圖:Motor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