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並不是做HIFI耳機,也並不去太過研究耳機放大器等器材。但因為是有些樂迷們在詢問這類的問題,所以我們也選擇了一些內容來與大家分享。今天的這篇來自耳機論壇的樂迷的整理,神秘代號AF2000,有興趣的可作參考——
▼
從個人聽感出發,每個人感覺不同,永遠爭論不出什麼結果,但是對於理論的推導應該是科學的,而不是個人的想像。最近很多討論中一些技術派的人士寫了不少有價值的東西,埋沒了太可惜,所以整理出來,讓大家從技術的角度去理解耳機放大器。至於能否聽得出差別,聽出多少差別那是主觀的事,和個人發燒經驗與程度有關,這裡不予討論。
1、
首先,必須搞清楚一個問題,音量足夠大說明什麼?
從電的角度來看,說明輸出的能量夠大,對於某種特定阻抗的負載來說,就是電壓峰峰值夠大。
對於輸出的音質來說,音量幾乎不帶有任何意義。
因為任何的模擬放大電路都有其線性工作區間,過了這個區間,電路仍然有放大作用,只不過變成了非線性放大,什麼交調、雜散都起來了。
因此單純地音量夠大,並不能說明此時輸出品質是最理想的。
2、
任何電路只有在理想負載的情況下才能達到理想工作狀態。
設計輸出阻抗600歐的系統拖32歐的耳機不一定好,設計輸出阻抗32歐的系統拖600歐的負載也肯定有問題。
為什麼?因為阻抗匹配。
任何一個放大器系統在設計時都不是針對任意負載的,一般來說都有個理想的負載。通常來說負載跟系統的工作點是直接掛鈎的,負載的改變會導致工作點的偏移,如果系統工作點偏移出線性區,或者處在很邊緣的位置,那麼在進行信號放大的時候,就會出現失真。
設計良好的放大器系統有很寬的線性範圍,因而能夠驅動許多阻抗不同的負載,但從設計的角度考慮,過多考慮負載的變動,勢必引入一系列外圍器件,導致電熱噪聲的放大累積。所以負載範圍不可能無限制地大,一般來說只有在理想負載的情況下,放大系統才能達到最佳的設計指標。
因此即便是很好的系統,我覺得也不應該隨便掛不匹配的負載,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在使用之前最好還是考慮一下阻抗匹配的問題。
這也就解釋了耳放也好,隨身聽也好,功放也好,不一定上了就好。如果阻抗不匹配,那麼就會出現失真,加了放大器可能反而不好。如果阻抗匹配,那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失真的影響,產生純淨的放音效果。
本質上,如果忽略音效處理和功率匹配和放大的問題,「隨身聽/臺機+放」的系統可以近似地認為是一個阻抗變換匹配系統。根據自己的耳機負載特性選擇放大系統,就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呵呵呵)
與諸位兄弟共勉 :)
-End-
一起來玩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