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十三 | 作者
格十三(GSSW13) | 來源
孟夏 | 編輯
那天,看到朋友在朋友圈發了一張自己和女兒的旅行合影,突然感覺已經有好久沒有看到她的動態了。
翻了翻她的朋友圈,上一次發的時間是2018/12/9。
我意識到,好多以前比較活躍的中年老母們,如今發朋友圈的頻率越來越低了。
感覺有一大波中年婦女正在從朋友圈消失。
對好多中年婦女來說,朋友圈是一塊附庸風雅的高地,而自己越來越沒力氣爬上這塊高地了。
誰還沒有過曾經在這塊高地上,風月如詩、情懷如酒、陽春白雪、自憐自艾的過往啊。
可如今,跳進了自己挖的坑的中年婦女們,走出窪地已經不容易了……
有人不理解:發朋友圈這種隨性小事,哪來那麼多原則啊?
那麼,你需要了解,一個中年婦女從「想發朋友圈」到「不發朋友圈」的心路歷程。
假如你是一個中年老母,周六一大早爬起來,給娃做早餐,然後帶孩子去幾十裡外的一個著名補習機構上課,在陪讀的間隙,找了個咖啡店坐一下……
我曾經也幹過這樣的事,這麼風雅的環境,會催生中年婦女發朋友圈抒懷的多巴胺。
她可能會這樣發:
對著自己編輯好的內容反覆看好幾遍,突然心裡會想:
這麼苦的一個人,還要在這裡裝個毛線的歲月靜好啊!
於是刪掉剛才的文字,重新編輯:
剛準備發送,想來想去,覺得心裡的火越來越大:
別人還以為一杯紅茶、一塊蛋糕就能打發了我這個優質中年老母,萬一被孩子他爹看到,還以為我陪讀的日子過得有多舒服啊!
於是又刪掉剛才的文字,重新編輯:
啊!現在終於感到痛快了!
然後刪掉了所有文字+圖……
最終,這個狀態沒有發到朋友圈,但你卻看不到暗藏的這些,驚心動魄又細膩如絲的內心波瀾。
看似沒發朋友圈,但她用意念發了N遍,包含了美好的、健康的、陽光的、悲憤的、歇斯底裡的、神經質的,以及世界上永遠不會有第二個人知道的.
然後,收拾收拾,接娃回家、做飯,正好孩子爹也該起床了.
中年婦女越來越不愛發朋友圈,主要不外乎以下這幾個原因:
01
懶得花時間和精力去「裝」
其實,中年婦女真的很少有什麼「新朋友」。
朋友圈裡的人基本都知道彼此的真實長相、做飯水平、子女水準、老公發量、消費水平、才華能力、裝X技能.
像我這種懶人,根本從來不會做飯的。
偶爾有一天,拍了一桌子美食,發朋友圈說home made,想換來大家拍手叫絕,但等到的可能會是:
叫的外賣吧?
你家來新保姆了?
你會做飯?別逗了。
你做的?一定要先試一下都熟了嗎?
神經病啊,我不要面子的啊。
有些事,裝一陣子行,裝一輩子難。
中年婦女都很明白這一點,於是選擇淡出裝X舞臺。
對於女人來說,人到中年,基本上人設已經固定,無需費力維護,是騾子是馬,不用拉到朋友圈遛也能知道。
而我們在朋友圈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又不能撒野,也不能匿名亂發洩,說的東西要考慮到積極健康陽光向上……唉,不知不覺變成了雞湯……
要知道,人生感悟、勵志金句什麼的,會給人一種「這位中年婦女還不成熟」的感覺。
對中年女性而言,朋友圈早已不是自我宣洩的舞臺 / 視覺中國
在中年婦女朋友圈裡,幾乎看不到的內容基本有以下幾類:
買了什麼奢侈品;
吃了頓很貴的飯;
和老公秀場恩愛……
說到底,在這個大家都買得起、吃得到、有老公的圈子裡,裝,也是很累的。
更重要的是,每個夜深人靜的時候,當別人最放鬆的時刻,卻是老母們最緊張的時刻。
大多放鬆不下來,陪作業和複習迎考的媽媽們,此時哪有空去經營什麼網絡生態,自己家的生態還搞不平衡,烽煙四起。
02
分組太麻煩
常聽朋友說:「唉,我發個朋友圈也就屏蔽200來人…… 」
其實中年婦女並不是厭倦了朋友圈,她們只是愛分組了。
前些天有個媽媽說,兒子得了一個比賽大獎,含金量還不低,她忍不住發圈炫耀一下。
但覺得讓領導和同事看到會過於高調,於是屏蔽了「工作分組」;
讓孩子同學的家長看到會顯得炫耀,於是屏蔽了「同學家長」;
出於各種顧慮,最後屏蔽的人數有100多個,而她朋友圈一共才300人……
最後想來想去,也沒什麼好發的,算了吧。
關鍵是有一些分組,你是既想讓他們看到,又怕被他們看到。
比如,當你想發一條「加班過多容易猝死」的連結到朋友圈的時候,你是想讓老闆看到還是不想呢?
好為難啊!
更重要的是,中年婦女的朋友圈有時根本身不由己,老闆、老媽、老公、老公的朋友、同事、同學、老師都在那看著,如果真的做自己,恐怕很快就逐漸沒朋友了。
當我發完一個朋友圈,滿腦子想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我剛發的那條要不要撤回……
這麼想想,正常人也快精分了。
還是什麼都不發,又省事又省心。
03
無人喝彩或拉仇恨
不也很自在
大多中年婦女最初都難逃「曬娃狂魔」的命運,她們的理念是「我娃天下最可愛」。
而每個老母在孩子逐漸長大之後,看到後來者前赴後繼地曬著寶寶的時候,才會明白那句話:
除了自己的娃,誰的娃都醜……
現在,唯一值得中年婦女動動手指,跟大家分享的「娃的動態」,基本就是「黑娃」:
作文寫得有多狗血、把家裡弄得有多亂、幹了什麼欠揍的事、惹了什麼禍……
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可以幫助你在朋友圈樹立人設。
因為中年婦女都變得懂事了——只有把自己的倒黴事說出來,才能讓別人開心開心。
如果一個中年婦女曬娃沒有動力、不美顏也不敢發朋友圈,曬恩愛怕死得快,那能發朋友圈的內容更是越來越少了。
朋友圈不是拿來作為孩子日常生活記錄,就是作為工作宣傳,至於自己的私人生活,那就像地下戀情一樣,嚴防死守。
在朋友圈裡做一枚人畜無害、歲月靜好的中年婦女,連自己都覺得被陶醉。
04
歸根結底是因為
中年婦女想得多
中年婦女好像都有點偶像包袱,不凹好姿勢,不能發朋友圈。
而現在,就算好不容易凹好了姿勢,蓄勢待發,突然間也可能會被一個意外攪亂了心情。
這個意外包括但不僅限於,豬隊友掉鏈子、父母生病、孩子犯錯被老師點名、工作爛攤子被踢到了自己頭上……
任何一點小事,都能讓中年婦女喪失了發朋友圈的意志力,妥妥地隱身於網絡(也不會輕易被發覺)。
有些事情放在朋友圈讓人圍觀,剛開始覺得挺有趣,沒過多久,就覺得有點傻。
中年婦女的精神境界,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她們愛得快、恨得快、笑得快、哭得快,所以變得快。
當然,傲嬌也是中年婦女遠離朋友圈的一個原因。
以前是太在乎別人的想法不想發,現在是太不在乎別人的想法,所以懶得發。
每次看到小姑娘們大冬天穿著超短裙、吃火鍋都能刷屏的時候,中年婦女都能露出老奶奶般的慈祥笑容,心裡默念著: 年輕真好啊,你們就等著感冒上火吧!
越獨立的中年婦女越不愛發朋友圈。
有時感覺自己的生活真的平淡無奇,只想看別人的熱鬧,卻不想被別人看到自己的生活。
看完一圈熱鬧後發現:這些熱鬧也不是我想要的,還是我的生活比較好……
最重要的還是,中年婦女看透了生活,努力做到看破不說破,說多了都是錯。
雖然內心還是洶湧澎湃的,但更多時候,會選擇在疏而不離、包容度強的微信群裡吐吐槽,即時排解點喜怒哀樂。
雖然自己越來越少發朋友圈,但我們很鼓勵別人多發。
當我們頹廢沮喪的時候,瞄一眼朋友圈就能瞬間high起來,尤其是看到誰家老公和娃又挨罵了。
不信,你給文章點個「好看」,就能發現,那群找不到發洩方式的中年婦女,都用這種方式相聚。
作者:十三姐,魔都宅腐文藝斜槓女青年代表,集專欄作者 / 前衛派心理學者/城市畫像探索者於一體的花季婦女,公眾號格十三(GSSW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