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過年期間,我經歷了人生第一次相親。
朋友很詫異,「你這麼叛逆的人也會去相親?!」
本來我是反感的,但一個讀社會學的朋友開解我說,相親是了解人性的一次好機會,你可以看看為什麼親戚想戳合你們呢。
於是我就開心又好奇地去了,但我發現這背後的匹配算法其實很簡單,親戚多次強調為什麼這個男孩值得你相處呢,這個年頭房價這麼貴,人家已經有房了,以後你就可以安居樂業了。
但得知有一個想漂泊四方的女兒,我媽很焦慮。
有個老師為我設計過一條絕妙的人生道路。當時我想大四休學去間隔年,他阻止我說:「為什麼要冒這個險呢?你畢業出來找個500強,工作幾年進修MBA,裡面多的是成熟優秀的男人。」
但撞上了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學生,老師很焦慮。
你說,什麼時候身為女孩,就讓人這麼焦慮呢?
母親為女兒焦慮,害怕學歷高了成剩女,害怕年齡大了沒人挑,害怕她四處奔波受苦受累,害怕她一不小心受傷害。
母親的焦慮也耳濡目染地傳遞給了女兒,女兒也很不安,害怕不夠完美,害怕別人的目光,害怕一個人做決定,害怕一個人上路,害怕更多。
開通公眾號後,有很多人留言給我說:「Jamie,我覺得你是個很勇敢的女生」,也有很多人說自己很迷茫,很害怕。
我所謂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我明知自己害怕,我還是要做。
因為不勇敢,就不可能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啊。
所以女孩,為什麼你不夠勇敢呢?
2014年,護舒寶有條紅極一時的視頻叫#LikeAGirl,我曾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
3年後的今天,我再次回看視頻,仍忍不住落淚。
女孩不是生下來就脆弱的,而是在社會輿論中久而久之變脆弱的。在幾乎所有的童話裡,女孩都被刻畫成是被王子保護的人。我們也從小備受父母的叮囑,有數據調查表明,父母對女孩說「小心」的次數是男孩的四倍之多。
所以女孩越長大,就越「像是一個女孩」,越容易活成別人所賦予的標籤,但你看那些涉世未深的小女孩,當別人叫她們「像女孩一樣跑步」,「像女孩一樣踢球」時, 那動作裡的自信,她們反而活出了自己。
"To run like a girl, it means run as fast as I can. "
我想我必須成為一個勇敢的女孩。
只有這樣,我才能成為一個勇敢的母親,鼓勵子女無畏地追逐夢想;只有這樣,我才能鼓勵更多朋友跳出舒適圈,做勇敢的決定。
回顧自己短短22年的人生,有這麼幾點感悟,分享給所有想變得更勇敢的女孩:
1. 在你害怕前先舉手
先爭取機會再說,若是等下去,你可能打退堂鼓;其次,你準備得再好,機會也可能不在了。
大一時學院評選國家獎學金,每個專業一個名額。當時我綜合測評排第一,學術成績排第二,但和第一已經很接近。當時我沒去申請評選,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優秀,認為國獎應該會給學術成績第一的男生。
大二的時候,我終於去申請國獎了,並以絕對的優勢拿到了。反思自己為什麼大一的時候那麼輕易放棄呢,國獎評選看的是學術成績、綜合測評和答辯三者的評分,我學術是差了一點,但我能出彩地答辯啊,不是沒機會哦。
這涉及到男女生的一個心理差異,在求職的時候,男生覺得自己有六成合適就去申請了,女生或許要覺得自己百分白合適才去爭取。
但如果你連爭取的勇氣都沒有,自然沒有機會啊。
從小學到大三,我就沒有穿過膝蓋以上的裙子。為什麼呢?因為我家裡人從小就告訴我我腿很粗,我其實會自卑,所以總是穿褲子來遮蔽自己的缺陷。但隨著我開始出國遊歷,看過太多不同身材的女生,我160cm, 53kg這點size, 放在哪裡都說不上胖。一個人要美,首先不是去減肥美白,而是去建立自信。你說我長得黑,歐洲人還覺得我膚色健康可愛呢,我哪來那麼多功夫去迎合不同民族的審美?做自己啊!
終於到了大三的暑期,我開始穿短裙,發現哪有那麼多人看你腿粗不粗,最後還是你一個人在看來看去,自我嫌棄罷了。
說你的人,其實也挺無聊的,我們用別人的目光去束縛自己就更可悲了。要想勇敢,就先學會悅納自己。
在讀者留言中,經常有人說,「 我想做什麼,但父母就是不同意 」
但女孩啊,你為什麼就那麼聽話呢?
如果凡事都要得到父母的祝福,那說明你還不夠想去做那件事啊。
你最親的人,不一定就最能理解你。兩代人的差異,不是對錯之爭,而是價值觀不同,想要的生活也不同了。
我不教你叛逆,只想你獨立,對自己負責。之所以說不要凡事徵求父母意見,是想你學會自己做決定,而不是總等著別人給你一個答案。都成年人了,想做什麼,就大方「通知」父母;想父母不擔心,自己就去變得更強大。
活得不夠勇敢,就莫怪別人沒有給你勇氣,自己不可以給自己打氣麼?
學會走出自己舒適圈,定期去嘗試一些讓自己害怕的事情。
例如,一個人遠行,一個人照顧自己,一個人走上舞臺,一個人去嘗試你喜歡又害怕失敗的事情。越練習,就越勇敢。
還記得我第一次獨自遠行,我剛到德國交換,決定一個人先背包上路。作為一個路痴,我很緊張,接連火車和巴士都下錯站,那天我經歷了很多彎路,為了省錢選擇暴走,最終去了我想去的地方。一天結束後,我在海德堡的河邊看日落,發現我的情緒裡不只有害怕,還有感動和自豪,我一個人也走過了這麼遠的路。
慢慢地,我去的地方越來越多。當我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面對襲來的未知,我學會了掌管自己的情緒,我不是不害怕,只是我把害怕放在了勇敢、樂觀、冷靜等情緒後面。
最後,還有一些話是想對天下的父母說的。
如果你有一個女兒,希望你可以鼓勵她們更加勇敢,對女兒最好的保護其實不是跟她們說:
「 希望你能留在我身邊,這樣方便父母照顧你。」
恕我直言,我知道你們很愛子女啊,但殘酷的事實是,子女越長大,你們就越無力保護他們,越無力面對世界的變化。嘗試照顧子女一輩子、給他們做最安全決定,只能培養出「巨嬰」。
也不必說:「我們老了保護不了你,去找個好男人吧。」
好男人也許真的很重要,但世界上沒有比「自己就能照顧好自己」更靠譜的事吧?
外面的風雨已經夠大了,教她們如何長成一棵大樹吧。
若是迴避了所有風險,也就斷絕了一切成長的可能。相反,給她們冒險的可能,讓她們懂得如何面對危險,如何做理性的判斷。為她們的勇氣而加油,讓她們學會頂天立地。
願天下的女孩們,都可以更加勇敢。
去觸及自己的夢想,去放肆的微笑,去釋放你們渾身的潛能。
有半邊天空是留給你的,你為什麼不去飛翔呢?
有沒有一個人或者一件事,
教會了你勇敢?
歡迎底部留言哦~
謝謝小夥伴們的支持
讓我一個月就成為了「原創號」
從今大家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
菜單裡有「精選文章」
點擊「撩我」還可以加我個人微信
看我朋友圈的間隔年直播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點讚、分享哦
我是Jamie
背包走過90城,
22歲在間隔的路上說故事
想和你一起,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長按掃碼關注,和我一起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