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沙溪鎮舉行的2020年中國特產美食網紅直播帶貨節(中山站)。 (資料圖片)
首屆時尚沙溪328直播節暨2020中山沙溪休閒服裝網絡特賣會上,該鎮書記、鎮長分別出鏡帶貨;2020年中國特產美食網紅直播帶貨節(中山站)活動吸引50多萬網友到網紅主播直播間「圍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直播帶貨、雲上展會等背景下產生的「雲經濟」,一時風頭無兩。特殊時期誕生的「雲經濟」模式,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商家們更是體會到其中的紅利。
●雲端帶貨:「屏」上帶來經營方式變革
在4月21日中山市企業家座談會上,廣東安樂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嘉林應邀參加,受疫情影響,安樂窩全國數百家門店關閉了近三月之久,儘管如此,黃嘉林依然對公司發展充滿信心。
黃嘉林表示,疫情倒逼企業尋找新的銷售渠道,也倒逼出一批網紅,而以線上引流+線下參觀的安樂窩更是及時轉變方式,將主要陣地轉入「雲端」,均取得不錯的效果,直播帶貨也將成為安樂窩一直發展下去的重要銷售渠道。
「這次疫情讓公司拓展了新的銷售渠道,也將帶來經營方式的變革。」中山歐鎧塑膠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讓明介紹,近年來,公司以生產和銷售美容儀為主,並在2019年底在業內首創瘦臉「小摩兔」,沒想到在日本市場一炮打響,在當地電視臺舉行的一場直播帶貨中,單款產品銷售額超過1億日元。
產品在國外走紅的同時,張讓明迅速組建國內直播力量,一方面依託原有電商團隊在公司內部成立直播團隊,另一方面藉助佛山的直播人才在當地成立直播團隊,兩股力量互相配合、共同作戰。在企業直播帶貨漸入佳境後,張讓明還親自主持直播帶貨。
過去不少企業的訂單是通過廣交會、照明展、五金展等展會渠道獲得,由於疫情防控,人員不能聚集,企業往「雲」上開拓業務,線下業務線上化,已成為新趨勢。
●雲端展會:政企媒攜手探索新模式
復工復產以來,主辦單位紛紛將常規展會提上日程,但最終因防控需要而選擇線上辦展,造就了各類展會的「第一次」,如中山市第一次雲車展、雲房展等。
「現階段傳統展出無法推進,但汽車日常營銷還得繼續。」西區長安汽車經銷商銷售經理李華鋒向記者表示,抗疫期間,中山不少汽車經銷商在線上營銷方面可謂苦花心思,網上展廳、網絡直播、抖音看車等手段層出不窮。不過他坦言,這些特殊時期的創新營銷手段雖然形式新穎,但大多各自為戰,僅限於在自有平臺或員工朋友圈中宣傳,影響力有限,流量低,轉化少。
在此背景下,中山首屆雲車展「橫空出世 」。今年3月,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整合全行業線上線下資源,藉助報業集團全媒體(報紙、官微+官方APP、公交車身廣告、戶外電子屏、社區服務點)矩陣,推出全新線上賞車、購車模式—2020中山首屆「雲車展」。利用大數據技術覆蓋本土消費人群,希望能為市民搭建全新購車平臺,為本地汽車經銷商提供低成本精準營銷。
所謂「雲車展」,是基於H5和雲端技術開發的全新選車、購車平臺。活動期間,市民通過PC端或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雲車展」界面,實現網絡直播導購、網紅直播看車間、VR/AR看車、線上訂單等交流互動功能。
針對疫情防控變化,中山日報報業集團還與火炬區管委會通力合作,在中山首屆「雲車展」成功舉辦的模式和基礎上,打造出專屬汽車銷售企業的2020火炬區「雲車展」平臺。這也是今年中山日報報業集團逐步培育的一個「新營銷品牌+常態化線上展會」,通過「政企媒」攜手助力中山汽車市場消費回暖。
火炬區一位4S店營銷負責人表示,通過火炬區「雲車展」的集中宣傳,消費者可以輕鬆了解到火炬區各大汽車品牌經銷商推出的購車優惠,信息透明。同時,中山日報報業集團通過與火炬區合作推出第三方購車補貼,這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消費者購車的信心。
2020火炬區「雲車展」平臺推出以來,得到了廣泛關注。據了解,短短幾天時間內,已有江西九江、河源等地相關單位,主動聯繫,想來「取經」。
●雲端對接:培養專業人才賦能實體經濟
從直播帶貨到雲展會,從雲辦公到雲課堂,「雲模式」已經延伸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各個方面。疫情期間,行政部門也紛紛完善和提升網上服務,為辦事群眾提供足不出戶可辦理相關業務的服務。
「隨著各行各業相繼復工復產,相對今年第一季度,直播帶貨的熱度似乎有所下降,但是人們的意識很多已經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了。」中山市匯萃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鍾國輝表示,未來的直播帶貨不是簡單的找個網紅在線帶貨,而是需要專業人才團隊,先深入了解企業,並制定細化的方案,才能提升直播帶貨的效果。
去年底,「90後」的鐘國輝選擇在沙溪鎮雲漢國際輕紡城開辦了這家公司,公司定位為線上做團隊+線下商家培訓,是特抱抱的授權播商服務商。鍾國輝介紹,目前市面上直播平臺越來越多,平臺實力大小不一,很多人在做直播,但是很多人在做直播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們公司直播更趨向賦能實體商家,給工具和教思路。據他介紹,今年第一季度,他們線上更多的是招商以及培訓帶貨知識,以及幫助商家通過平臺賣貨。目前,他們團隊已有大湧紅博城(真如商學院)、東升(飛粵直播基地)、古鎮(燈無憂培訓學堂)三個基地。
鍾國輝向記者展示了一本籃色封面的「職業技能證書」,這本證書是今年4月份由全國職業人才認證管理中心頒發,崗位名稱為:網絡主持人。「雖然直播帶貨很火,但專業人才還是嚴重不足,現在已經開始有網紅主播證書了,估計以後做主播還得持證上崗。」
訪談
「雲經濟」是一次大規模創新
「雲經濟」會是一陣風嗎?在眾多的「雲經濟」中,哪些是引領未來的真正創新,哪些又是偽需求?圍繞這些關注的話題,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山市物聯網協會會長、廣東司南物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張力,以及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歐瑞秋。
張力認為,單從基礎設施和網絡傳輸來講,4G都能夠滿足直播要求,有了5G傳輸方式和終端設備的完善,使得「雲經濟」發展有了更好的硬體基礎,同時也是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發展的必然結果。
他表示,中山有大量的外貿企業,受疫情影響,更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比如,參展、經銷商會議、新產品培訓、帶貨直播等,都要想到「雲」上去發展,「雲經濟」應該是一個大機會。特別是在5G網絡傳輸和終端設備完善,以及平板手機電腦等大規模普及後,「雲經濟」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據了解,今年一季度,隨著雲直播、雲銷售、雲參展,雲監考等「雲經濟」的發展,運營商的流量銷售,終端平板的銷售,甚至網線,電腦的銷售都創了歷史新高。張力認為,「雲經濟」的火熱,至少在促進5G建設,4G流量和終端設備方面起到促進作用。對於傳統企業來說,迫不得已需要去做一些「雲」上的推廣和借「雲」轉型。以往通過展會,面對面客戶溝通模式談業務,現在都成為不太可能,因此在「雲經濟」方面需要主動出擊和完善。
疫情之下,傳統經濟遭受巨大衝擊,「雲經濟」迎來發展良機。「雲辦公」「雲課堂」蓬勃發展,「雲展會」「雲逛街」「雲旅遊」應運而生。歐瑞秋博士認為,「雲經濟」不是嚴謹的學術概念,而是當前網際網路經濟新形態的生動概括。籠統來說,「雲經濟」是一次大規模創新,集中表現為以雲計算為核心的「網際網路+」技術群的商業化應用。疫情重創傳統經濟,削弱了傳統的阻礙力量,為「雲經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我國「雲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我國近年來大規模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雲經濟」的發展必將加速5G技術的發展,並且促使5G技術與「雲經濟」發生疊加效應。歐瑞秋認為,某些「雲經濟」在疫情過後可能會消失,但人們對「雲經濟」的體驗和期望不會消失。人們對「雲經濟」的體驗和期望,會潛移默化地改變居民的生活方式、企業的組織管理、市場的運作模式,從而為「雲技術群」的演化發展、「雲產品」的迭代升級提供堅實的社會經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