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的路上總能看到一些雄偉的建築物,如果只是舉起相機拍一張遊客照,那未免太過於可惜,對於這類建築物,就應該突出建築本身的特點,欣賞建築美學,若你不會拍建築,就認真地看完本文,帶你了解建築攝影。
善用鏡頭特性營造不同效果
世界上著名的建築物形狀都非常獨特,拍攝時要考慮建築物本身的外觀和特點,並想辦法將特點放大,用照片帶給觀眾美的一面,一般來說,特點放大就是要靠近拍攝,利用超廣角鏡頭就可以營造誇張的透視感,強調近大遠小的對比,在結合仰拍的角度讓建築物產生高聳入雲的感受,這樣拍攝出的照片區別於遊客照,非常震撼。
因為超廣角鏡頭擁有超寬廣的視野範圍,即使站在較狹窄的空間也能將眼前的美景全部記錄,展現建築寬敞宏偉的一面,看起來就更有氣勢。
除了廣角鏡頭以外,還可以使用長焦鏡頭,它帶來的視覺壓縮消除了距離感,營造出空間緊密的效果,讓樓與樓距離看起來更近一些,顯得城市繁華。
長焦的特性就是可以拍得更遠,更小的主體可以拍得更大,因此,可以使用長焦鏡頭拍攝建築物的某些雕刻、圖案等,記錄建築物的細節。
想擺脫千篇一律的遊客照,不妨試試魚眼鏡頭,這是風光攝影師的一大利器,以全新的角度拍攝地標建築物,魚眼效果會將場景進行扭曲,呈現出非常誇張的彎曲效果,令人眼前一亮。
通過多種鏡頭的運用,能表現建築物宏偉壯觀或細節的美感,攝影師是用光的藝術,拍攝建築物也要懂得運用光線,光線可以調節照片整體氣氛。
早上要以順光拍攝,照亮了建築物的細節,側光能更好的表現建築物的立體感。如果建築物線條美感較強,就降低曝光以逆光的角度拍攝,用剪影的手法去強化線條結構。下面2張國會大廈的照片是在不同時間拍攝出的效果,分別用正常曝光和剪影來表現建築美感,我覺得第一張很有現代感,而剪影照更有浪漫夢幻的感覺。
雖說建築物是照片的重心,但如果只拍攝建築,就會顯得呆板枯燥。拍攝建築物時最好觀察周圍的環境,可以融入其他元素,加入前景可以提升照片的美感。
拋棄傳統的井字形構圖手法,站在建築物底下仰拍,向天空延伸的造型能引導觀眾的目光看向天空,呈現高聳入雲的效果,非常壯觀。
夜景拍攝建築物時留意是否有水池、鏡面、雨水,這些水元素都是拍照的好幫手,可以呈現出倒影,形成虛實交錯的效果,讓夜景照片看起來不會單調,反而燈光會變得更多,畫面更絢麗。
在拍攝一些門洞框架剪影時,若覺得單調就加入前景或者主體,例如等有人經過時在拍下,不但豐富了畫面,反而可以交代一些事情,增加了照片的故事性。
單調冰冷的建築物或許看起來沒有美感,同樣是可以加入一些前景,用櫻花作為建築物前景來襯託,顯得有生氣。
前面所提到的建築攝影都是以較高的快門速度拍攝的,偶爾也可以使用慢門攝影與建築結合,路邊的車燈帶來的線條美感也可以加入到建築內,烘託出城市的繁華、熱鬧、川流不息的感覺。
綜上所述,建築攝影的特點是讓攝影師去考慮如何將建築拍美,而不是拍大,很多新手在拍攝建築時就會將建築充滿整個畫面,只知道表現大,忽略了前景和周圍元素的運用,拍攝出的建築就只是一個建築,毫無美感,應試著結合前景和周圍元素來烘託建築美感,這樣拍攝出的建築攝影作品就更豐富,有故事也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