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考試時間只有180分鐘,考題卻有297道,平均每題用時36秒,「如果準備了4杯水,卻來了5位領導,應該如何分配」……這些近乎「反人類」的招聘題目和設計不斷刷新著「求職難,難於上青天」的認知。「心動」的offer令人「焦慮」,出路在何方?
一屆又比一屆難
2020年874萬應屆畢業生的「冰與火」之戰餘震還未消,2021年又一批蓄勢待發的畢業大軍已經又走在「硝煙再起」的路上。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會議指出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
909萬!面向的又是怎樣一個就業的市場?是仍在復甦和重建,經濟增速努力回正的疫情後時代,是更加強調內部消化與循環的「內捲化」發展形勢,是某些傳統崗位逐漸收窄,新興崗位又供不應求的矛盾現狀。
與就業難同時出現的是考研人數的激增。從各個學校公布的數據中顯示,今年或許是近幾年考研競爭中最為白熱化的一年,多所高校考研報名人數漲幅超過10%!其實不難理解,就業競爭力的持續上升讓很多畢業生選擇了這條「進」可深造學歷,「退」可壓力緩衝的「兩全」路。只是,僅僅依靠提升學歷的應對策略是不是真的可以成為最後的救贖?答案尚未可知。
沒有不被需要的人,只有不被需要的技能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面臨嚴峻複雜的就業形勢做好謀篇布局、力量統籌、政策儲備、風險應對等各項工作。通知中指出要推動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
學歷和名校,是跟隨傳統大學制教育衍生的概念。這個關於用人導向的最新通知無疑釋放出了不能簡單以學歷和名校「論英雄」的信號。沒有不被需要的人,只有不被需要的技能進一步明確,成為用人市場和就業風向的「驗金石」。
僅以幼師和保育員為例,「全面二孩政策」後出生的首批適齡兒童開始陸續進入適園年齡,預計到2021年,這方面人才缺口會超過300萬人。同樣,中國技能勞動者約1.7億人,佔就業人員總量的21.3%,而高技能人才只有0.5億,缺口高達上千萬;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的新職業人才需求缺口量更是達到3000萬之多。因此,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加強在職人群能力技能再培訓,滿足社會用人需求已經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教育強國包括學術強國和技能強國兩個層面。其中技能強國是實現中國經濟戰略轉型升級的長遠需求和戰略目標,打造技能強國是建設經濟強國、生產強國和製造強國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藍領」和大學生打開就業窗口。」來自環球網校的CEO伊貴業先生對注重專業技能培訓,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就業效率和實現職業教育轉型發展上一直有著前瞻性的審視和洞見。
「十三五」期間,中國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教育年培養人才已近千萬。這些對跟隨教育現代化大江大河發展洪流,一路見證職業教育不斷跨越和革新的伊貴業先生來說,更是體會頗深。「專業技能人才資源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關鍵因素,但如何更好地服務於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培養產業轉型升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如何怎樣破解理論和實踐教學「兩張皮」難題,建立健全校企共贏機制?這些都是職業教育領域需要共同思考和面對的問題。」伊貴業先生如是說。
作為在線職業教育領域的領先者和開拓者,環球網校一直在踐行中發展和成長。在培養學員所需技能知識之外,更在深入細分方向和資源整合的基礎上,真正連結就業途徑和渠道。「在線職教可以在搭載智慧智能教育的基礎上發揮對就業市場有力補充的作用和價值。」而環球網校也會一直在緊跟社會風向的趨勢上,在課程品類的研發上,在教學效果的打磨上,在就業渠道的扶助上探尋屬於在線職教的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