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遲,直入正題。前不久,我看到國外玩家們在討論一個非常有趣同時充滿技術性的話題,「上世紀90年代期間的重大革新手錶」。上世紀90年代,一度被認為是鐘錶界的「荒地」,因為上世紀80年代石英表的衝擊剛剛過去,豪華機械錶才慢慢緩過勁來。到了2000年之後,才重新風生水起。在90年代,沒有什麼能引起我們興趣的手錶。對於這一觀點,一些玩家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沒有90年代的這幾隻表,就沒有現在的重量級熱門表。所以我今天想做的,就是向各位展示這些90年代的重要手錶,並對外國玩家列出的榜單進行補充(排名不分先後)。
愛彼star wheel 我們可以看到這隻手錶通過旋轉轉盤顯示時間。
愛彼Star Wheel在1991年推出。顯而易見,這是一隻特別的手錶,沒有常規的指針,是通過透明藍寶石轉盤和盤面上方的弧形刻度顯示時間。小時是通過三個轉動的轉盤顯示,每個轉盤上有4個數字,代表小時,3個轉盤正好是12個小時。錶盤上方的弧形刻度代表分鐘從0到60,正好一個小時(60分鐘)。三個小時轉盤順時針繞著錶盤中央轉,每個轉盤自己也自轉。從而通過小時轉盤上的數字和弧形刻度上分鐘,來看時間。Star Wheel這個名字也恰當的反映了這種星球自轉、公轉的時間指示方式。
愛彼star wheel的顯示方式,目前使用這種時間指示方式的手錶是Urwerk(和域)。
這隻手錶的上榜原因是,手錶運行方式太超前。目前使用這種時間指示方式的手錶是Urwerk(和域)。任何一位資深的鐘表愛好者都會了解Urwerk昂貴的價格和炫酷的行星運行方式。要知道,在20多年前,愛彼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運行方式了。在今天,愛彼Star Wheel依然保持著還不錯的身價,在拍賣上能有人民幣6萬、7萬元的價格,我想這很大一部分要得益於這隻手錶36毫米的口徑(能戴的出手)。
萬國飛行員追針計時錶
如果各位覺得Doppelchrono這個名字陌生的話,我換一個名字各位就熟悉了,萬國追針計時錶。對於萬國追針計時錶這一發明,我是心悅誠服的。因為沒有萬國這一項發明的話,我們很多人就玩不到追針計時錶了。追針計時錶曾經一度是手錶中的一大複雜功能,比萬年曆、陀飛輪有過之而無不及,高不可攀。直到萬國追針計時錶的出現。萬國的追針計時錶是由Richard Habring發明的(資深玩家應該都知道Habring後來獨立成立的品牌)。它直接以最常見的7750機芯為基礎,設計了一個追針計時模塊,追針計時功能用兩個凸輪控制(注意,是凸輪),這就大大降低了追針計時錶的價格,一下把追針計時錶拉下了神壇。
萬國追針計時錶是通過7750改造而來,資深玩家可以輕易看出這枚機芯上濃厚的7750特徵。
我們現在在萬國專賣店裡看到的萬國追針計時錶,就是這個發明的成果。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公價只有8萬、9萬。讓很多人都能買的起,玩的起。
NO.3 萬國Il Destriero Scafusia Grand Complication
萬國戰馬
同樣,我換一個名字,各位就知道這是哪只表了,萬國戰馬。萬國戰馬是為了慶祝萬國125周年推出的大複雜表。在當時那個年代,石英表浪潮剛過去,機械錶還沒怎麼緩過勁來,根本就沒有什麼大複雜表,萬國戰馬是當時最複雜的手錶之一。包括了追針、三問、萬年曆等等。萬國戰馬讓人驚異的不單是它的複雜,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這麼複雜的手錶是用ETA7750機芯改造出來的。包括Kurt Klaus(萬國著名的萬年曆就是他研製的)、Richard Habring(上文有提到)在內的數位大師在最普通的7750計時機芯上大動手術,最終打造出當時最複雜的手錶,萬國戰馬。
萬國戰馬同樣是通過7750改造而來。
如果有誰詆毀ETA機芯,說ETA機芯不好,一句話就可以懟回去「戰馬是7750」你說你服不服?
NO.4 Alain Silberstein Krono Saphir
Alain Silberstein Krono Saphir使用透明藍寶石表殼,我們可以看到表殼是透明的。
這隻表我不認識,是國外玩家發出來的。這隻表之所以意義重大,是因為這隻表在1993年,第一次使用了透明藍寶石做表殼。我們可以看到手錶的外殼是透明的。現在透明藍寶石表殼的手錶都是鐘錶界裡的超級豪華手錶,價值不菲。Richard Mille、宇舶都推出過藍寶石透明表殼的手錶。這隻表是他們的「鼻祖」。
朗格1的經典布局從誕生至今,從未改變。
朗格1隻是在尺寸上發生變化,38.5毫米朗格1月相和41毫米朗格1月相,我們能看出大小區別。
也許一些玩家不知道,如今紅透半邊天的朗格1其實誕生於1994。在1994年能設計出這麼獨特、比例完美的手錶讓人佩服。朗格1完美的設計讓這隻手錶在20多年後的今天,除了尺寸大小外,手錶外觀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協調的盤面、豪華的機芯裝飾、良好的技術配置,朗格1可以說是當代最完美的手錶之一。朗格1之所以入榜的另一大原因在於。朗格1重新帶動了德國豪華手錶重出江湖,讓德國表重新回到世界一流手錶的行列。
第一隻歐米茄同軸擒縱手錶,同軸擒縱版碟飛。
同軸擒縱是歐米茄獨有技術配置,也是在傳統槓桿擒縱之外,唯一大規模量產的新型擒縱機構。在今天,歐米茄除了使用傳統手動上弦計時機芯的登月超霸外,其他絕大部分手錶都已經使用了同軸擒縱(個別石英表除外)。很多玩家都知道,歐米茄同軸擒縱是George Daniels發明的。George Daniels在1974年就發明了同軸擒縱,幾經碰壁後,最終被歐米茄使用。歐米茄同軸擒縱的第一次推向實用化,是在1999年。歐米茄在一隻碟飛上應用了同軸擒縱。這隻編號000的碟飛,被作為禮物送給了George Daniels。
這隻編號000的碟飛,被作為禮物送給了George Daniels。
同軸擒縱的重大意義在於,人們一向認為,槓桿擒縱是最合適的擒縱了,但是同軸擒縱打破了這個論斷。同軸擒縱不但量產了,而且在今天已經發展到至臻同軸的地步。經過不斷改良,已經成熟,並達到了設計之初,減低擒縱運行時的摩擦,提升擒縱運行效率,降低對潤滑需求的目標。歐米茄能把同軸擒縱量產並發展到今天的地步,讓人佩服。
天梭T-Touch
我想誰一開始也不會想到,天梭會上榜。但是看看現在觸屏智能表的勢頭,就會發現天梭T-Touch的確先人一步。T-Touch曾經一段時間很火,很多人買。這隻表在當時的確很炫酷,有指針有液晶屏幕。觸摸表鏡的不同位置,手錶指針就自動旋轉,顯示氣壓、高度、指南針等功能,非常好玩。手錶看上去很有科技感,在當時非常驚豔,價格又便宜,深得人心。
天梭T-Touch的觸控屏幕對日後的手錶影響重大。
天梭T-Touch在1999年就推出了,外國愛好者一致認為這隻手錶可以視為現在智能表的「鼻祖」,我表示認同。
Spring Drive版GS手動8日鏈
國外玩家把精工Spring Drive列為90年代重大革新的手錶,我並不十分認同,因為精工Spring Drive和歐米茄同軸擒縱一樣,都是某品牌的獨家技術,但是歐米茄完全普及了同軸擒縱並且大規模量產,並受到廣泛接受和認同。相比之下,精工Spring Drive雖然研製成功了,效果也達到了,但是並沒有成為精工的「王牌」,依然比較小眾,大部分玩家買GS還是選9S而不是9R吧。但是既然人們把Spring Drive提出來,我也把它放上來。
Spring Drive版GS手動8日鏈機芯很精美,右上方的夾板造型被認為是富士山的寓意。
精工Spring Drive被稱為「寧靜革命」(因為用電子控制的飛輪取代了擒縱、擺輪,手錶運行沒有「滴答」聲,秒針也不會抖動),Spring Drive是一種機械和石英混合的機芯。通過機械方式上弦,用機械方式「發電」然後來控制電子電路。用電子單路控制手錶走時,有人說Spring Drive像車上的「定速巡航」,的確如此,設定好一個走時精度,然後讓電子電路把手錶的走時精度控制在這個精度範圍內。Spring Drive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在於它這種半機械半電子的機芯得不到廣泛的認可,很多玩家比較在意它不是純粹的機械錶,所以直接去買純機械的9S系列GS了。
愛彼皇家橡樹離岸型計時錶新款26470
原本的討論結果裡沒有皇家橡樹離岸型。皇家橡樹離岸型是我補充到這個榜單中的。我用皇家橡樹離岸型代替了榜單中的Vianney Halter,理由是,從想在的流行趨勢、戴表潮流看,離岸型的意義更大。
各種版本的26470
皇家橡樹離岸型是在1992年推出的。現在皇家橡樹離岸型已經在豪華運動表裡一手遮天了。如果當年沒有離岸型的出現,愛彼單靠一個皇家橡樹不會有今天的火爆程度。我曾在一個西方的採訪中看到,當時愛彼第一次推出離岸型時,傑羅尊達的老婆都驚了,她都沒有想到,愛彼把他老公的作品改成了這樣。但事實結果說明了一切,更大、更強、更運動的離岸型已經稱霸豪華運動表的世界了。並且,我們可以看到,每當愛彼有了新的技術、新的材質、新的概念都會首先使用在離岸型上。從皇家橡樹到皇家橡樹離岸型的變化,也帶動了豪華運動表流行趨勢的變化,就是要大要識別度高要時尚。還是那句話,「玩愛彼就玩皇橡,玩皇橡就玩離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