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將老樸一家稱作「愚公」,也對,也不對。對的是,60年前老樸一家就搬到了長白山下,三代人一直與這座山打交道。不對的是,他們不移山,他們守護山。今年是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建區60周年,「愚公」一家也整整守護了這座山60年。(11月28日 新華網)
愚公,這個在歷史長河中,不斷變換容顏,但是精神始終不變的中國「建設者」,他們用不同的方式,為中國幸福畫卷添彩著色。回望那個移山的偉岸「愚公」,懷抱「雖我之死,有子存焉」的信念叩石墾壤,用孜孜不倦的追求感動上天,讓天塹變通途;看向今天那個守山的平凡「新愚公」,懷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林、造林、護林,用一代又一代的堅守,為我們換來了一幅飛鳥成群、綠林成片的如詩美景,讓「光山」變「綠山」「富山」,讓這裡成為了綠色的鮮明坐標。
勇接巡林重任,「新愚公」是行走的「活地圖」。「通訊靠吼,交通靠走,防寒靠抖」是當時的寫照。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1930年出生的樸炳燦從抗美援朝戰場回來轉業以後,被安排到長白山保護區頭道保護管理站擔任站長,挑起了護山的重任。在這1964.65平方公裡的自然保護區內,踏滿的是他們的足跡,年復一年的巡護之中,走出了「鐵腳板」,更成為了山間行走的「活地圖」,為守護這片山水費盡心力。
挑起護林重擔,「新愚公」是草叢裡的「專家」。樸正吉說:「長白山就是物種基因庫和天然博物館。」對這片林有著深厚感情的他,在愛林之中,更愛這林間的動物,在畢業以後挑起了護林重擔,為研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在草叢一蹲就是一天。是什麼讓他能夠在這草叢中停的下來?是對動物的深愛,是對這片自然保護區的責任,他秉承父志,記錄著這些珍惜動物的資料,也讓這片林有更多的鳥群棲息,每一分資料都是護林的「印記」。
扛起守林責任,「新愚公」是山間的「守護者」。在爺爺、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樸光熙從小就立下了進山的志向,成為了森林防火員。運用智能化的手段監測,堅守崗位不鬆懈,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群森林「守護者」,作為中國成立最早的自然保護區之一,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已經連續60年未發生重大火災。稚嫩的肩膀上,挑起的不僅僅是一片林的安全,更挑起了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大梁,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可持續生存的生態環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大山是一塊無形的「功績薄」,記住這些無名英雄;無名英雄是大山的「風景線」,在大山中無私奉獻。一代又一代的「新愚公」,把一顆心「栓」在了巡山、護林、守林的事業中,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行動,只有呵護每一棵樹苗、珍惜每一種動物、保護每一片森林的平凡付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60年如一日的堅守,才讓綠色播種得更遠,讓生態美景更美。(文/婧藍)
【來源:中國吉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