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紀錄片裡,藏著飯圈女孩的最大共鳴

2020-12-21 澎湃新聞

葉利夫在社交網絡上時刻關注著單向組合的動態,蘇珊在鉛筆盒上刻下披頭四的名字。薩迪亞從不會在公開場合說自己是后街男孩的粉絲,達拉說,「喜歡男團就像社交自殺。總之就是不酷。」

在紀錄片《我曾經正常》裡,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些「瘋狂」與「遮掩」,而是四位女性在對偶像的追逐中,有著自己的成長和建立起的嶄新的自我審視。

撰文丨夏偲婉

編輯丨迦沐梓

出品丨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

「我曾經正常(I used to be normal)」,16歲的女孩葉利夫帶著哭腔激動地說,這緣起於一次單向組合(男子組合One Direction,簡稱1D)的粉絲派對上,她誤把送披薩的小哥認作尼爾(1D成員)後,發出的一聲感嘆。

這一幕被在場的其他粉絲拍攝下來,分享在網絡上,又在學校傳播開來。葉利夫去費城看演唱會時,還被其他的女孩認了出來。

葉利夫的激動表現被分享在網絡上

這樣「不正常」的反應或許每一個粉絲都能夠理解。追星的過程中,總是充滿著愛慕、激動、尖叫、失落與幻想……他們被貼上了「瘋狂」的標籤。

紀錄片《我曾經正常》講述了四位女性的追星故事。她們年齡層不同,但都在青少年時代瘋狂地迷戀過一個男團,並且帶著這段經歷各自在人生之路上走了下去。

這部紀錄片裡,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那些「瘋狂,而是四位可愛的女性在對偶像的追逐中,有著自己的成長和建立起的嶄新的自我審視。

紀錄片《我曾經正常》講了四位女性的追星故事

不同時代的粉絲是相似的

《我曾經正常》裡的四位主人公,分別是喜歡單向組合的高中生葉利夫、喜歡后街男孩(美國歌手組合Backstreet Boys)的25歲作家薩迪亞、迷戀接招合唱團(英國男子流行演唱組合Take That)的33歲的達拉,以及64歲的披頭四(英國搖滾樂隊The Beatles,又稱甲殼蟲樂隊)粉絲蘇珊。

葉利夫在社交網絡上時刻關注著單向組合的動態,和朋友一起去看他們的演唱會,自己親手製作海報,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和偶像自拍。

薩迪亞說「光成為一名粉絲還不夠,還要做得更多,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她在十二三歲起就建立了后街男孩的資訊站,在電視綜藝節目上為他們投票,還會看他們的同人小說。

薩迪亞為后街男孩建立網站

達拉在周末會花上一下午的時間學習接招合唱團的舞蹈,她幻想著有一天可以和蓋瑞·巴洛(接招合唱團成員)同臺表演。12歲那年錯過的澳洲巡演,讓她難過了很久。

蘇珊從不會錯過披頭四的電臺節目,一旦出了新的海報、雜誌,她總會第一時間衝向報刊亭,還在自己的鉛筆盒上刻下披頭四的名字……

粉絲狂熱地尋找一切可能離偶像更近的方式。達拉在描述自己的追星行為時這樣說:「可以說是一種信仰。我不需要教堂,我有自己的教堂。我特別想讓大家都喜歡上他們。」

時代在變,新舊媒介載體混合後,形成了更為豐富的追星方式。飯圈在當下甚至擁有了一套網絡規則和話語體系,這個體系裡有著極其嚴密的組織邏輯和強大的執行力——一方面,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粉絲為了維護偶像營造出的鋪天蓋地的熱搜、維權和控評,「飯圈」成為一個圈,拉開了與普通人的距離;另一方面,依靠著這套組織邏輯和執行力,也推動了粉絲線下活動的落地,包括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的飯圈女孩貢獻的力量。

《我曾經正常》的落腳點,在於不同時代一個個粉絲個體本身,通過她們,我們好像更能認識和理解了粉絲群體的情感認同和追星感受。

達拉用信仰比喻自己的追星行為

男團和女粉

但當我們的討論對象變為男團時,情況變得複雜了。

紀錄片《我曾經正常》中,達拉說,「喜歡男團就像社交自殺。總之就是不酷。」 她特別小心地隱藏著自己對於男團的喜歡,甚至是收藏的紀念T恤,上面的logo也是小小的,十分「含蓄」。

工作後的薩迪亞從不會在公開場合說自己是后街男孩的粉絲,她擔心身邊的同事會覺得自己不成熟,「我覺得他們會評判我,會看輕我。如果是搖滾樂隊,我會隨便說,別人不會覺得我有什麼。」

對於一些粉絲來說,對於男團的喜愛好像是一件「羞恥事」。很多人眼裡,男團成員年輕帥氣,是被市場包裝打造出來的迎合女性審美的產物。而喜歡他們的女生,是愚蠢而幼稚的。這種標籤貼在了男團身上,也貼在了他們的粉絲身上。

她們多少招到了來自家人的反對。葉利夫的父親從來不喜歡單向組合,他會說我受夠了這些男孩子,當女兒想要出門去看演出時,他會吼到,「如果你出去了,就不要回來了。」薩迪亞將一張凱文的海報貼在牆上,她的父親看到後將其撕了下來。長大後的薩迪亞解釋說,「因為這是在冒犯他的文化敏感性,這就是我開始的變化,我開始對男性有感覺。我表現得如此開放,這有點冒犯到他了。」

「對男性的感覺」或許是這份喜愛成為「羞恥事」的本質。葉利夫在談到對於單向組合的喜愛時,形容了這幾個男生完美的外型,在對比身邊的男生時露出了無奈表情。蘇珊說起14歲的自己看到披頭四時,「他們的容貌和聲音和男友一樣,甚至比男友更容易接觸。」

女孩們迷戀著長相出眾、溫柔迷人的男團成員,這份迷戀很多時候是女孩們第一次對於男性的認識,她們心中有了一個同齡的或者稍長几歲的年輕男性的理想形象。

《What Makes You Beautiful》MV(單向組合)

成年後的薩迪亞回憶最早喜歡上后街男孩時的感受,「當你對男性有感覺的時候,男團風潮襲來,我有偶像可以崇拜和表達情感了。」這是一份萌動和情感表達,這嚇壞了很多父親。

男團的人物本身和他們的作品當然在源源不斷地呈現他們的男性魅力。紀錄片中,達拉描述了男團的定義——男團現象從早期披頭四開始,他們穿一樣的衣服,唱情歌及翻唱歌曲,年齡在17歲到21歲之間,作品類型關於愛情、美好時光、傷心、渴望等主題,而性是絕對不允許的,或者是極其隱晦地。

紀錄片中,對於女孩們的幻想用了水彩畫的方式呈現,像是一個小女孩美好又純粹的夢境。這裡有她們對於性朦朧又單純的認知,也是她們尋找到的一種情感宣洩的路徑。

葉利夫幻想和尼爾(1D成員)一起玩捉迷藏

但這樣的行為被很多人否定了。

信仰穆斯林的薩迪亞解釋說自己的文化很害怕女性的性慾。但當全世界對於男團粉絲有一個普遍的標籤,那絕不是薩迪亞所言的一種文化中對於女性的規訓。是我們的文化在害怕什麼,還是社會權力體系對於女性的一種限定?

粉絲的成長和偶像的老去

《我曾經正常》裡,時間對於四位不同年齡階段女性的改變尤為明顯。

那個16歲談起單向組合就會「爆炸」的葉利夫兩年後對拍攝她的導演說,「我喜歡上爵士了,你應該聽聽爵士。」雖然音樂品味變了,但她依然與不支持她音樂夢想的父母膠著著。達拉為自己定製了一張寫著「BOYBAND」的車牌,開著這輛車出發,向外界公開她對於男團的喜愛。薩迪亞在一次后街男孩巡的航遊盛宴結束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狂熱。蘇珊開始將自己與披頭四的故事融入創作中。

粉絲會成長,偶像也會老去。「這是一個時代,你們都會擁有,每個人都會擁有。那不是你唯一的時光,那是一段經歷,在其他經歷發生前,在你開始承擔責任前。有些人稱之為長大。」蘇珊這樣形容。

只是這樣的一場長大裡,我們有太多需要警惕的。

我們要警惕對於女性、對於每一個個體欲望表達的詆毀和輕視;要警惕對於男團包裝下男女權力的一種誤解;要警惕在混合著商業、性和情感的關係中迷失;還要警惕商業之外的權力對於這樣一種粉絲模式的利用。

影片即將結束時,薩迪亞說了這樣一段話,「正常對我來說意味著無趣,如果你是正常的,那麼你和這個世界沒有重大共鳴。如果沒有重大共鳴,人生又是什麼?」她的語調平和,和16歲的葉利夫那句夾雜著哭腔的「我曾經正常」並不一樣。但或許,正是這句失控的呢喃裡,藏著飯圈女孩最大的共鳴。

*騰訊新聞穀雨影像紀錄片《我曾經正常》2月20日正式上線,掃描二維碼,或登錄騰訊新聞客戶端觀看視頻。

閱讀原文

原標題:《這部紀錄片裡,藏著飯圈女孩的最大共鳴|穀雨影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穀雨影像|這部紀錄片裡,藏著飯圈女孩的最大共鳴
    在紀錄片《我曾經正常》裡,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些「瘋狂」與「隱藏」,而是四位女性在對偶像的追逐中,有著自己的成長和建立起的嶄新的自我審視。 紀錄片《我曾經正常》講述了四位女性的追星故事。她們年齡層不同,但都在青少年時代瘋狂地迷戀過一個男團,並且帶著這段經歷各自在人生之路上走了下去。 這部紀錄片裡,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那些「瘋狂,而是四位可愛的女性在對偶像的追逐中,有著自己的成長和建立起的嶄新的自我審視。
  • 飯圈,和我/一位飯圈女孩的自述
    嘖,為了取得更多的素材,我在網上搜了一下關鍵詞飯圈,然後發現搜出來的都是一些,呃,不太好或者是歧義比較大的話,我來隨機複述幾句啊:「別把飯圈帶到xx裡」,「飯圈裡都是瘋子」,「真是挺反感飯圈行為的…」「一些飯圈mugou罷了」「飯圈就是老鼠屎,到哪哪變質」,「飯圈人就沒正常過」,阿西這樣的話還有很多
  • 當今年輕人最大的矛盾在哪裡?飯圈女孩和二次元肥宅,誰比誰高貴
    相信各位身邊都有飯圈女孩,而飯圈女孩在廣大網友心中,總不是一個好詞語。因為現在國產偶像的盛行,每年的選秀多不勝數,而越來越多的少女們加入了追星的行列,開始成為飯圈少女。她們在微博上到處控評掐架,只為了給自己的哥哥爭取好資源,她們集資打投也只是為了讓哥哥有一個好的名次,飯圈女孩有段時間因為風評太差而屢屢被群嘲,而飯圈女孩和二次元阿宅們本來是互不相關的群體,但是卻經常因為一些事情發生罵戰。
  • 在這部紀錄片裡,我看到了最真實的王源
    「沒有哪個夏天像今年一樣",這句話是王源在《環球人物》專欄《王源說》裡面的一句話,也是這部紀錄片的主題。2020年1月9日,這部紀錄片正式上線。 2019年的夏天,發生了很多具有儀式感的事情。王源發布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源》,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場個人演唱會《源》,踏上了獨自去美國求學的旅程。
  • 飯圈女孩是什麼意思有何梗 飯圈女孩指哪類人
    最近網絡上有很多流行詞彙,其中飯圈女孩就是很多人常提起的。但是不少人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什麼人被稱為飯圈女孩呢?一起來了解下。  什麼是飯圈女孩  飯圈是粉絲圈的簡稱,具體來說是指喜歡某個明星或者組合的粉絲群體。  這個詞形象生動的表達了一群人茶餘飯後一起討論某個明星。
  • 飯圈女孩是什麼梗 鳴鴻傳三姐妹成就蓋世英雄劉星雨
    劇中陸琦蔚飾演的古兒公主對白客飾演的劉星雨,『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的追星模式更讓無數飯圈粉絲頗有共鳴,深以為然。  《鳴鴻傳》主要講述了天神捕快沈十五與妖王劉星雨,通過破獲種種奇葩案件解鎖前世今生的故事。隨著劇情的推進,劇中的核心女性也逐漸深入人心,尤其是陸琦蔚飾演的古兒公主,堪稱古裝飯圈女孩。­  你我本無緣,全靠我花錢。
  • 飯圈有溫暖!朱正廷全球粉絲團登陸酷我音樂《飯圈女孩戰「疫」錄》
    由酷我音樂暖心打造的《飯圈女孩戰「疫」錄》,通過訪談的形式,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飯圈女孩」的正能量故事。最新一期節目中,我們迎來了「朱正廷全球粉絲團」裡的一位「飯圈女孩」。在生活中,她是一名企業員工,而在「飯圈」她也是一名「朱正廷全球粉絲團」的管理員。
  • 這部紀錄片告訴你
    我從來沒有脫貧過,只在電視裡看過有錢人,假如有錢人和窮人劃定區域,各自行事,其實倒也相安無事。窮人雖然沒有錢,但窮開心還是可以做到的,So,窺視有錢人的生活也是我們窮人的一種閱歷。《有錢人生》這部紀錄片正好滿足了我的想像。
  • 看這部紀錄片就懂了
    看完這部紀錄片就懂了 鏡頭前下的泰勒。去年雙十一期間,借著「貓晚」(「天貓雙11狂歡夜」晚會)表演的機會,「黴黴」泰勒·斯威夫特在廣州舉辦了粉絲見面會,可惜能入場的只是少部分幸運兒,多少人在體育中心外假裝「同場」。
  • 紀錄片《良師》播出時間主要內容 紀錄片《良師》觀後感心得體會
    今年9月10日,紀錄片《良師》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CCTV-9)熱播,從不同的角度生動展示了現實生活中人民教師的動人事跡,為第36個教師節特別獻禮。紀錄片的播出,不僅吸引到教師群體與家長們的關注,更使全國觀眾共同回憶起成長歲月裡一份份珍貴的師生情誼。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畫面極致唯美,主題宏大不枯燥
    該紀錄片的總導演李東珅、周豔就表示,《中國》就是想到歷史中去探尋故事、聆聽聲音、汲取營養。「紀錄片《中國》是一部影像化的中國『通史』,是了解歷史發展的簡明『大綱』。」因為要做的是影像化的簡明中國史,這部紀錄片更像是「歷史教科書」,不講宮鬥、權謀,不渲染戰爭、權變,只講社會、生活、經濟、思潮、制度等歷史重要內容。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 2020-12-07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掬水月在手》:這部8.1分葉嘉瑩紀錄片,是每個人的年度最佳
    當這部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觀後,筆者和數位觀眾一起伴著陳粒演唱的《短歌》坐等到字幕走完,靜靜的沉浸在這了這無比寧靜的兩個小時觀影過程之中。 目前,這部2020年華語院線唯一的一部,也是口碑最好的紀錄片在豆瓣上的分數是8.1分,上映首日只有不到1%的排片,市場與口碑的鮮明對比歷歷在目,值得思考。
  • 「PAGE Collection」從這部紀錄片找回迷失的精神
    在上篇文章裡,我們有說到一個現存的問題「雖然現在人文教育正在重新被提起,但依舊會有學生存在甚至連本國歷史、地理和文化都不太了解的情況,這樣在未來很容易迷失在紛擾的世界裡,並且可能會缺乏社會責任感。」那麼今天【PAGE Collection】就想給大家分享一部講述我們中國大好河山的高分紀錄片,同樣也是許多學校老師會推薦的「最佳了解中國地理文化」的紀錄片。祖國是我們生長的地方,我們最應該了如指掌的就是這篇遼闊的疆域以及數千年來從未間斷的文明。
  • 明星紀錄片為什麼...
    而近年來,從碧昂絲、Lady Gaga、泰勒斯威夫特,到林俊傑、王源、R1SE男團......一批以明星本人為主角的紀錄片湧現,述說著他們的音樂、演藝以及光環下的生活故事。為什麼越來越熱的明星衷於拍紀錄片呢?
  • 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都應該看看這部紀錄片!
    領繪本時,一個女孩觸動了我。她伸出手,又遲疑地縮回。然後將衣角捋起,用力擦拭雙手,直到確認很乾淨,才小心翼翼捧起繪本。女孩眼裡閃著光,好像捧著的不是一本普通的書,而是一件稀世珍寶。我突然就想到了自家那些缺角少頁、很少被珍視的繪本。對城市裡的孩子來說,繪本,是多麼平常的資源。可對資源匱乏的山區孩子來說,一本普通的繪本,就是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
  • 這部胡歌配音的5集紀錄片,適合所有喜愛讀書的人
    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但是還有書籍》,取名的人心裡一定也有很多想說的話吧。偶然看到一個女生推薦這部紀錄片,她說:相信每個愛書之人,看到這部紀錄片都會喜歡。出於好奇我點開了,總共5集,一口氣看完。吸引我的是什麼呢?
  • 飯圈女孩追星常用語科普
    飯圈女孩追星常用語科普時間:2020-03-12 15:59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ggcw什麼意思什麼梗?飯圈女孩追星常用語科普 飯圈是隨著偶像明星而出現的一類追星族,飯圈與普通的追星族有著很大的差異,通常都是有比較年輕的群體組成的,這也讓其有著很強的朝氣和活力,而且在追星的途中更是有著頑強的毅力,這類追星族也經常的會語出驚   原標題:ggcw什麼意思什麼梗?
  • 中國富豪投資10億救活美國上千家庭,這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藏著兩...
    美國 Netflix 紀錄片《美國工廠》曾有美國媒體隱晦地指出,歐巴馬轉戰影視圈之後的這部「處女作」,暗暗嘲諷了川普的「逆全球化」政策。且不論其政治寓意究竟如何,透過影片客觀而真實的視角,我們看到的,仍是那個再淺顯不過的道理: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尋找衝突與對立背後的和平相處之道,才是硬道理。
  • 飯圈女孩秒懂
    飯圈女孩秒懂時間:2019-05-14 17:16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學雞是什麼意思? 飯圈女孩秒懂 小學雞一詞是常見的網絡流行語,初次見面我也是一臉懵逼,這也能是流行語,我缽缽雞第一個就不服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