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分享個人投資思路,不構成投資建議!
今年疫情期間,以科技為主的基金大漲了一波,於是又有一大批新鮮韭……哦不,一批新的投資者入市。
尤其是買基金的,數量增加的非常快,那段時間明顯趕緊身邊很多人都在討論5G晶片半導體。
其中大部分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買的基金具體情況,很多買入的理由甚至是因為支付寶推薦,看到過去三個月或者半年漲幅很不錯,動不動就是30%-40%漲幅,於是就買了點試試水。
買個百八十塊,發現一天能有1-2元的收益,這還得了,存餘額寶1w塊一天才5-6毛,要是買1w這個基金,一天不是100元收益,買個5w10w的,不是都不用上班了?
於是就加大了投入,哪想到買進去就開始跌。
拋開市場因素,說說為什麼支付寶或者這些三方基金平臺推薦的高收益基金,很容易買進去就掛在山坡上,跌跌不休。
這是由於,三方基金平臺代銷基金產品,肯定是希望基金產品賣得更好,所以推薦給大家看到的,都是過去漲得最好的。
但問題是,目前市面上公募基金數量已經超過6000隻,你看到的那種去年收益翻倍,過去3個月收30%+收益的基金,基本上都是重倉某個行業或者某種風格的股票基金。
而A股市場風格總是在轉化,可能今年或者這半年科技火,下半年就是醫療火,這就造成了你買的基金,可能正好是過去某段時間很火的板塊。
所以當你買入的時候,幾乎就是漲到最高位的時候,大概率接下來就會面臨下跌。
之前也給大家講過冠軍基金魔咒,就是當年度漲幅最好的冠軍基金,大概率在次年收益平平甚至墊底,也是由於上述原因。
正常情況,市場的收益是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漲幅,畢竟基金持倉的是一籃子股票,其中某一隻或者幾隻漲幅很大很正常。
但是整隻基金出現大幅上漲,肯定就是基金重倉某一類型的股票,有點帶押注式的投資。要麼大賺會所嫩模,要麼大跌搬磚幹活。
這種風格型基金,波動風險其實很大,不太適合普通投資者,可惜市場的超額收益,又往往來自這部分新鮮……新的投資者。
那麼,三方基金平臺推薦的基金就不可以買嗎?
這也不怪基金平臺,像支付寶上面去看基金排行,大家不要只看最近3個月或者最近1年,而是要把過去3年5年甚至10年的業績拉長來看。
如果過去常年投資收益都不錯,收益波動比較穩健,但是長期漲幅不錯的,也是可以選擇的。因為這類長牛基,一般都是大基金公司的招牌產品,基金經理也都比較優秀。
不過,具體的還是要分析,也有一些過去業績表現不錯的基金,因為出現基金經理變動,後面投資業績持續下滑。
對於大部分不懂的,就不要去眼饞高收益的基金,不懂的時候買買那種保本收益的,或者支付寶推薦的貨期理財基金也可以,基本都是貨幣基金+純債基金組合,比較穩健。
當然,收益可能就從你渴望中的30-40%降低到了3-4%,是不是落差有點大?
沒辦法,如果不懂,這個3-4%的收益可是穩穩的,那個30-40%只是鏡花水月。
今天聊的知識點比較簡單,這是因為剛好有位學員問,隨手記網貸爆雷,這麼出名的平臺出事了,那天天基金或者證券公司會不會也爆雷?
我就再一次深刻意識到,普通小白對金融知識的了解確實比較少,所以以後沒事還是寫寫一些解決小白的內容。
說一下上面那個問題,咱們國家金融業監管目前是一行兩會,也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和證券會、銀保監會。
中國人民銀行就是咱們國家的央行,管著各大商業銀行的,很多人還會把中國銀行跟中國人民銀行搞混,一個服務老百姓的,一個是央行也就是我們說的央媽,管整個市場的錢的。
以前是三會,後來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了,現在就是證監會和銀保監會。這兩個委員會分別監管的就是銀行、保險、券商、信託和基金公司這類正規的金融機構。
而市面上很多看起來有資金業務的公司,頂多可以稱為金融服務類公司,比如小貸公司,所以並非金融監管直接管理,道德風險也就很大,動不動就爆個雷跑個路什麼的。
而像銀行、保險公司、券商、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門檻都是很高的,直接受金融監管,所以不會出現跑路之類的道德風險,唯一的風險就是投資者自身專業投資能力不夠出現虧損。
所以,大家如果要投資,首先就把那些不受監管的機構排除,這樣至少不會出現把錢捲起跑了的風險,至於投資賺錢還是虧,那個就得學習投資知識,屬於另一個話題了。
總結一句話就是,不懂的別碰,想投也要弄懂了再搞,別稀裡糊塗地虧啊。
ok,今天就聊這麼多。
定投繼續,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