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晏凌羊
文/晏凌羊
01
《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確實是「精緻窮」。
在奢侈品店上班,見慣了有錢人的生活方式,她也要「窮精緻」一把,總購買一些自己其實夠不著的東西。在這裡「精緻」了,就得在那裡「露窘」。
現實生活中,很多女的確實是這樣的。工資一發下來,基本上月月光,銀行卡裡也沒有積蓄。有時候自己要動一場闌尾炎手術,都得臨時去借錢。
不過,女人的「精緻窮」,好像更容易被社會接受和原諒,男人的「精緻窮」就不行了。
我一個男性熟人,過的就是典型的「精緻窮」的生活。
他家境不算是大富大貴的那種,父母也就是工薪階層。很多年前,廣州房價還沒漲起來時,他父母拿出畢生積蓄給他在廣州郊區全款買了房子和車子。
參加工作幾年,他隨大流升了職(到資歷了就能升),十幾年間從年薪十幾萬升到了年薪四十來萬,可是,這十幾年來,他愣是沒攢下另一套房的首付錢,就是因為過得太「精緻」了。
每年,他花在買衣服、鞋子、皮帶、領帶、提包、護膚品上的錢,佔到了收入的一大半。
每周末,他都要出去逛街,最常去的就是太古匯。他買的也全是名牌,普通款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每個月收入就三萬多,但他卻捨得買八千塊一件的T恤衫、三千塊一條的皮帶、六千塊一個的錢包。就連喝礦泉水,他也只喝依雲的(15元一瓶)。
他家洗手間裡擺的瓶瓶罐罐,比我家多十幾倍。化妝檯上的護膚品、化妝品品牌,我根本認不全。每天他都要做皮膚護理、搗鼓化妝好,才肯出門。
關鍵是,他長相和身材都一般。皮膚護理了那麼久,也還是粗糙,甚至還有坑窪。
他是妥妥的直男,只是如今快四十歲了,依然沒有女朋友。
他曾經也談過戀愛,但每一次都是跟人家相處著相處著,就嫌棄人家太邋遢、品味低,分手了。其實,跟他談戀愛或是相親過的女孩,大多是「居家過日子型」,在消費方面比較懂得量入為出,根本談不上邋遢、品位低。
而她們,也大多受不了他的「精緻窮」。
如果他是一個來錢很容易的富二代,這麼精緻還好說,可偏生他就是一個年收入四十來萬的高級打工仔而已。如果收入都被他拿去花了,還拿什麼錢去養家呢?
就這樣,他依舊單身著。
普通女孩,他看不上;他看得上的「白富美」,又看不上他。
和他一樣收入的男同事,養活了老婆孩子,還攢下了第二套房。
我們問他,你就打算這樣下去了嗎?
他笑笑,沒有回答。
從他身上,我覺得,「窮精緻」也是一種與物慾有關的病,而且,它還具有成癮性。一旦上了道,除非生活中發生什麼重大的變故讓TA們幡然悔悟,不然很難戒除。
02
我覺得,上述故事中的男熟人,最大的問題不是愛打扮。
事實上,男人愛打扮,是能給男性魅力加分的。
生活中,太多邋裡邋遢的男人了。在家裡不講究,出去也臭烘烘,還恬不知恥地以「臭男人」自居。有些男人頭髮油滋滋的、鬍子拉渣、指甲也沒弄乾淨、口腔還有異味,渾身上下給人的感覺「髒髒的」。
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裡有個不修邊幅甚至有點邋遢的老先生。他留著長鬍鬚,帶我們背誦古詩詞時,搖頭晃腦的,還時不時捋一把長鬍子。
有一天下午,他大概是吃了燉蓮藕才趕來上課的,所以他的鬍鬚上殘留了一根藕絲,那根藕絲和鬍鬚的顏色、質感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一望便知。
那會兒我們到底是年紀小,大家都不敢提醒他,只是在下課後忍不住捧腹大笑,奔走相告。
男人邋裡邋遢,可真是一件很「掉魅力」的事情。因此,我是主張男性也要適度打扮,把自己拾掇得乾淨、利索、帥氣一些的。
現在,確實也有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購買美容產品打扮自己。調查機構數據顯示,中國男性護膚品市場規模從2010年的13.10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52.93億元,還有望保持20%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
在男士理容產品中,增長最為穩定的,是用來「弄弄頭髮,去去汗味」的基礎產品:頭髮造型、香水和止汗露三個品類,而增長迅速的,是護膚、美妝等「進階產品」。
據淘寶數據,購買男士理容產品的消費者中,18-25歲年齡段佔比59.45%,26-30歲佔比21.26%。90後男性佔領了江山的大半壁。
男士們也開始注重形象管理,這是一個好現象、好趨勢。肉眼可見的趨勢是:將來,我們在大街上看到的邋遢的「臭男人」會越來越少,乾淨的男士會越來越多。
但是,如果一個男人太過注重打扮,並且把收入的一大半都拿來打扮自己,那他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一定是出了問題。跟這樣的男人結婚,女人大概率上是要迎來悲劇的。
知乎上曾經有這樣一個問題:
看到這個求助,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男人的消費習慣怎樣,是他自己要考慮的問題,但是,姑娘,在這段關係中,你圖個什麼?他的錢拿來買自己的東西,你的錢拿來應付共同的開銷,他這算盤打得夠精的啊。
這兩個人都還沒結婚,他就已經開始「軟飯硬吃」了,聰明姑娘應該要能從這些細節中察覺到,上天已經給你放出了「快逃」的信號。
另外一個給我寫留言的姑娘,相比之下就清醒得多。
她說她的前男友是鞋控,家裡存著上百雙籃球鞋,認識了他,她才知道還有人會排隊找黃牛買鞋,而這些鞋大概小十萬。問題是他只是普通家庭,全家在大城市有個60多平的房子,還有一半的貸。而他每個月月光,天天喝喜茶,護膚品一線大牌成套的買,看演唱會買最貴的票。
她說:前男友帥也確實帥,但我不是富婆,養不起他,拜拜了。
我覺得,一個人內心的豐盈程度,有時候跟我們的物慾是成反比的。空虛的人,更容易為物慾所累。
跟他們談戀愛、結婚,你很大概率遇不到幸福,反而有可能成為滿足別人物慾的「工具」和「橋梁」。
有時候,他們是因為搞不定更有經濟實力的富婆,才吃定的你。真愛是什麼?他們很難弄明白的,因為他們只真愛物質、真愛自己。
03
兩個人談戀愛的時候,可能還看不清「大手大腳花錢」的害處。
等到結婚生子,家庭開支突然增大,若是一個人還是改不掉這種習慣,很有可能會把整個家庭拖入貧困的沼澤地。
柴米油鹽醬醋茶,哪樣不需要花錢?若是生了孩子,孩子更是一個碎鈔機。家裡若是有人得了大病,更是燒錢。
普通人來錢的渠道就那麼多,手中不存點餘糧,都花出去了,遭遇經濟寒冬怎麼辦?喝西北風嗎?
我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案例:女主角和老公一起去日本旅行,到了日本後,老公就開啟了血拼模式。僅僅兩天,她老公就買了兩個包、三件大衣、三套頂級的男士護膚品。在他身上,一下子就投入了夫妻兩個人加起來三四個月的工資。
她勸不住老公,又害怕他再刷刷的幾千塊錢又出去了,就硬拉著他出來吃飯。可是,這位老公不僅喜歡買品牌,還喜歡充大哥。明明出發前跟同行的朋友們說好AA制,但是到了那裡,全都是她老公一個人在出錢。不管是飯錢,還是一些小零食,都是用她老公的卡刷的。
回到家裡,她發現:他們家的家當幾乎用光了一半。老公全身上下都是名牌的,卻她和孩子用的卻是最普通的。買自己的東西,他兩眼放光;給老婆孩子買東西,則隨便看看。
看到這個案例,我第一反應是:呃?為啥案例中的妻子還不爆發?難道是因為這男的長得「如花似玉」且床技絕佳,能為她提供特別高的情緒價值?這根本不是消費習慣的問題,而是「虛榮心太重,眼裡沒有家人」的問題啊。
恕我直言,一個男人太過於注重打扮,本質上還是因為不自信。因為不自信,所以要靠外在的物質為自己壯膽,不相信自己可以靠本身的言行贏得別人的認可。他們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自我表現欲太強,熱衷於盲目攀比,卻根本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
把家庭收入大多花在自己身上的人,無論男女,都很自私。
從消費習慣去解讀這個問題,實在是太仁慈了,他們就是自私。
任何人都沒有義務為別人的虛榮買單。
獨自「美麗著」,才是「愛慕虛榮者」最好的結局。TA們自己賺錢自己花,將來出現了財務風險也自己擔。只要不去禍害別人,那就是個好人。
全文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