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路步行街
晚餐後,小龍說,今晚要好好領略一番津門燈光,這可是天津一大特色,咱就從《情深深雨濛濛》的拍攝點開始吧。
眾人皆呼。剛到天津時雨濛濛的,大家已在車裡唱這首歌了,煙雨濛濛與津門街景十分相宜,很有民國氣氛。
走了沒一會兒,就來到天津著名的和平路步行街,這是一條全國最長的商業步行街,街兩旁的老店名匾,是天津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獨具風韻。如今現代化品牌也是比比皆是,是集購物、觀光、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商業街。
華燈初上,步行街的建築慢慢亮起來。沒走多遠,只見前面有個中西合璧的建築非常氣派,半圓的小樓頂,在夜空下十分顯眼。小龍說,這就是天津勸業場。
噢,這就是名滿津門的勸業場啊。
天津勸業場
勸業場初聽名字很不理解為何意,但了解歷史的人都明白出處。清末民族危亡之際,內憂外患,有識之士力求實業圖強,謂之「勸業」。那時北京、武漢等地都有「勸業場」,在全民「勸業」的年代,這是人們對民族興起的希望。
天津勸業場是法國工程師設計,地處法租界,租界想命名為「法國商場」。但中國股東、前清親王載振提議冠以「勸業場」之名。一來北京勸業場,他是股東,二則也順應當時社會提倡的「實業救國」之理念,使民眾產生親切感,樂於光顧。
勸業場正式開業是在1928年的12月12日,現場異常火爆,上至達官顯貴,下全平頭百姓,趨之若鶩,人頭攢動。據老天津人說,天津最熱鬧的時候,除了抗日勝利和天津城解放,就得數「勸業場」開業了。
勸業場正門
天津勸業場按今天人們的理解,就是一個大型的SHOPPING MALL,裡面不僅買賣商品,還有影劇院、茶社,熱鬧非凡。當時勸業場有「八大天」之稱,指的就是八家著名的戲院,還有夏天屋頂的夜花園「天外天」。
八大天既演出中國傳統曲藝,也放映外國電影歌劇,若有京劇名角蒞臨,便一票難求。全天津的名人雅士常聚集於此,八大天夜夜霓虹,儼然一所不夜城。
當時在整個華北地區,這種綜合性的大商場絕無僅有,天津一下被推到近代中國的最前端,成為高檔、時尚的象徵,一時名揚天下。當時是「南有上海大世界,北有天津八大天」,天津現代商業的繁華,就是自勸業場開始。
解放路夜景
從和平路過去,就到了解放路,也就是白天我們車經過各種歐美建築的那條街。解放路原名「中街」,清末年間,中街就憑著臨近老龍頭火車站(即天津站)和海河碼頭的交通便利,成為外國金融家眼裡的「風水寶地」。
清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被闢為通商口岸後,各國紛紛在此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解放路直走去營口道
南洋飯店
各大銀行建築
解放路不太寬,沿路的法國梧桐樹枝葉茂密,兩旁一幢幢建築物造型獨特,有哥德式、羅馬式、日爾曼式等西洋建築。
建築整體風格採用文藝復興手法,莊嚴、穩定。走過中法工商銀行,看到以入口為中心,向兩側沿弧線對稱排列10根巨柱形成前廊,外形為羅馬塔司幹柱式,非常高大,二、三層的柱廊短小,比例懸殊,形成強烈對比,立面豐富。
夜幕下,這些建築讓人在領略異國風格之餘,不禁感嘆歷史的演變和曾經的繁華。
如今,解放路也是天津金融街,建築為各大銀行所用。一行人邊走邊欣賞,舞神突然說一句,這裡的建築真的太漂亮了,晚上看不清楚,明天白天還要來。我笑著連連點頭。
正說著話,前面小龍往左拐了過去,一看,這不就是白天看到的解放橋嗎,夜晚燈火通明,竟如此美麗。
解放橋夜景
解放橋
遠處的金鋼橋和直筒裙
世紀鐘
眾人在解放橋上各種留影,這裡的夜景果然與別處不同。燈光下海河盡顯柔媚。在美輪美奐的光影投射下,河水宛如寶石熠熠生輝;西洋小樓、繁華大廈彼此呼應,散發著誘人的魅力。
下橋,漫步海河邊,小道上散步、跑步者皆有。如果有時間,我也想沿著海河跑兩圈,夜跑海河,一定別有情致。
海河沿岸風光
近距離看金鋼橋和直筒裙
乾隆皇帝多次巡視天津,曾賦詩道:「郡城清曉返巡鑾,迤邐西沽策馬觀。」
這樣的美景,策馬未免太匆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