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經常有人說女性「生個孩子傻三年」,卻沒注意過在她們身邊的丈夫,也在悄悄「變傻」。
原本無所不能的「大丈夫」一看到小嬰兒,身上的技能瞬間消失,帶娃對奶爸來說是項特別艱難的任務,過程就好像在「練功」。
並不是說爸爸不愛孩子和妻子,而是他們進入角色的時間比較慢,最後能夠「練」到哪一層也要看實力和恆心。
奶爸帶娃如同「練功」,4重境界各有技能
1)天生就會——躲避技能
研究表明:77%的爸爸平均每天陪娃的時間不到1個小時,只有9%爸爸會陪孩子3個小時以上。
最「初級」階層的奶爸有個天生就會的技能——躲避技能,每當聽到帶孩這幾個字時技能瞬間被激發。
「我先去廁所」、「我肚子疼」、「你帶娃我去買菜」、「我困了,」甚至為了不帶孩子主動去洗碗,在公司加班到深夜。
不會帶、嫌麻煩、帶不好,是最初級的奶爸,寶媽一開始抱有希望,最後乾脆放棄。
2)進階技能——角色互換
有些寶爸願意嘗試帶娃,也想出了各種辦法,可是跟孩子在一起時,他們仿佛是需要被照顧的孩子。
跟孩子搶玩具、搶電視、變得特別幼稚,帶娃不一會後變成了孩子帶爸爸,幫爸爸拿東西、哄爸爸睡覺。
寶媽很無奈孩子更無奈,寶爸卻認為自己做得很好,因為這個過程他和孩子都開心,這不算壞事,至少說明寶爸願意走出第一步。
3)心態修煉——佛系老爸
跟寶媽的緊張著急,和暴躁愛發脾氣的寶爸比起來,這類寶爸的心態已經練成「佛系」。
孩子弄壞玩具爸爸再買,孩子不睡覺陪著他熬夜,孩子躺在地上耍賴,爸爸淡定地站在一旁玩手機,帶娃時手機、pad、電視、電腦是他的4個「法寶」。
實在對付不了娃,就努力把娃哄睡,宗旨是只要娃不哭什麼都好說。
4)掌握技能——修煉成功
前面3種奶爸還屬於「練功」階段,有那份心卻沒掌握帶娃的要領,另一部分奶爸在不斷練習中會慢慢「修煉成功」。
最高層的奶爸帶娃的時候,讓寶媽都自愧不如,衝奶粉、換紙尿褲、哄睡,給孩子講故事,陪著孩子玩耍,每一樣都做得很好。
他們不是被迫心理,很多事情願意主動去做,而且感到很開心有成就感,這也是很多寶媽理想中的丈夫。
你家的奶爸在哪一層?
大家是否從這幾類奶爸中找到了自己丈夫的影子?多年來「男主外女主內」的夫妻模式一直存在。似乎大家默認了帶娃就是「孩子媽」的事情,男人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其實不必要求每位寶爸帶娃都達到「最高」境界,只要經常參與帶娃的過程,不敷衍、負責任,對孩子都是有好處的。
老爸帶娃的優勢
耶魯大學進行過相關研究,得出結論: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不僅學習成績優異,步入社會後也更易成功。
除了對智商和情商的影響之外,還有4點好處。不要小看爸爸帶娃的優勢,這是很多寶媽做不到的。
★ 體力優勢
一般情況下丈夫的力氣要妻子大很多,抱不動娃只是藉口。爸爸帶孩子時體力佔很大優勢,抱娃時間久、可以跟著孩子一起運動。
★ 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爸爸和媽媽的性格互補,一起帶娃能使孩子的性格更加健全。
媽媽負責溫柔、小心、細節、保護,爸爸負責勇敢、獨立、自信、果斷,父母同時教育孩子,可以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 孩子有安全感
別看寶爸平時比較粗心,但真有危險了他們會及時保護孩子,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 家庭和睦、妻子保持年輕
《同齡人》雜誌中提到過:美國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丈夫的性格能「重塑」妻子相貌。
妻子會影響一個家庭的氣氛,丈夫幫妻子分擔了帶娃壓力,妻子情緒不再時刻緊張煩躁,夫妻感更好,家庭和睦、還會使妻子保持年輕美麗。
糰子媽心裡話:
妻子和丈夫都是第一次帶娃,起點是相同的,可能妻子經歷過十月懷胎、要餵母乳,與寶寶的接觸多一些。
就算丈夫一開始不會照顧寶寶,跟著妻子學習也會有收穫,相信只要付出努力,男士也可以成為「超級奶爸」。
【今日話題】你家的「奶爸」帶娃能力在哪一層?
#爸爸帶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