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施懿宸 鄧潔琳
引言:臨近年終,全球各大評級機構、國際倡議組織等陸續發布了其年終總結報告,恒生指數有限公司也於11月18日發布了其《恒生指數公司ESG年度檢討》研究報告,且依據其合作獨立第三方的香港品質保證局對450間香港上巿的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公司以及超過1350間合資格經滬股通及深股通買賣的A股公司可持續發展評級,得出「ESG表現尚待完善,A股尤甚」的結論。究其緣由之一是香港品質保證局缺乏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指標設置,二是香港品質保證局(HKQAA)對其可持續發展評級與研究(SRR)方法論的因子權重進行了調整。基於缺乏本土化特色指標對評級結果產生的影響已在IIGF《回復金融時報對中國ESG發展現狀及評價體系的誤解》一文中進行詮釋,本文將對香港品質保證局可持續發展評級與研究平臺的評級流程進行解析,旨在為中國內地評級流程提供參考以及企業(尤其是A股企業)在執行可持續發展實務時可更有針對性的制定專項評級提升策略。
*香港品質保證局可持續發展評級與研究平臺,以下簡稱HKQAA SRR
一、HKQAA SRR發展背景
香港作為全球前十的國際金融中心,近幾年積極推進可持續金融發展和企業ESG社會實踐,以期在亞洲乃至全球可持續金融領域佔據領先地位,爭取發展成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香港品質保證局是由香港政府為協助工商業管理體系發展而成立的非營利組織,是香港認證行業的領導者之一,為推動市場及企業的多維度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HKQAA SRR於2014年專為恒生可持續發展指數而設,旨在向國際投資者提供中國及中國香港企業可持續管理績效參考,推動可持續發展投資市場以及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執行力度和披露質量。截至目前,恒生基於HKQAA SRR評級體系下的可持續發展指數已發布香港上市指數5條,內地上市2條和跨市場指數1條。
二、HKQAA SRR介紹
在2019-2020年度,HKQAA SRR基於恒生指數公司確認的合資格候選股份對1724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可持續發展評級,其中包括港股的482家上市公司和A股的1242家上市公司。其評級結果不僅用於編制年度匯總報告、恒生可持續指數成分股參考,被評估企業也將收到單頁評級報告作為對可持續發展實務的改進指引。
(一)可持續發展評級方法學簡介
HKQAA SRR的評級特色主要體現在在主體評估流程外,增加了國家/行業風險和問責性原則遵從程度的評級調整架構,以更為多維的衡量標的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能力。
主體評估流程主要分為三步。首先,HKQAA不同於普遍的環境、社會、治理三大維度的評級方法,在參考ISO 26000企業社會責任指引和全球報告倡議GRI G4等國際準則下,確立了公司與可持續發展相關7個核心指標的一般及行業特定標準,包括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人權(Human Right)、勞動實務(Labor practice)、環境(Environment)、公平運營實務(Fair Operating Practice)、消費者議題(Consumer Issues)、社區參與和發展(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Development,)。二是採用計劃-執行-檢查-行動(Plan-Do-Check-Act,PDCA)的管理方法,將企業7大核心指標的執行力度劃分為五個等級進行打分(分別對應1-5分),得分越高企業表現越好。三是SRR在通過公開資料研究產出初步評估結果後會向目標企業發送評級問卷,企業可提供補充性文件。
在補充的評級調整架構中,HKQAA還會就公司業務的主營地區的國家與行業風險(Country/ Industry Risk)作定期評估,以及運用問責性原則(Accountability Principles)來衡量公司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包容性、重大性和回應性,以及披露數據的透明度和完整性。
除此之外,HKQAA會持續跟進的媒體觀察(Media Watch),通過負向打分機制(0及0以下)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表現和評級進行及時調整。最終評級結果將分為分為AAA(可靠)至D(存在風險)級別,評分上由100下至0分。
數據來源:HKQAA CSR Index Series and Sustainability Rating & Research 2019-20 Summary Report,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整理
評級方法解析計劃-執行-檢查-行動(Plan-Do-Check-Act,PDCA)管理方法 HKQAA SRR評級體系共涵蓋7大核心指標39個二級指標和近400個實務數據點,評價小組利用其PDCA執行度評分機制對標的企業的公開資料收集分析以及問卷反饋(必答題/行業專項題/選答題)結果進行打分(1-5分)。可初步衡量目標企業不同指標下的實務表現、管理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數據來源:HKQAA CSR Index Series and Sustainability Rating & Research 2019-20 Summary Report,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整理
問責性原則評級調整 問責性評級(Accountability Rating)是SRR方法學中重要的調整因子,強調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對於企業可持續發展實務的參與程度。其包括問責性原則(accountability)、包容性原則(inclusivity)、響應性原則(responsiveness)、重要性原則(materiality)和完整性原則(completeness),每個原則下按照執行程度(%)「完全遵從、大部分遵從、最低限度遵從和不充分遵從」四個維度遞減進行評定。所有原則都以包容性原則為基礎展開,利益相關者通過參與制定可持續性發展目標和戰略對策(包容性),確定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績效相關重要指標並作出問責和回應。
國家/行業風險因子調整 國家/行業風險因子調整基於目標企業主營業務所在國家及行業,就地方政策要求、經濟發展階段、行業發展前景、平均收入水平、環境影響等進行分析。去除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實務績效,從宏觀角度衡量目標企業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性。此風險調整分列國家和行業專項,以100%為基準,低於標準進行扣減方式執行。
數據來源:HKQAA CSR Index Series and Sustainability Rating & Research 2019-20 Summary Report,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整理
媒體觀察 媒體觀察是HKQAA SRR評分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一種持續監控機制,旨在識別可能對公司聲譽和核心業務造成破壞性影響的媒體評論和其他公共信息。其評級依據事件對企業可持續發展7大核心指標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分為災難性(catastrophe)、嚴重(severe)和中等及微小(medium & minor)三級。
值得注意的是,在SRR評級小組在對媒體觀察的審查中不僅考察事件是否為系統性問題(多次發生)和非系統性問題(偶然),還會對其問題後續是否解決進行持續追蹤。
三、SRR權重調整導致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分下降帶來的提示
在2019-2020年度評級前,HKQAA SRR模型中7個核心指標的權重均為等分1/7/(0.143)。此次HKQAA為更契合不同行業特性就SRR模型調整了權重指標,中國香港(港股)和中國內地(A股)可持續發展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也由此凸顯企業在未來可持續發展實務執行時對重要性指標提升關注的重要性。
以金融行業權重調整為例,公司治理、公平運營和消費者議題(包含投資者關係)對於金融企業的聲譽、經營績效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息息相關,從下表可看出SRR對上述指標權重均有所上調。
(一) HKQAA SRR整體評分表現及權重分析
從調研的1700多家目標企業的七個核心指標權重調整情況分析(2019-2020年度),環境、消費者議題、勞動實務權重均有所上調,且消費者議題權重調增最大達0.12,環境維度調增0.09,企業在未來戰略制定和運營發展上應對調增權重的關鍵議題引起重視。從評分來看,勞動實務、環境和公平運營實務指標的ESG平均分數均有所下降;環境維度評分更是從2019年的66.2分降至2020年的58.9分,下降幅度達7.3,究其原因雖存在指標權重的上升導致,但也是警醒企業在環境維度上尚存許多問題。此外,公平運營實務指標的權重在本次調整中變化不大但分數下降幅度卻達6.2,企業對此指標的評分變化趨勢和執行情況需提高關注度。
(二)A股公司評分表現及權重分析
從A股各行業評分表現看,所有行業均出現評分下跌的情況。其中,跌幅最大者為綜合企業及電訊業,綜合企業評分下跌 7.3 至 39.7,其排名更是由 2019 年的第三位跌至 2020 年的第十二位;電訊業評分則下跌 4.6 至 41.9,評分排名由 2019 年的第六位跌至 2020 年的第九位。
從A股的7大核心指標平均權重來看,均有不同程度調整。其中勞動實務、消費者議題以及環境指標的權重調增,且環境指標的上調幅度最大,可體現出對於中國內地市場環境維度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增大。從公司評分角度分析,除企業管治和社區參與及發展外,其餘五個核心指標的平均分較2019年均有所下跌,且跌幅在3%至15%之間。其中跌幅最大的為公平營運實務,從2019年的48.9跌至2020年的41.4以及環境維度由2019年的38.2跌至2020年的33.4,其中部分原因是由於環境指標的平均權重大幅提升,加劇了其評分的跌幅。
四、總結及建議
(一)中國內地可持續發展評級流程參考
從SRR評級流程來看,其整體評級結果雖因缺乏對中國內地設置本土化指標結果有所偏頗(缺少本土化指標對評分結果的影響可參考閱讀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的《回復金融時報對中國ESG發展現狀及評價體系的誤解》),但其流程中對企業執行程度分5等級評分制、企業通過問卷補充支持文件及從國家和行業的宏觀視角對企業可持續經營風險調整都是提升評級機構ESG結果客觀性的正面參考。值得留意的是,國內評級機構後續發展方向可參考HKQAA的企業問卷調查以及評級結果反饋機制,並更進一步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由單向傳導發展為雙向溝通,邀請更多企業積極主動參與完善ESG評級體系,推動中國ESG理念的全面發展。
(二)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升方向指引
此次HKQAA的SRR模型中7大核心指標的權重調整及評分結果整體呈下降趨勢,向企業傳達了可持續發展實務中重大性指標對評級結果的影響。明確企業在執行ESG實務時除了需提高整體可持續發展管理和信息披露的質量外,還需額外關注對重大性指標的評估流程,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質要素。同時,被選HKQAA評級的上市企業需有效利用其問卷反饋機制,積極補充中國內地特色可持續發展實務的信息點,以推進更為契合中國內地特色指標的構建,提高HKQAA對A股公司評級的準確度和恒生可持續發展系列指數的表現。
參考文獻:
HKQAA CSR Index Series and Sustainability Rating & Research 2019-20 Summary Report恒生指數公司ESG年度檢討(2020) 作者
施懿宸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講座教授,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院長
鄧潔琳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