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一路南風
到西安旅行,除了到兵馬俑、芙蓉園、大明宮、大小雁塔、古城牆等景點或遺蹟參觀,還有一個地方一定要去,它就是位於西安市中心,鼓樓後面的回民街。
回民街並不是單獨一條街道的稱呼,而是鼓樓北廣濟街、北院門、西羊市、大皮院、化覺巷、灑金橋等數條商業街道的統稱。回民街顧名思義,就是以回民及回民文化為主體的商業街。西安漢族人佔大數,不過回族的人口基數也不少,他們主要聚居在鼓樓附近。回民街是回族文化與漢族文化的交匯地,幾乎所有西北地區的美食在這裡都可以找到,除此之外,一些外來美食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假日的回民街,摩肩接踵,即使在工作天,街道也難得清幽。穿行回民街,體驗的是極致的都市繁華。街頭磨刀的老漢,店鋪裡打糖的壯漢、街邊切肉的少年、賣紅棗糖水的大娘,以及乾果店的回族美女等等人群就如一首動聽的生活交響樂。回民街可以說是西安最具人間煙火氣的地方,這裡是西安民生的集中體現,到西安不到回民街,絕對是遺憾的事情!
在廣西曾經品嘗過當地的桂花糕,口感較幹,有點粘喉嚨,吃完要喝很多水,相比起來,西安桂花糕鬆軟的口感更符合我的口味。桂花糕通體金黃的顏色,也給人賞心悅目之感。
西安的桂花糕據說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明朝末年,陝西新都縣縣城有個叫劉吉祥的小販,從狀元楊升庵桂子飄香的書齋中得到啟示,將新鮮桂花收集起來,擠去裡面的苦水,用蜜糖浸漬,並與蒸熟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合,裝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後代人經多方改良,口感更勝當年。現在的桂花糕以精製白糖、飴糖、麵粉、糯米粉、菜油、蜜桂花等為製作原料。按適當比例配好,經過蒸、炒、磨、拌、擀、匣、刀切等工序精製。
一個臭豆腐攤檔前面排起了購買的人龍。
回族兄弟在用心製作雞翅包飯
當地的名小吃-肉夾膜,麵皮較幹,可能因為我是南方人的緣故,感覺原產地的肉夾膜反而不如其他城市做的好吃。食物普遍偏幹,也是地方特色,和西北少水的氣候有關。
鴨血粉絲,有點辣,偏鹹,喜歡重口味的朋友可以一試。
紅棗甜湯,有補血的功效,除了紅棗,裡面還有雪梨、核桃、葡萄乾等,現煮的紅棗甜湯一杯10元,價格還算公道。
除了傳統美食,西安還有很多打糖鋪,現制的花生糖、瓜籽糖、芝麻糖等糖製作香脆可口,甜度恰到好處,如果不是背著一包相機鏡頭,一定購買盒帶回廣州。
西安的涼麵
秋天是陝西臨潼的石榴豐收季,回民街到處可見鮮榨石榴汁的攤檔,主街一杯15元,副街大杯10元,小杯五元。新鮮果汁的口感絕非飲料廠混合配製的飲料可比。
糖品店的小夥在現場制麥芽糖,看起來手藝頗為精湛。
西北缺水,蔬菜品種不多,不過蓄牧業頗為發達,西北人也因此養成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習慣。手抓羊排主要選用山羊肉,配以 草果、良姜、小茴香、肉寇、白寇、桂皮、八角、老湯、白糖、味精、鹽、辣椒精製,是西北的特色菜。
回民街交通攻略:西安地鐵2號線鐘樓站
公交-西安火車站可坐遊8/610/251/遊7/205路公交車,在鐘樓站下車,徒步到回民街
西安北站可坐266路公交車到公交六公司站換乘600路或37路,在鐘樓(北站)下車,徒步到達回民街。
西安北站坐266路公交在北稍門站換乘26或36路公交,在 鐘樓(北站)下車,徒步到達回民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