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一個企業或產品進行宣傳的最重要因素,其本身是一種商標設計,用來幫助消費者識別和區分目標品牌與競爭品牌。主要包括如下類別:品牌名稱、域名、標識、形象代表、口號、廣告曲和包裝等。這裡的標識就是我們常說的LOGO,有影響力的大品牌都會賦予其LOGO獨特的含義,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身邊常見手機品牌LOGO背後的含義。
說起中國移動大家都會覺得是通訊品牌,但其實中國移動也自己生產過手機。舊版中國移動LOGO,像不像兩隻手拉在一起?沒錯這就是它的含義之一:象徵著中國移動通信通過自己的服務,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線條組成的是一個六面體網絡結構,象徵著移動通信的蜂窩網絡。線條縱橫交錯,首尾相連,寓意中國移動通信四通八達,無處不在。藍色的像「C」,白色的像「M」,指的就是CHINA MOBILE。背後的藍色圓底,象徵的是地球。2013年,中國移動換上了新LOGO。主要是細節調整:將「中國移動通信」改為「中國移動」,淡化中國移動「通信」行業屬性。將「CHINA MOBILE」全大寫改為首字母大寫,簡化的同時帶來活潑、親切感。時尚、親和、智慧的淺藍色代替了過去強勢、冰冷的色彩感受,一抹生機的綠色為企業注入創新活力與社會責任的品牌聯想。
蘋果手機可謂是眾多品牌裡LOGO變化次數最多的品牌了。對於這個經典缺口蘋果,最受歡迎的解釋是:被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圖靈(Alan Turing)咬了一口。阿蘭圖靈提出的圖靈機模型,為現代計算機的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他還是位同性戀,並因此遭到迫害。最終,圖靈因食用浸過氰化物溶液的蘋果死亡。另外,英文的咬(bite)與計算機的基本運算單位字節(Byte)同音。故事很有情懷,bite的巧合也很妙,還有比這更棒的解釋嗎?
但原始LOGO的設計師Rob Janoff卻不解風情,說了大實話:在這「色彩斑斕」之後並沒有那麼多隱藏含義,它沒有代表什麼「同性戀驕傲之旗」,也沒有那些關於阿蘭圖靈的神秘傳說,更不是象徵聖經中「被咬了一口的智慧之果」。這只是一次Logo設計的攤派任務。品牌計劃之後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僅僅是我喜歡而已。噢,對了,最上部使用了綠色是為了配合頂部的綠葉。
三星最早的標誌就是把三顆星星放在一起,再加一些韓字組成,略顯複雜。後來變成三個星,再加上SAMSUNG。
1993年,三星logo改成了現在的全字母標誌,加了藍底,簡潔大氣,整體感很強。SAMSUNG中的Sam代表「三」,Sung的意思是「星」。SAMSUNG就是三星的意思。另外,韓語的Sam還有「強大」的意思,而Sung有「永恆」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永恆的強大」。
據說vivo來源於古拉丁語:為表達對凱撒、屋大維等英雄功績的崇敬。羅馬公民聚集在一起拋撒鮮花之時發出了「帷幄爾」(vivo)的歡呼聲。vivo做的產品就是要讓大家發出這樣的歡呼。v代表vigour,「活力」;i代表individual,「個性」;第二個v代表victory,「成功,勝利」;o代表originality,「匠心,獨到之處」。vivo的產品上也體現了這種追求:樂趣、活力、個性、極致。
OPPO諧音為歐泊——一種寶石。古羅馬自然科學家普林尼曾說,在一塊歐泊石上,你可以看到紅寶石的火焰,紫水晶般的色斑,祖母綠般的綠海,五彩繽紛,渾然一體,美不勝收。OPPO品牌便由此而來。OPPO的品宣也是一「美」貫之:「至美一拍」,「至美,所品不凡」等等。四年磨一劍的旗艦機OPPO Find X,為了追求至美,做成像一整塊美玉一樣,選擇在藝術聖殿羅浮宮發布,也就對上了。
華為官方Logo總共經歷了三代變更。關於其內涵官方是這麼解釋(第二代logo)寓意的:標誌採用了聚散的模式,八瓣花瓣由聚攏到散開,寓意著華為發展事業上的興盛。底部核心聚在一起,說明了華為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核心聚焦。花瓣慢慢開放,並且加入了光影元素,寓意華為積極進取、不斷創新、開放合作的理念。
小米的logo為「MI」,含義非常豐富:
一、它是米的拼音;
二、它是移動網際網路(mobile internet);
三、它是mission impossible,表示小米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四、它還蘊含著小米加步槍的意思,即小米要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靠這種精神揚帆起航,徵戰世界。
另外,你發現沒?把MI倒過來,就是少了一點的「心」,用小米,就是這麼省心。
其實在產品競爭中,不只是外形、顏色、價格、功能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品牌的文化內涵也是部分受眾會額外注重的,畢竟文化內涵底蘊的深厚程度會決定這個品牌能走多遠。那麼在了解了這麼多手機品牌LOGO背後的故事後,有沒有哪個品牌LOGO特別觸動你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