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棗陽:百年傅氏祠堂

2020-12-26 傅氏家緣

棗陽市新市鎮傅氏宗祠,始建於清道光十三年(1833),距今已176年,雖然經過數次維修,基本的形式保留原狀

傅氏祠堂為二重院,祠堂後為小山,前為一河,源於桐柏山之麓。傅氏祠堂北高南低隨地勢坐北朝南,符合中國人的建築文化心理需求。進大門後是一過道,過道兩邊為左右二前殿,各二間,從過道走過,是一露天天井,天井左右兩邊是二小院,約3米寬窄,長度與側殿同。然後有一圓形磚拱門,從此門進去,方是正殿即上殿的大院,大院左右為二側殿即東殿與西殿:最後是正殿即上殿,上殿左右各一廂房。整個大院是一典型的四合院,約170平方米。祠堂為磚、石、木結構,整個牆體是磚,牆基為大理石,而梁木、柱子以及檁椽均為杉木。正殿上多木雕。大門門柱左右各一漢白玉石凳,上有鼓狀石刻,說明修此祠堂者可能做過武官。整個祠堂佔地面積約450平方米。

據說是在清朝年間,傅家平定回疆立下戰功,後回家鄉造此祠。晚清時棗陽縣令下鄉調查民情,看到傅氏祠堂,走了進去,見其中有圓門,就說,傅氏有何功德,竟然敢造此門?管祠堂的人趕緊向族長匯報,族長把皇帝的敕書送來,縣令一見,一步一磕頭,退出了傅氏祠堂。

解放後破「四舊」,傅氏宗祠為村辦小學,免於被拆。「文革」結束後,1980年,孟子坪村小學移址興建,政府在拆除祠堂時,傅氏宗族來了百人阻止。從而保留至今。從傅氏祠的建築材料和精美的木刻來看,當初建造祠堂,花費了不少人工金錢。

棗陽市新市鎮的傅氏族源在何地?1997年,傅氏宗族維修祠堂時,立了一碑。開頭寫道: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關於傅氏的來源,至今在傅氏宗族中,還流傳這樣一個傳說:明朝初年,在山西大槐樹,有傅家三兄弟。在明初移民政策放寬時,就南下生存。等到了河南,老大留下,把所帶的一張犁面裂分為三塊,三兄弟各執一塊,說是以後如果團聚,就以犁面為據,三塊如果可合而為一,就是同家兄弟。老二與老三繼續南下,到達湖北棗陽時,老二又留下;到達武漢附近,老三留下。這三兄弟在這三個地方都活了下來。起初,他們及其子孫還有來往;但再過幾代後,三兄弟的後人之間感情漸淡,不再往來。

新市鎮的傅氏宗族到底修過族譜沒有,沒人說得清楚。至少目前未見從前所修的族譜。雖然如此,至少從輩分上看,晚清以來,傅氏宗族數代都有明確的輩分用字,且傅氏男性年長者都要用這些字來區分輩分,說明這個輩分得到了認可。「朝永文明世,天開國運昌,宗功存敬信,祖澤保安康」。20字,可用20代人。

解放前傅氏祠堂的管理機構相對完善。一是有族長和眾族人共商族人大事,主要職責有四項:一是每年在祠堂內進行祭祖並請戲班子在祠堂前唱四天的大戲;二是對每年的祠田等收入進行規劃使用;三是族人孩子上學所請教師有工錢問題;四是對族內貧苦者撫恤或對違法者懲治問題。族人有了這一組織,不受外人欺負。中華民族歷來以愛國著稱,而愛國的根基,是否以愛家,愛祖宗為基

相關焦點

  • 傅氏名門望族英才輩出: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 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修建於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22年),距今有近500年歷史。
  • 亟待搶救成都石板灘廖氏百年老祠堂
    廖氏宗族 亟待搶救石板灘廖氏百年老祠堂 今天我就去了成都新都區石板灘五一村的一家面臨拆遷的「廖氏百年老祠堂」。 一、起因:昨天晚上7點多,一位廖吉方宗親給我發信息,說他們的房屋(石板灘明達公廖氏老祠堂)即將拆遷,有一些廖氏家族的物品要移交給我。此前巴蜀廖氏石板灘宗親會廖東方會長也曾經談到,石板灘一帶由於「新農村建設」,廖氏祠堂都面臨著「拆遷」問題。
  • 傅氏名人:解放軍少將傅紹甫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 來源:聊城晚報 民國21年10月,傅紹甫隨紅四方面軍西徵川陝,任紅二十五軍七十三師二一九團前衛連連長兼指導員,參加了棗陽、老河口、漫川關等戰鬥。
  • 揭秘:傅氏在東莞大朗定居700多年的故事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在這本家譜中,記者初步了解到大朗傅氏的一些源流情況:宋元間,傅松軒因避亂徙居廣東南雄珠璣巷,後來天下平定(應是南宋滅亡元朝建立後,天下初定之時——筆者按),傅松軒四處訪尋安居之所,後來決定繼續南下,初居東莞城中,街名傅屋巷,因城中無田可耕,後再遊玩到大朗黃田,見此地山清水秀,有田可耕,有地可鋤,於是與妻夏氏結廬落籍定居,傅松軒生四子。大朗傅氏遂以傅松軒為一世祖。
  • 棗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宋中後期民族英雄!
    黃火青:黃火青,湖北棗陽新市鎮楊莊村人。1926年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三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程克繩:程克繩,湖北棗陽市琚灣鎮程坡村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結識了周恩來等革命志士。1922年在法國加入共產黨,1923年赴蘇聯學習。1925年,創建了襄陽地區第一個中共組織——程坡黨小組,1926年秋,任中共棗陽縣委第一任書記。
  • 四川傅氏:巴中市梓潼傅氏宗譜源流
    四川省巴中市梓潼廟傅氏源流巴州梓廟傅氏字派舊二十字派序子邦天維廷,國朝正大明克紹允恭德,南宋末,清河傅氏中的一支徒居福建上杭蛟萍鄉,不久成為當地旺族。明代,傅氏遍布江南各省。江西絕大部分傅氏宗親均來自清河,故吾族源自清河郡。碑文載:子昇公於康熙甲子【公元一六八四】年由江西省撫州府【今撫州市】金谿縣獨自一人來巴州白崖河【後稱傅家河】插佔為業並在此建居,遂為我族之開基祖也。
  • 190年前傅氏家書,傳遞濃濃思念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 原來,廣漢這支傅姓家族是清初從湖廣省遷到四川的,他們收到信時已在川定居了上百年。收信後,他們隨即作了回復。 近日,家住金堂的傅姓研究者傅勇,向華西都市報記者展示了190年前這一來一往兩封收錄在清代道光年間族譜裡的信件。
  • 天天快遞、拼購、家樂福齊上陣 蘇寧線上線下助力棗陽黃桃脫銷
    這些黃桃,來自湖北棗陽,在漢水的潤澤和亞熱帶大陸性季風的輕撫下,昨天剛從果園摘下,連夜疾奔600公裡,送到南昌家樂福上海路店,還猶帶陽光的味道。  在山裡跑了五天,敲定家樂福上架的棗陽黃桃  湖北棗陽,位於唐白河入漢水匯合處的東部,自然環境優越,是「中國桃之鄉」,全市種植面積高達38萬畝,果品優良。
  • 聊城:傅氏後人慾投資千萬重修傅墳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傅以漸死後,埋在城南,那裡是傅氏祖塋,也被稱為「傅墳」。 文革時期,傅墳的厄運來了,石馬、石羊、翁仲、石虎,石牌坊相繼被毀掉,傅墳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傅東坡,是一位傅氏後人,現在黑龍江經營煤礦生意。他決定,捐資一千萬元重修傅墳。
  • 偉大的姓氏:傅氏!傅姓家人都要看看!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 華夏五千年,中華泱泱大國,幾千年的坎坷風雨,傅姓依然是東方的一顆閃耀的明珠,既往開來傅氏族人謹記家訓、宗親團結、光宗耀祖,為家族爭光,更要為國爭光,創造更大的輝煌!
  • 湖北土特產打擂臺,101張湖北地理標誌名片發布
    楚天都市報9月20日訊(記者柯稱 通訊員闞海舟)薈萃荊楚特色,擦亮湖北品牌。今天下午,為期兩天的首屆湖北地理標誌大會暨品牌培育創新大賽,在武漢圓滿落幕。本次賽會決出了孝感米酒、恩施硒土豆、潛江龍蝦等10個地理標誌金獎,鄂州武昌魚、洪山菜薹等10個地理標誌銀獎。
  • 湖北襄陽不僅僅有漢江,還有棗陽漢城影視基地,旅遊好去處!
    棗陽漢城影視基地,又名中國漢城,位於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是以影視拍攝服務為主,兼具娛樂休閒、旅遊觀光等功能的綜合性旅遊區,於2012年投資22億元興建而成 。漢城影視基地是以漢代文化為背景的仿古建築群。
  • 開閩傅氏文化園:閩南地區最大的姓氏文化園
    開閩傅氏文化園,位於福建省南安市豐州鎮環山金釵山,佔地一百畝,總投資近千萬元。是閩南地區最大姓氏文化園。 建成後的開閩傅氏文化園是傅氏族人緬懷祖先,傳承傅氏文化、祖訓、弘揚族規、家訓,啟發傅氏後裔遵紀守法,尊老愛幼,努力學習,辛勤勞動,奮發有為,共謀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綜合性教育基地。
  • 祠堂的廢墟畫滿夕陽
    這裡曾經是項氏和韓氏,前後兩大家族綿延數百年,方圓數百裡族人的聚集地,應該是鼎盛一時。整個祠堂佔地面積不小,完全的江南風格,青磚灰瓦,窯灰割縫,在我小時候,鄉下人家都是土坯房,而它確實全青磚條石結構,已屹立村頭數百年,在當時的鄉下比較獨特少見。
  • ...棗陽新市地面光伏電站一期200MW項目箱式變電站及站用接地變...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招標編號:HNZB2020-05-2054)本華能湖北棗陽新市地面光伏電站一期200兆瓦項目箱式變電站及站用接地變採購(招標項目編號:HNZB2020-05-2054)的中標人如下:一、中標人信息:中標人:河南森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中標價格:1608.9626萬元二、其他公示內容:
  • 華能棗陽200MW地面光伏電站項目施工A、B標段中標候選人公示
    華能棗陽200MW地面光伏電站項目施工A、B標段中標候選人公示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4月28日,華能棗陽市新市300兆瓦地面光伏電站項目(一期200兆瓦)主體工程施工A、B標段中標候選人公示,據此前發布的招標公告顯示,該項目屬於華能300MW地面光伏電站項目中的一期項目
  • 原創散文《故鄉濃情——古塔,古橋,古祠堂》
    涼意的秋風,仿佛呼喚心靈的寂寞和縷縷鄉愁,秋意葉濃的深秋,古橋仍然倚靠在古塔,像初戀的情侶一樣,百年不變的呵護。坐落在村中心的古祠堂,經過歲月的洗禮,現已煥然一新,披上了新的衣裳,在九都陳家的歷史長河中,一代傳一代。這三大古蹟,故鄉的一草一木,風土人情,昔時的放牛聲,農作吆喝聲,最純樸的鄉愁一直無法抹去。
  • 湖北棗陽七方鎮黨委書記程建勝——幹事辦法多 遇事不推脫(新時代...
    七方鎮把守棗陽西大門,區位優勢明顯,但交通條件難以跟上經濟發展的需要。兩年來,程建勝多方匯報協調、申報項目,相繼完成316國道改擴建、七蔡路升級為省道、鎮區幹道提檔升級、「四好農村路」通村通組,讓七方人民走上了順心路。「組織派我來就是幹事的」七方鎮下轄73個村,人口11萬,社情複雜、矛盾多發。剛上任時,有人勸程建勝:「不做事、不惹事,平穩過去就行了。」
  • 新餘老祠堂的記憶——百年風霜惇慵堂,凝望梧岡聽雨聲
    祠堂作為族人後裔祭奠緬懷先賢的地方,是一個宗族的紀念館,也是存放遊子鄉愁的陳列館。今天,讓我們走進觀下宗祠,一覽先賢的遺風,撫摸歷史的根脈,感受文化的驚豔吧。歷史之餘音探訪祠堂前,不妨先追溯下它的主人彭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