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也好意思要?中美月壤「恩怨」終被揭開,42年前教訓令人深思

2020-12-26 燈籠快報

據環球時報援引央視軍事的最新報導稱,伴隨著嫦娥五號的順利返回,42年前美國向中國贈送1克月壤的故事再次被提起。那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接觸到月球樣品。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國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其中6次成功完成任務,12名太空人成功登上了月球,帶回了重達381.7千克的珍貴月壤和月巖樣品。反觀同時代的蘇聯,僅通過「月球16號、20號、24號」帶回了330克的月壤。

1978年中美建交之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時為了示好向中國贈送了1克的月球樣本。但是這麼一克的樣本還被分成了兩半,其中一半被收在了北京天文館、一半被用來研究,但就是憑藉著這0.5克的樣本,中國的學者們成功發表了14篇論文,如果當時中國的學者們擁有更多的月壤,必定會做出更多有意義的研究。

要知道自1976年蘇聯實施完最後一次月球採樣之後,人類已經44年沒有獲取到新的月球樣品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冷戰時期的美蘇登月競爭完全是軍備競賽的一部分,所以在蘇聯解體之後這種不計成本的競賽就被全面叫停。

但是隨著中國成功從月球帶回1734克月壤樣本之後,一切都開始發生了改變。目前中國採集到的月球樣品已經正式進入了樣品實驗室,未來中國的科研人員將會對其進行解封、處理、存儲和分發工作。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稱,嫦娥五號的成功將會幫助科學家研究順利研究月球的演化史,並為我國的木星探測等科研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而且為了幫助各個領域的科學家能夠更加精準的申請到月球樣品,中國航天科研人員正在組織中國科學院、各個大學有序的展開申請。

實際上中國嫦娥五號在成功發射之後,NASA就開始「陰陽怪氣」的表態,不僅公然要求中國分享所有的探測數據,還希望中國可以記得當年的「恩情」,回贈美國一定數量的月壤。

對此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吳豔華明確表示,中國願意同國際上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展開相關的合作,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美國國會此前高調通過了沃爾夫法案,明令限制美國NASA在內的相關機構與中國航天展開合作,所以為了中美之間能夠就該項目站還合作,完全要看美國方面的態度。

相關焦點

  • 曾經,美國贈送我國1克月壤,還拿放大鏡放大……
    42年前美國贈給我國1克月壤只有黃豆般大小還要用放大鏡放大如今我們自己從月球帶回1731克月壤!受贈1克月壤中國向星辰大海挺進1978年,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接觸月球樣品,該樣品是由美國贈送,重1克。我們大概花了3到4個月,用這0.5克樣品,發表了14篇科學論文,最終知道了它是什麼石頭、什麼結構……」後來,美國人對歐陽自遠說:「我們什麼都沒說,你全知道了。 」歐陽自遠說:就是從美國贈送的這僅僅1克重的月壤開始,中國開啟了向太陽系星辰大海的挺進。
  • 美國曾送給中國1克月壤,答案就在其中
    在當時,美國的載人航天計劃一共執行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6次成功,並且將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帶回了381.7千克的月壤和月巖。 這麼多的月壤和月巖是非常珍貴的,美國也曾送給中國1克月壤,靠這1克月壤,中國科學家就發表了14篇論文。關鍵是這1克月壤還要分成兩半,一半分在北京天文館,另一半用於研究。
  • 嫦娥月球取土歸來,我們到底要不要對美國報恩,答謝饋贈1克月壤人情?
    今天,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月石樣本返回地球,成功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由此,我國將第一次有了自己採集的月球土壤和巖石,成為繼美國、前蘇聯之後,全世界第三個有能力到月球採樣的國家。同時,也是44年來,全球第一個到月球「挖土」的國家。
  • 曾經美國贈送我國1克月壤,如今我們自己帶回​1731克!
    42年前,美國贈給我國1克月壤只有黃豆般大小,還要用放大鏡放大,如今,我們自己從月球帶回1731克月壤!受贈1克月壤中國向星辰大海挺進1978年,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接觸月球樣品,該樣品是由美國贈送,重1克。
  • 當年美國贈送我國1克月壤,只有黃豆大小,中國的月壤會怎樣分配
    42年前,因為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限,當時的中國也只是剛剛在衛星發射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對於探索月球來說更是一種幻想。在當時的情況下,美國贈送給了我國1克月壤,這對於當時的科學家們來說無疑是打開了新的大門。美國送給了中國1克月壤1960年,美國開始實施自己的「阿波羅計劃」,在探索太空的進程上邁著自己的大步伐,尤其是要和自己的老對頭暗暗較勁,爭取讓自己有更大的影響力。
  • 50年前就擁有了382公斤月壤,最終卻放棄掉?如今看中國月壤眼紅
    50年前就擁有了382公斤月壤,最終卻放棄掉?現如今看中國月壤眼紅眾所周知,就在此前不久,中國發射的嫦娥5號成功返回地球,這次航天發射任務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成功地從月球上帶回了大約2公斤月壤,為了執行這個任務,中國花費了大約30億RMB。
  • 1克月壤到底值多少錢?俄羅斯賣出2800萬天價,美國卻只出1美元
    據「中國航天報」報導,嫦娥五號在離開地球23天後,終於攜帶超過兩公斤月壤回到了地球母親的懷抱,這是繼蘇聯「月球24號」之後,人類歷史上的又一次月表採樣任務的成功,我國也成為了繼美國和蘇聯這兩個強極一時的大國之後,第三個實現該目標的國家。
  • 中美俄月球取壤不同之處 俄媒:中國前所未有
    嫦娥5號赴月球取壤一事令各國矚目,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18日便發布消息稱,中國獲得的月球土壤樣品與此前被運到地球的月壤不同,並認為對中國月壤的研究將有助於研究月球的起源。據報導,中國獲取的樣本來自月球風暴洋呂姆克山脈以北的相對年輕熔巖層,而此前美國和蘇聯的取樣地點主要在豐富海(月球16號)、靜海(阿波羅11號)等地。俄羅斯《新國防訂單戰略》雜誌認為,「這個地點(指中國取壤地點)的熔巖年齡相對較小,為10億年至20億年。那裡的月球土壤可以幫助科學家使月球起源的理論更加準確。」
  • 中國將從月球帶回土壤,美國為何異常關心?
    「要不送給他們2克吧,顯示一下我們的大方!」「事出反常必有妖。美國人為啥這麼急著要月壤?他們自己不是有那麼多嗎?」有人說,NASA之所以著急想要月壤,是因為美國人心虛,擔心「阿波羅登月」的騙局被揭穿。真相究竟是怎樣的?中國從月球帶回土壤,美國為何如此緊張?
  • 安培辭職,中美博弈重壓之下的以退為進!(良文師回來了!)
    這兩天安倍辭職的消息沸沸揚揚,其實早在5月8號,我在《安倍晉三的陽謀》裡,已經對其政治生涯做了詳細的萬字解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溫習一下,三個多月前的文章,即便放到今天來看,仍然是非常應景的。廢話不多說,我先說觀點:安倍的辭職,是中美在西太平洋軍事衝突日益加劇的背景之下,面對美國想在日本部署中導,以及中國試射東風快遞等巨大壓力,下出的一步託病請辭、以退為進的妙手。
  • 美國大使曾給了荷蘭1塊假月巖?那給中國的1克月壤會是真的嗎
    然後又給每個州都分了一部分,然而每個州都不愛惜,50個州幾乎每個州的月巖月壤都發生了丟棄、被偷之類的事件。除此之外,美國還贈送給了其他國家,1969年11月,尼克森向全球135個國家和地區政府贈送阿波羅11號帶回的月球土壤,其中就有荷蘭,而在阿波羅計劃結束後,1973年,尼克森再次向全世界135個國家撒石頭。
  • 美國軍事作家假想「中美之戰」 作家希望小說起到警示作用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美國軍隊時報網站11月27日發表前美國軍官、作家戴維·普瓦耶上校的一篇題為《對華戰爭之我見》的文章,文章介紹了作者希望藉助小說警示中美兩國切勿發生戰爭。全文摘編如下:10年前,在中國加速崛起之際,我聯繫了其他幾位見多識廣的軍事小說作家,提出以「太平洋新衝突」為主題創作系列小說。我負責海上部分,他們負責陸上、空中和太空部分。我認為這樣的系列作品可能會起到警示作用,就像過去那樣,小說可以在危險來臨前發出警報。他們推辭說,這樣的敵對行動絕無可能發生。
  • 中國將從月球帶回土壤,美國異常關心:阿波羅登月真的是騙局嗎?
    這1克月壤,對於中國而言何其珍貴!科學家們只拿出了0.5克用來進行研究,剩下的0.5克則珍藏在博物館。而同一時代,美國贈送給歐洲各國的月壤,則稱得上出手大方。送給荷蘭等國的,都是整塊的月巖。▲ 荷蘭博物館收藏的月巖和美國大使的卡片這是一種輕蔑。國與國之間講究「利益互換」。你中國科技那麼差勁,給我們交換不了什麼數據,送你1克月壤都算對得起你了。有網友認為,人家美國自己帶回來的東西,想送誰就送誰,想送多少就送多少。給你是情分,不給是本分。
  • 84年前 蘇聯ANT-42重型轟炸機首飛成功 史達林為何要限制生產?
    84年前,即1936年12月27日,ANT-42重型戰略轟炸機首架原型機首飛成功。 在該機的基礎上,發展出TB-7,並於1939年開始批量生產,1940年10月停產,共生產79架。1941年,被賦予Pe-8的正式編號,因此該機共有三個名稱。Pe-8是蘇聯空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數不多的可以用來作戰的重型轟炸機,這對於最早建立戰略轟炸機部隊的俄羅斯人來說,顯得有點諷刺。
  • 【慶斌夜語】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鄭永年教授的態度...
    6月30日 星期二天氣:22/13℃ 多雲明日:28/14℃ 晴正在看鄭永年教授的書,《不確定的未來--如何將改革進行下去》,其中一篇文章「中國需要對中美關係進行哲學思考」,就談到中美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問題。該書寫於2014年。
  • 美國算盤打得響,想用1克月壤換整個月球數據,回復只有三個字
    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中順利登月,並將帶回若干月球表面巖石土塊樣本,讓我們成為繼美國與蘇聯後第三個從月球帶回樣品的國家。據了解,「嫦娥五號」將從月球共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壤,對未來航天與科學的發展有極大促進作用。不過,就在全國上下為此壯舉歡呼雀躍的時候,美國方面卻提出一個非分要求。
  • 胡利奧·裡奧斯:美國遏制政策是中美關係惡化主因
    參考消息網9月2日報導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8月31日刊發題為《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文,作者為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文章摘編如下:我們不應忽視以下事實:在2002至2012年,當前趨勢就隱約可見,中美對抗有長期存在的可能性。
  • 傅瑩「喊話」美國新政府團隊:重新激活中美關係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紐約時報》近日發表了一篇文章,而這篇文章則是由中國資深外交官傅瑩所作,其內容則是中美有機會構建合作-競爭關係。據媒體報導,美國總務管理局近日向拜登團隊發起通知稱,川普政府準備開啟總統權力過渡程序。同一天,拜登也宣布了首批國家安全和外交事務重要官員。而在新組建的美國政府逐步成型時期,傅瑩這篇「重新激活中美關係」的文章,也引發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該文章傳達了很多重要信息,所以被外界看作是,向美國新政府團隊的一次「喊話」。
  • 曾經,我們只有1克美國給的月壤……
    42年前美國贈給我國1克月壤只有黃豆般大小還要用放大鏡放大如今我們自己從月球帶回1731克月壤!受贈1克月壤中國向星辰大海挺進1978年,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接觸月球樣品,該樣品是由美國贈送,重1克。我們大概花了3到4個月,用這0.5克樣品,發表了14篇科學論文,最終知道了它是什麼石頭、什麼結構……」後來,美國人對歐陽自遠說:「我們什麼都沒說,你全知道了。 」歐陽自遠說:就是從美國贈送的這僅僅1克重的月壤開始,中國開啟了向太陽系星辰大海的挺進。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這之後,美國出臺的一系列國家官方文本,對中國的定位就是「最大的競爭對手」。  2020年5月,美國出臺了《美利堅合眾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路徑》,進一步把中國定位為美國「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這一轉變,我認為不是突變,而是在原來戰略基礎上的一次演變。實際上,中美建交40(多)年來,中美關係主流是好的,總體上是合作的,雙方是受益的,但是也分為幾個階段。